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快节奏的生活发展,我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品的提高,歌剧作为一种综合型的艺术形式,对于丰富大学生的艺术知识,陶冶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接受各种经典歌剧作品的欣赏教育,对提高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歌剧戏剧审美影响ABSTRACTWith the fast pace of life development, we on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of water rise, opera is a comprehensive art form, to enrich the students' knowledge of art, cultivate students' aesthetic taste, has an important role, as a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cceptance of the classical opera appreciation of works of art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very necessary.Keywords:Opera;aesthetic;effects引言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不断向着精神文明前进。
大学生是时代的人才,也要不断追求着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能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当时代发展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紧迫问题,它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家提出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口号。
而各大高校开设音乐剧赏析这一课程也正是响应了这一口号,音乐剧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它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对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音乐剧的特征(一)综合性音乐剧是由音乐、舞蹈、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为了表现舞台故事而创作的有关音乐,常常综合了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特别是常常把歌剧、轻歌剧和爵士乐整合为一个有机体。
(二) 现代性音乐剧不再应用传统的音乐舞蹈和简单的舞台技术。
首先在音乐方面,不再坚持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
因此,早期有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剧,后来有摇滚乐的音乐剧、乡村音乐的音乐剧等。
总之,风格是非常现代的。
在舞蹈方面,不只是过去美式的踢踏舞,不单有了芭蕾舞的动作,还有体操式的舞蹈动作和其它很多现代舞蹈语言。
同时,舞台技术也很现代化,一些先进科技的布景技巧和印象、灯光方面的先进技术都登上了音乐剧的舞台。
(三)多元性音乐剧不再坚持单一的艺术形式,从其演唱有古典唱法和各类通俗唱法可以看出来这一特点。
音乐剧的题材从古代到现代,从轻喜剧到重喜剧,从科幻到神话,无所不有。
音乐也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缚。
音乐传统有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
有偏向歌剧的,也有偏向轻歌剧的,还有轻歌舞剧。
舞蹈也是多种流派,异彩纷呈的。
(四)灵活性音乐剧的创作和表现不存在教条主义的东西,比较大胆。
在音乐创作、乐器伴奏和语言选择上,都是创新的并以市场需求为根据,不受传统的约束。
在形式上,百老汇音乐剧受音乐喜剧传统的影响比较多,欢快的喜剧题材数量较大。
当然,也有一些重量级的悲剧作品,如:《猫》、《歌剧院幽灵》、《西贡小姐》和《悲惨世界》等。
就其特点来说,音乐剧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戏剧艺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的构成要素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一从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到幽默艺术、滑稽表演和声光艺术,甚至也包括了电影、杂技、魔术等等,因此可以看出音乐剧的兼收并蓄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音乐剧流传至今仍繁盛不衰的原因,其知识结构多样化,对其他艺术门类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其以强烈的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性为外表特征,而内集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于一体。
从而实现在娱乐性的审美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完成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如能将音乐剧鉴赏课纳入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对完成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因而音乐剧赏析对大学生的素质修养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剧对当代大学生审美的影响在高校教育中,音乐剧课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选修课程,音乐剧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价值在于通过音乐剧赏析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了解音乐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使大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感受世界经典音乐剧作品的艺术内涵,充分体验音乐剧综合性的艺术文化,了解和学习不同的艺术门类及相关知识,进一步完善、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而音乐剧知识结构的多样化,与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同时希望提升音乐剧在高校中的认知度,丰富学生在音乐剧方面的艺术鉴赏力及艺术修养,并让学生能够在声乐、舞蹈、戏剧表演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对其他艺术门类高度的综合性以及使这一特性发挥的强大娱乐功能,使音乐剧在大学生中颇受欢迎,在高校音乐剧课的教学中,由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解力,大学音乐剧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作为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未来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所以当代大学生应当跟上时代的脚步,去了解和学习一些有关音乐剧的知识,如此,可以发挥大学音乐剧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使每一节音乐课都成为学生大学时代的美好回忆。
将音乐剧纳入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可以使大学生在音乐剧的五光声色、动感愉悦中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这是因为音乐剧作为20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早期肤浅、庸俗的文化快餐窠臼中跳脱出来,承载着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在最本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的教育观念古已有之,延至当代,更加强调教育手段的丰富多样、教育环境的轻松活泼,采用玩的形式、创造乐的情境来缩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对受教育者的培育。
音乐剧将戏剧、诗歌、音乐、舞蹈、舞美造型等诸多艺术凝结成一个整体。
通过观赏蕴含人文教育意义的音乐剧佳作,使大学生在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与审美过程之中获得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及高度综合的审美能力,帮助大学生们实现主动地关切人的命运、尊严和价值,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肯定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用剧中爱、善、美等教育主题的价值内涵来丰富大学生的情感,让大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给他们对道德生活的向往;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教会他们用爱的眼光看待世界,教会他们以爱美的心,完善对自由、对幸福、对人生的理解,从而成为更加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因此,音乐剧赏析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及素质修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音乐剧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音乐天才柴可夫斯基(一)柴可夫斯基介绍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Ильич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Ilyich·Tchaikovsky)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者;主要音乐作品有六部交响曲、三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等。
柴科夫斯基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照(20张)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处在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下,俄国知识分子对光明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苦闷压抑的感受。
他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捕捉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体验。
他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国音乐发展的成就;又注意吸取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重视向民间音乐学习,他把高度的专业创作技巧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他把清晰而感人的旋律,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富于独创性地有机地融合在他的作品中,为俄国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柴科夫斯基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之一。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
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柴科夫斯基对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的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
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
尽管柴科夫斯基结识了“强力集团”,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
柴科夫斯基曾写道:“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
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但他又看不到俄国社会的出路。
他从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俄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但他的政治态度却又是保守的王朝拥护者。
这种无法克服的矛盾不断促使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出路、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并把这种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创作中去。
这可以说是柴可夫斯基创作上的基本思想倾向。
柴可夫斯基虽不直接选取现实的政治生活、社会冲突等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但却通过自己对于时代悲剧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柴科夫斯基是在60年代中期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高涨时期走上创作道路的,60年代的进步社会思潮给柴可夫斯基以积极的影响。
尽管他在政治观点上是比较保守的,但他一生在思想上和美学观点上保持了60年代的进步传统。
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创作比较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而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到的悲剧性。
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
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