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

二、地球概论简答题
在下图中填写春分点、秋分点、冬至点、夏至点、上点、下点、南点、北点、东点、西点
北点 下点
天顶 东点 西点 天底
上点
秋分点
夏至点
南点
春分点
冬至点
试分析视太阳日长短的主要原因: 因为黄赤交角和地球椭圆轨道这两个因素,因此视太阳日的变化,大体是二至日最 长,二分日最短。 因黄赤交角和日地距离而变化,使视太阳日长度发生±21s 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导致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使真太阳日发生±8s 的 变化 。
恒星周年视差: 定义:地球轨道位置对恒星视位置的影响;往往以一内年为周期,也叫恒星的周年视 差。
(2)、恒星年视差路线:在黄极是一个正圆,在黄道上是一条直线,其余位置是一 个椭圆。
(3)、恒星年视差大小:当日地连线垂直星地连线时,视差位移达最大值(每年二次), 为该恒星年视差大小;恒星愈远,其年视差愈小(比邻星年视差为 0″76);恒星 年视差的角秒值,与恒星距离的秒差距互为倒数:π″=1/D 。
一半,月相变成凸月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 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 6.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 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 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 称为下弦月 8.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 9.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 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 月。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1)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90,从这里开始向南北方向递减。纬度相 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2)在升降二分,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90,从这里开始向南北方向递减。 (3)在南至和北至日,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90,从这里开始向南北方向 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受太阳直射的机会,有两次极大值和极小值。 (2)、在南北回归线到极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明显,南北回归线最大值上为 90,在极圈上最小值为 0。 (3)、在极圈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终年皆小,所在地冬半年还会出现负值。 (4)、南北半球纬度相当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当,但出现极值的日期 相反。
按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φ+δ,计算: (1)夏至日,在北京(φ=39°57′N)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2)在上海(φ=31°12′N)呢? (3)在 23°26′S 呢? (4)同样计算冬至日上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1) 90°-(39°57′-23°26′)=73°29′
2) 90°-(31°12′-23°26′)=82°14′
平太阳日: 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叫平太阳日(即平均太阳日)
天文单位: 就是日地平均距离。为 149,600,000 千米
赫罗图: 赫罗图是根据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绘制的坐标关系图,表明恒星温度越高,其光度就 越大;可求主序星的位置,反映恒星的演化历程。
半影食: 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被全部或部分遮掩的现象。
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假说: 太阳系是由原始星云按照万有引力定律演化而成。在这个原始星云中,大小不等的固体
微粒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又陆续把周围 的微粒吸引过来,这样,团块越来越大,而“天体在吸引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最强 的中心部分吸引的物质最多,先形成太阳。外面的微粒在太阳吸引下向其下落时,与其它微 粒碰撞而改变方向,变成绕太阳作圆周运动;运动中的微粒又逐渐形成引力中心,最后凝聚 成朝同一方向转动的行星。
高度
方位
赤纬
时角
上点 55° 0° 0° 0h
东点
0° 270° 0° 18h
天顶 90° 无 35° 0h
南点
0° 0° -55° 0h
赤经
3h05m 9h05m 3h05m 3h05m
连线题:把相对应的月相用折线连接
月相 距角
同太阳
月出时间
新月
0
早升先落
清晨
满月
90
同升同落
正午
上弦月 180 此起彼落
天球: 天文学中引进的,以选定点(常为地球)为中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的假想球面,将所观 测到的天体投影到此球面上用以标记和度量天体的位置和运动。
视星等: 表示天体亮度的等级,记作 m
绝对星等: 表示天体光度等级,记作 M
总星系: 河外星系:除银河系以外的所有星系。 星系群:相互邻近的星系组合而成的天体体系。 星系团:比本星系群更加庞大的天体体系。 总星系:比星系团更高一级的天空世界。
已知天顶$的赤纬和赤经分别是 35°和 3h05m,推算下列各点的天球坐标。
高度
赤纬
时角
上点
55° 0°
0h
东点
0° 0°
18h
天顶
90° 35°
0h
天北极
35° 90°

赤经
3h05m 9h05m 3h05m

月相形成的基本规律 定义: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 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原因: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 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 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 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变化: 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 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 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 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 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 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 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
晨昏蒙影: 分民用、航海和天文三级:民用晨光始(或昏影终),太阳低度 6°;航海晨光始(或 昏影终),太阳低度 12°;天文晨光始(或昏影终),太阳低度 18°;纬度愈高,持续时 间愈长;高纬度(大于 48°)夏季,昏影未终,晨光已始,叫“白夜”。
潮汐: 地表上由于天体间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海平面涨落现象。
同步自转: 月球与其公转同步(方向相同,周期相等),称同步自转
真太阳日: 由于太阳每日赤经差因季节而变化,以致太阳日长度随季节变化:每日赤经差愈大太 阳日便愈长:反之,则愈短。这种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叫做真太阳日(或视太阳日)
光行差常数: 就是真方向与视方向的夹角,其值为 20″(与恒星距离无关),是一个常数。
简述日月食的种类: 日食分三类: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全食和环食又叫中心食。 月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类。
填空题 地平圈的极点:天顶、天底 天赤道极点: 天北极、天南极 黄道极点: 黄北极、黄南极 天赤道与地平圈的交点:东点、西点 黄道和天赤道的交点: 春分点、秋分点
连线题:把相对应的月相用折线连接
见月时间 彻夜无月 通宵见月 上半夜西天 下半夜东天
沙罗周期: 与日月食相关的天文周期,如朔望月、交点月、交点年和近点月的共同周期,称为 沙罗周期。
混合潮: 是正规半日潮和全日潮之间的过渡潮型。一般又分为“不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全 日潮”。 ①不正规半日潮:它基本上具有半日潮的特性,但在一个太阴日内两相邻的高潮或低 潮的潮位相差很大,而且涨潮时和落潮时也显著不等。 ②不正规全日潮:它在 1 个月内的大多数日子里为不正规半日潮,但有时也发生一天 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日潮现象。 潮汐类型的划分,取决于分潮振幅之比。当全日分潮的振幅 H1 与半日分潮的振幅 H2 之比等于 1~2 时,则为混合潮。
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是在日地处于平均距离,太阳光垂直照射并排除大气影响的条件下,地 面上单位面积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1.97 卡/平方厘米.分,或 8.16 焦尔/平方 厘米.分
岁差: 天极周期性运动;北极星变迁;天赤道变化;二分点沿黄道西移;使回归年小于恒星 年
回归年: 就是地球公转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其值为:365 日 5 小时 48 分 46 秒
一、地球概论名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释
地平圈: 过地心且垂直于地面法线的天球大圆。它把天球分成可见部分和不可见部分。
半昼弧长度: 地平圈分太阳周日圈(赤纬圈)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半昼弧,即日没时的太阳时角 (T),决定于当地纬度(ϕ)和当时太阳赤纬(δ);SinϕSinδ +CosδCost=0,即 Cost=-tgϕtgδ 。(式中的ϕ和δ皆以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昼夜长短因纬度而 不同,因季节而变化
3) 90°-(23°26′+ 23°26′)=43°08′
4) 90°-39°57′-23°26′=26°37′
90°-31°12′-23°26′=35°22′
90°-23°26′+ 23°26′=90°
当北京(116E)区时为 12 h 时,填写下表中各地的地方时。
地名 经度 地方时
乌鲁木齐
拉萨
87°37′E 90°08′E
9H50M28S 10H32S
兰州
武汉
台北
103°47′E 114°17′E 121°30′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