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关于洞穴探险:洞穴探险简称探洞,它是一项满足人们好奇心理的科学和体育、旅游相结合的户外运动,同时也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活动。
在探洞期间,每一个成员要聚精会神的去完成自己承担的那一部分探险任务,同时也要独立地提出各种紧急状态下的应变措施,使自己和同伴都能安全顺利的化险为夷。
这里所讲的“独立地”,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高超的和全面的探洞技术以及坚韧的毅力!从安全进出洞穴的角度出发,洞穴探险可以分为两种:即水洞探险和干洞探险。
水洞的探险:水洞,是指洞内有常年地下水流的岩溶洞穴。
水洞中探险有两种。
一种是在地下廊道里有自由水面。
一种情况是洞道没顶,全部充水或倒缸吸管。
干洞的探险。
干洞是脱离了自由水面的化石洞,发育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发育的历史较长,洞内往往被各种多彩多姿的钟乳石所装饰。
探洞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技术,被称作SRT技术。
全称是Single Rope Technique。
也就是单绳技术。
单绳技术包括单绳上升和下降。
一般来讲有比较大落差的地方都要用到SRT。
上升一般使用双上升器,大家可以看到图片里面有一个胸式上升器和一个手持上升器。
利用一个上升器固定,另一个滑动的原理,使身体顺绳子向上滑动。
下降一般不使用8字环,而用STOP或者一种叫做RACK的设备。
这些设备通称保护器。
上升器、保护器和各种挂锁又通称SRT KIT,也就是单绳设备。
探洞主要会用到的设备,除SRT设备外,还有几类。
主要是绳索、安全带、照明设备、衣服和背包。
绳索:主保护绳一般采用10MM以上的静力绳。
该种绳索载荷在20KN以上,适合做保护。
而由于其百米延展度是4米,延展性很小,适合攀爬,也不至因为延展而使泥沙进入到绳子的外皮里面造成磨损。
辅助绳索一般会用到扁带和5MM左右的开夫拉纤维绳,用作胸、背安全带的连接和脚踏套的制作。
安全带:安全带应该用探洞专用安全带。
这种安全带结构简单,体积小,长时间穿着比较舒适。
照明设备(以及头盔):应该采用一体式的电石头盔灯照明。
电石灯是采用乙炔气体做燃料,固定在头盔上,使用者身背乙炔气反应罐,由导管和头灯相连。
一般电石灯还会有一个用普通干电池做电源的灯泡做辅助照明。
电石灯亮度大,可持续照明时间长。
不过比较昂贵。
如果不是长时间高强度的探洞活动,使用好一点的头灯就可以了。
考虑到经常会出现落石、磕碰等情况,头盔一定要用保护性能卓著的。
一般采用尼龙纤维制成的头盔。
这种头盔韧性好,碰撞的时候吸能效果显著。
衣服和背包:探洞有专用的连身探洞服,还有筒状背包。
都是防水。
不过一般的探洞活动,没有必要配备这么专业的服装和背包。
探洞装备1. 探洞头盔灯:由电池灯、乙炔灯和头盔构成。
小型洞穴可用登山头盔及头灯代替,大型洞穴探险必须使用探洞专用头盔灯,能避免进入有有害气体的洞穴内。
2. 胸式安全带:使用专业公司生产的可调节胸式安全带,或用尼龙扁带自制。
3. 胸式上升器:使你的身体更贴近绳子,防止下坠,可使用PETZL 或KONG公司专用产品。
4. 丝扣铁锁:应使用经国际检验认证(UIAA、USA、CE)的丝扣铁锁。
5. 小铁锁:用于连接探洞安全带,不可用其他种类的铁锁代替。
6. 探洞安全带:必须使用,探洞专用安全带,其他登山及攀岩安全带禁用。
7. 铁锁、快挂:使用前经检验认定为安全的铁锁和快挂。
8. 牛尾绳:减缓意外下坠时的冲力,可用直径大于9毫米的动力绳自制,但切记只可使用动力绳,也可选用缓冲性更佳的专用产品。
9. 电石罐:放入电石块与水,产生乙炔气体的装置。
10. 探洞包:多用PVC材料制成,耐磨且外表光滑。
11. 手柄式上升器:有左右手之分,使用时应用快挂与安全带连结,防止丢失。
12. 脚踏带:可用扁带获8毫米静力绳自制。
也可选用专业产品,但切记不可使用有弹力的动力绳。
13. 脚式上升器:协助提高上升的速度和稳定性。
如需分段使用锚点下降,还需配备电钻或手锤、挂片和携带更多的快挂。
垂直探洞技术-SRT简介运用SRT技术,世界上没有下不去的垂向洞穴。
目前世界上应用单绳技术下去的垂直洞穴,其最大深度已达1600余米。
SRT一般包括以下两类装备:1)绳子: 是单绳技术的生命线,因而对其质量要求很高。
天然纤维编织而成的绳子,如大麻,剑麻和棉花等,很容易在洞穴阴湿的环境中腐烂;而低熔点低韧性的塑料绳,又很容易为磨擦,失重坠落所损坏,因而都不能适用于洞穴探险。
当前世界上所通用的探洞专用绳索,是直径8~10mm高韧性低延展的尼龙绳。
绳子的保养是很重要的。
每次外出探险之前或探洞回来之后,都必须仔细检查和用清水清洗绳子,阴干后装入专门绳袋保管,以杜绝隐患;因为沾满泥巴或遭物理化学损坏的绳子是不适合探洞者上下的。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探洞绳怕刀割,火烧,和忌沾蓄电池电解液,电石灰,坏干电池和汽油,煤油等溶剂。
在探洞过程中也不能随便将绳子放在尖利的石头上或在绳子上坐立人。
