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工孵化
1、适宜温度
F=C×9/5+32
温度换算:C=(F-32)×5/9
适温范围:95~105℉(35~40.5℃),都有一些种蛋能出雏。
最适温度:在环境温度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如24~26℃,立体孵化器最
适温度为37.8℃(100℉),出雏器最适温度为37~37.5℃;若室温不 适宜,孵化温度可变化0.5~1℉。
胚胎发育早期形成的四种胚外膜(即卵黄囊、羊膜、浆膜 或绒毛膜、尿囊),虽然都不形成鸡体的组织和器官,但
是胚胎的营养、排泄、和呼吸主要靠胎膜实现。
(1)、卵黄囊 A 、发育:孵化第 2天开始形成;第 4天卵黄囊血管包围 1/3蛋黄;第 6天,包 围1/2;第 9天,几乎覆盖整个蛋黄表面。卵黄囊以卵黄囊柄与胎儿相连,卵 黄囊上分布着稠密的血管,卵黄囊分泌一种酶可以将蛋黄变成可溶状态,从 而使蛋黄中的营养物质可以被胚胎吸收利用。孵化第19天,卵黄囊及剩余蛋 黄绝大部分进入腹腔;20天,完全进入腹腔;出壳时,约剩余5g蛋黄(作为 出生雏禽的营养来源); 6~7 日龄时被小肠吸收完毕,仅留一卵黄蒂(小突 起)。 B、作用 营养:卵黄囊内胚层细胞内有消化酶,能液化卵黄。 造血:卵黄囊内壁在孵化初期形成血管内皮层和原始血球。 呼吸:在孵化第6天前给胚胎提供氧气 (CHO分解)。
孵化,整批入孵时既可采用恒温孵化又可采用变温孵化。 (1)、变温孵化:主张根据不同的孵化器、不同的孵化室温度和鸡的不
同胚龄,给予不同孵化温度。因为自然孵化都是变温孵化,且不同胚龄
需要不同的发育温度 变温孵化的操作:入孵第一批时,先参考以下施温方案定温,然后根据
胚胎发育情况调整孵化温度(如每隔3天抽验20枚胚蛋)。经过1—2批试
完善;19天后开始肺呼吸,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整个孵化过程中,胚胎需氧气:4~4.5L,排二氧化碳:3~5L。 (6)、维生素
是胚胎发育不可缺少的,主要是A、B2、B12、D3和泛酸等。若含量不足,
极易引起胚胎早死或破壳难而闷死;也是造成残、弱雏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孵化条件
鸡胚母体外的发育,主要依靠外界条件,即温度、湿度、通风、转蛋、 卫生等。水禽蛋还需凉蛋。 一、温度 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只有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获 得高孵化率和健雏率。
第四章
人工孵化
第一组
第一节 胚胎发育
自然条件下,家禽通常在合适的季节产一定数量的蛋后进行自然孵化, 繁衍后代。绝大多数禽类是雌禽完成孵化工作,有些禽类如鸵鸟、鸽
子是由公禽或公母共同交替完成孵化工作。在抱窝时雌禽一般停止产
蛋。人工孵化就是人为创造适宜的孵化环境,对家禽的种蛋进行孵化, 从而大大提高家禽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率。
(四)、转蛋(翻蛋)
1、转蛋的作用
A、防止胚胎与内壳膜粘连。蛋黄含脂肪多,比重较轻,总是浮于蛋 的上部,胚胎又位于蛋黄之上,容易与内壳膜接触,长期不动易粘连
致死。
B、使胎儿受热均匀。 C、使胎儿得到运动,保证胎位正常(促进羊膜运动)
2、角度:鸡蛋以水平位置前俯后仰各45°为宜,鸭蛋50~55°,鹅
(4)、无机盐代谢 蛋壳含无机盐6.4g(93.7%CaCO3、6.3%Ca3(PO4)3),蛋黄、蛋白含无
