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80学分:5开设单位:生物工程系适用专业:生物教育专业(一)课程定位《人体解剖生理学》是高职高专生物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

人体解剖学分为大体解剖和组织学两部分,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是学习人体生理学的形态学基础。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如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在正常条件下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已学过的动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为学习生物教育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将遵循以教育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初中、小学为依托,以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通过与校校合作单位深入探讨,明确初中、小学生物教学工作的任职岗位。

2.在明确中小学生物教学岗位的基础上,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3.以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为出发点,进行能力分解。

4.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开发学习领域课程。

5.根据中小学生物课程标准,序化教学内容。

6.借助医学院、卫校实训基地平台,创新“新课标”导向教学模式。

7.采用常规及仿真教学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逐渐提高。

8.改革考核方法,注重实战成果和职业素养考核。

(三)课程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阐述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以及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

2.应以学生主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以及一些卫生保健方面的基础知识;胜任中学《科学》或《生物》课程的教学工作。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1.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及教学建议(1)通过学习,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中,采用多种传授知识的媒体的直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4)学生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各项学习任务,并了解一定数量的专业英文缩写。

(5)由于教学时间有限,部分内容需通过加强辅导和自学环节来完成,使之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6)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必须重视实验课的学习。

在学习解剖学部分时应安排观察尸体标本、组织学切片;学习生理学部分应安排做部分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如下。

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发展史、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掌握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

掌握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人体解剖生理学、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兴奋性、兴奋和抑制、适应性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

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生命活动生理功能的调节教学内容: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四、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与生理功能的调节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了解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腺上皮;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

理解皮肤的组织结构和附属器,基本组织的主要分布与功能。

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细胞和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各主要细胞器的功能;人体四大组织在人体的主要分布和功能;细胞、组织、器官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

难点: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二、细胞膜的的功能第二节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组织四、神经组织[附] 皮肤第二章运动系统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骨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明确骨连结。

关节的构造和运动;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及结构特点;重点掌握人体脊柱、胸廓、颅骨、骨盆和足弓的结构特点;了解骨骼肌的形态、构造和分类,主要肌肉的起止点、配布及其作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的构造、代学成分及性质,骨的发生和生长过程(3)骨连结的形式,关节的构造(4)脊柱的生理性弯曲(5)直立姿势对骨骼形成的影响(6)肌的形态与构造,肌肉的等长收缩,等张收缩,主要肌肉的起止点、配布和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骨的形态结构与性质,全身主要骨和骨连结。

难点:直立姿势对骨骼形成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骨与骨连接总论二、骨与骨连接各论三、骨骼肌总论四、骨骼肌各论第三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要求了解神经和肌肉的生理特性、生物电现象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掌握神经与肌肉兴奋的产生、传导,以及兴奋由神经向肌肉传递的过程及机制;了解肌肉收缩的机理和肌肉收缩的形式。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刺激与反应、兴奋性与兴奋、引起兴奋的条件、组织的机能状态、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兴奋性的指标、兴奋性的变化、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神经冲动的传导、传导的一般特性、兴奋在神经肌肉间的传递、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神经肌肉接点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肌肉接点兴奋传递的特征、骨骼肌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和分子组成、肌丝滑行的过程和机制、肌肉收缩的形式、肌肉收缩的能量代谢、肌肉收缩的机械功。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神经与肌肉兴奋的产生、传导。

难点:生物电产生的机制;兴奋由神经向肌肉传递和肌肉收缩的机制。

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一、刺激与反应二、兴奋性与兴奋三、引起兴奋的条件四、兴奋性的指标五、兴奋性的变化第二节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现象一、生物电的研究及意义二、细胞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三、生物电产生的机制四、细胞的局部兴奋第三节神经的兴奋及其传导一、神经的兴奋二、神经冲动的传导第四节肌肉的兴奋与收缩一、兴奋在神经肌肉间的传递二、肌肉的收缩性第四章神经系统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人在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以及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了解大脑皮质的高级功能。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神经系统常用术语;脊髓的位置、形态和内部结构;脊神经的组成、分支及功能;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的外形和内部结构;脑神经的分布、功能;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脑脊液的生成和循环;突触的概念和类型、突触传递;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反射中枢、反射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中枢递质的类型;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丘脑的感觉投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内脏感觉与痛觉;运动单位、脊休克、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易化作用、抑制作用、去大脑僵直;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锥体系、锥体外系;植物性神经的结构特点、分部、功能、植物性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征;植物性神经末梢的兴奋传递;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边缘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大脑皮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条件反射的建立及其机制;条件反射的抑制;人类条件反射活动的特征;大脑皮质的电活动;觉醒与睡眠、睡眠的时相及生理机制。

学习与记忆的概念;记忆的类型;学习与记忆的机制;人类大脑皮质的语言功能及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难点:脑的内部结构;中枢抑制;特异投射和非特异投射;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二、神经系统的分部三、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第二节脊髓与脊神经一、脊髓二、脊神经三、脊髓的功能第三节脑与脑神经一、脑(-)脑干(二)间脑(三)小脑(四)大脑二、脑神经三、脑脊髓被膜、脑室、脑脊液(一)脑和脊髓的被膜(二)脑室(三)脑脊液第四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突触传递(一)突触的概念和类型(二)突触及突触传递:(三)电突触(四)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二、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中枢(二)反射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三)中枢抑制三、中枢递质第五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一、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一)浅感觉传导通路:(二)深感觉(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二、丘脑的感觉投射(-)特异投射系统(二)非特异投射系统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一)大脑皮质的结构特点:(二)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四、内脏感觉与痛觉(-)内脏感觉的特征(-)痛觉;第六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单位(二)脊休克(三)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四)牵张反射: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脑干网状结构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二)去大脑僵直三、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I(二)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性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植物性神经的结构特点(二)植物性神经的分部:(三)植物性神经的主要功能(四)植物性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征:(五)植物性神经末梢的兴奋传递:二、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脊因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二)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四)边缘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五)大脑皮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八节脑的高级功能一、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二)条件反射的建立及其机制(三)条件反射的抑制:(四)人类条件反射活动的特征二、大脑皮质的电活动(一)自发脑电活动(二)诱发脑电活动(三)正常脑电图三、觉醒与睡眠(一)觉醒(二)睡眠:四、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类型:(三)学习与记忆的机制五、人类大脑皮质的语言功能及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一)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二)两侧大脑皮质的功能相关(三)大脑两半球皮质功能的不对称性第五章感觉器官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要求明确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了解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掌握眼和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掌握眼的折光机能、视网膜的感光机能,以及声波在耳内的传导与感受,听冲动的传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