机盐0.4g ( 蛋黄含P、Mg、Ca、Fe ,蛋白含S、K、Na、Cl)
胚胎发育前7天主要利用蛋黄、蛋白中的无机盐,10~15天主要利用蛋壳 中的Ca、P。
(5)、气体交换
胚胎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气体交换:最初6天靠卵黄囊血循环提供氧气 ; 以后由尿囊绒毛膜血液循环通过蛋壳气孔获得氧气;10天后气体交换才趋
2、高温影响:高温加速胚胎发育,缩短孵化期,但死亡率增加,雏鸡质
量下降。16日龄胚蛋,40.6℃经24小时,孵化率稍有下降;43℃经6小 时孵化率有明显下降,9小时后下降更明显;46.1℃经3小时或48.6℃经1
小时,所有胚胎将全部死亡。。
3、低温影响:低温下,胚胎发育迟缓,孵化期延长,死亡率增加。如 35.5℃时,胚胎大多死于壳内。短时间的降温对孵化效果无不良影响。
各种家禽的孵化期(天)
一、家禽的孵化期
不同的家禽孵化期不同,同种家禽的不同品种孵化期也有差异,
体型越大、蛋越大的家禽孵化期越长。孵化期受品种、蛋的大小、 种蛋保存期、孵化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禽种类
鸡 鸭
孵化期
21 28
家禽种类
火鸡 珍珠鸡
孵化期
27-28 26
鹅
番鸭
30-33
33-35
鸽
鹌鹑
18
首先形成中胚层,再由三个胚层形成雏禽的各种组织和器官。
外胚层:形成皮肤、羽毛、喙、趾、眼、耳、神经系统以及 口腔和泄殖腔的上皮等。
中胚层:形成肌肉、生殖系统、排泄器官、循环系统和结缔
组织等。 内胚层:形成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的上皮及内分泌腺体等。
(2)、发育中期(5~14,6~16、7~18):外部器官发育阶段。
蛋55~60°。转蛋时动作要轻、稳、慢 。 3、次数:一般常结合记录温、湿度,每2小时转蛋1次。 相对而言,孵化前、中期转蛋更重要,尤其是第1周。
机器孵化一般到第18天停止转蛋并移盘。近年有人提出是否可以提 前停止转蛋并移盘?研究表明第16天停止转蛋并移盘是可行的。因
为孵化12天后,鸡胚自温调节能力已很强,同胚胎贴壳粘连。提前停止转蛋、移 盘,可节省电力和减少孵化机具的磨损,还可充分利用孵化器(周转 快了)。
(五)、凉蛋 是指蛋孵化到一定时间,关闭电热甚至将孵化器门打开,让胚蛋温度 下降的一种孵化操作程序。 1、目的:驱散孵化器内余热,让胚胎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有人认 为还可以给予胚胎冷刺激,有利胚胎发育。 2、理由:鸭鹅蛋脂肪含量高于鸡蛋,在孵化中期以后,胚胎脂肪代 谢加强,产热增多,需要散发多余的热量,以防超温,对提高孵化率 有利,时间在15′~60′,温度降到93℉就行了,每昼夜2~3次。 鸡蛋可不必凉蛋,但凉蛋能提高胚胎的生活力。
16-18
二、早期胚胎发育
蛋在输卵管中停留约24-26小时,体温高,受精蛋发育(细胞 分裂),形成内外胚层的原肠胚;受精蛋产出体外后,遇冷, 发育暂停。剖视受精蛋,可见圆盘状的胚盘(中央明,周围 暗)。未受精的蛋呈一不透明的白色圆点,称为胚珠。
三、孵化过程中的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分期
(1)、发育早期(鸡1~4,鸭1~5,鹅1~6):内部器官发 育阶段。
入孵14天以前胚胎发育受温度降低的影响较大,15~19天温度短时下降
至34℃还可以提高孵化率;20~21天虽然要求的适宜温度低于1~19天, 但是这两天内的温度下降却会对出雏率有严重影响。
孵化操作中,尤其应防止胚胎发育早期(1~7天)在低温下孵化,出雏期
间(19~21d)要避免高温。
4、变温孵化与恒温孵化:都可获得很高的孵化率。分批入孵时采用恒温
(2)、羊膜 A、发育:羊膜在孵化的第2天即覆盖胚胎的头部并逐渐包围胚胎全身;第4
天在胚胎背上方合并(称羊膜脊)并包围整个胚胎,而后增大并充满液体
(羊水),第5~6天羊水增多,17天开始减少,18~20天大降低至枯萎。羊 膜表面无血管,但有平滑肌,第6天开始有规律收缩,波动羊水。
B、作用:缓冲震动,平衡压力,保护胚胎免受伤害而致畸;保持早期胚胎
2、通风与温湿度关系:密切。理论上讲,只要能保证正常的温度和湿度,
机内的通气愈畅越好。一般通风良好,温度低时,湿度就小;通风不良, 空气不流畅,湿度就大;通风过度,则温、湿度都难以保证,并增加能 源消耗。通常通风量以1.8~2.0m3/小时为宜,可根据孵化季节和胚龄调 节进出气孔和风扇的转速,以保证孵化器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此外,不能忽略孵化室的通风换气;孵化器与天花板应有适当距离,还 应备有排风设备,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二)、湿度 1、湿度的作用:防止蛋内水分过度蒸发,引起胚胎与壳膜粘连,初期使
胚胎受热良好,后期有益于胚胎散热和出壳(尤其是水禽)。
H2O+CaCO3→Ca(HCO3)2。蛋内水分的蒸发取决于湿度的大小。 2、适宜的湿度:禽胚对湿度的适应范围宽,一般为40~70%。立体孵化机
最适湿度是:入孵机50~55%,出雏机65~70%。
水分重新进入蛋白,稀释后经浆羊膜道进入羊膜腔。胚胎开 始含水量达94%,以后逐渐下降,初生雏含水量约80%。
(2)、能量的代谢
蛋内含糖0.5g左右 :75%在蛋白,25%在蛋黄。 蛋内含脂肪6.1g ,99.5%在蛋黄,5%在蛋白 孵化头2天,胎膜尚未形成,早期胚胎通过渗透方式直接利用蛋黄中的葡糖; 7~11天胚胎将脂肪变成糖加以利用;11天后,大量利用脂肪,并开始在胚 内贮存脂肪。总的说来,蛋中脂肪1/3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耗掉,2/3贮于雏鸡 体内。 (3)、蛋白质代谢 蛋内含蛋白6.6g: 3.1g在蛋黄,3.5g在蛋白 它是形成胚胎组织和器官的主要营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和蛋黄中的 蛋白锐减,而胚体内的色、组、蛋、酪、赖氨基酸等渐增。 在蛋白质代谢中,第一周胚胎主要排泄氨和尿素(占1%和7.6%),第二周 起开始排泄尿酸(占91.4%)
孵,确定适合本机型各阶段的孵化温度。 (2)、恒温孵化:一般要求室温在22~26℃,如果低于此温,应当用暖
气、热风、火炉等供暖,否则应提高孵化温度0.5~0.7℃;室温高于此温
则开窗或机械排风(乃至送入凉风)降温,若降温不理想,则适当降低 孵化温度0.2~0.6℃。
一般将21天分为两段:1~16-19天,37.8℃;17-20~21天,37~37.5℃。
(三)、通风 1、通风对胚胎的意义:气体的正常交换,均温,后期散热。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除最初几天外,都必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而且随胚龄增加而加强,后期每昼夜需氧量为初期的110倍以上,一般 要求氧气≥20%;二氧化碳含量0.4~0.5%,不超过1%(新鲜空气含氧气 21%,二氧化碳0.04%),二氧化碳>0.5%,孵化率下降;二氧化碳超过 1.5~2%,孵化率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