2)个人装备: 是连接探洞者与探洞绳的桥梁,没有它光凭探洞者的一双手是无法单独攀援几十,几百,乃至上千米深的垂直洞穴的。
SRT个人装备包括:安全带(胸带,臀带),连接锁,下降器与上升器,保险绳,工具袋(放置垫布,垫圈,打锚器,辅助绳索)等。
SRT的基本技术包括:1)绳结:又以8字结最牢靠,也最常用。
洞口绳索定位与绳索连接一般都要求用8字结。
2)打锚:在洞壁转折处为避免绳索与洞壁磨擦要求打锚,重新定位绳索。
3)下降:双手运用下降器(实际上是一制动器)沿绳索自洞口下滑置洞底。
4)上升:手脚同时运用上升器(实际上是一只能上而不能下的卡夹)沿绳索自洞底爬升至洞口。
5)过结:上升器与下降器转换使用,结合保险绳,越过锚点和绳中间结。
6)上升与下降的空中转换:先将所要转换的装置固定在绳索上后在松开以前的老装置。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在运用单绳技术下降和爬升一垂直洞穴时,一是要洞口绳索的定位必须双保险定位;二要防止绳索与洞壁发生磨擦;三是在探险过程中防止洞口碎石块坠落,以免击伤悬在半空或处在洞底的探洞者。
??探洞装备清单个人装备:头盔:硬质的帽子,如攀岩用的头盔等。
光源:最少三个。
旧衣服:要求舒适,即合身又宽松。
靴子:要求高腰,至少高于踝关节。
手套:花园里用的线手套就不错。
护膝护肘水壶快餐:糖块或其他快餐。
装备包:旧书包就行,用于携带装备。
废物袋:用于放脏衣服。
团队装备30--50英尺的绳子。
洞穴地形图。
指南针。
探洞注意事项溶洞及土洞的处理技术措施摘要: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某小区地基处于溶岩发达地区,地层下存在溶洞及土洞,而该小区高层部分的基础为:cfg桩土复合地基加筏板基础,纯地下室部分为:天然地基筏板基础。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补充勘察报告,需对40m深度范围内的溶洞及土洞须作灌浆处理。
关键词:溶洞及土洞;灌浆abstract: fresh county qing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omesmall area foundation in developed areas in the lava, underthe ground karst cave and soil caves exist, and the top partof the munity foundation for: cfg pile positefoundation soil and tube raft foundation, pure basement for:natural foundation raft foundation. aording to the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report and supplementaryinvestigation report, must to 40 m depth within the scope ofthe cave and soil hole shall be grouting treatment.keywords: cave and soil hole; grouting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某小区地基处于溶岩发达地区,地层下存在溶洞及土洞,而该小区高层部分的基础为:cfg桩土复合地基加筏板基础,纯地下室部分为:天然地基筏板基础。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补充勘察报告,需对40m深度范围内的溶洞及土洞须作灌浆处理。
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拟建11栋19~27层住宅楼,设1层地下室,建筑面积约127009m2。
本项目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类型为抗震墙结构,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烈度为6度,抗震等级为三级。
2、本工程高层部分的基础为:cfg桩土复合地基加筏板基础,纯地下室部分为:天然地基筏板基础。
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补充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埋深小于40m的溶洞土洞有22个钻孔揭示有溶洞分布,洞高0.45~9.20m 不等,其中无充填的有4个,半充填的有3个,全充填的有15个;洞高小于1.50m的有9个,大于等于1.5m的有13个(详表1)。
表1 s2地块溶洞土洞一览表二、溶洞及土洞的处理原则1、上部结构布置为1~3层裙楼及地下室区域的全填充的溶洞,洞顶岩至基础底板底距离不超过5米时,要求进行双液注浆处理(水泥浆+水玻璃)处理。
2、上部结构布置为1~3层裙楼及地下室区域的半或无填充的溶洞,洞顶岩至基础底板底距离不超过10米时,要求进行双液注浆处理(水泥浆+水玻璃)处理。
3、上部结构布置有塔楼区域全填充的溶洞,洞顶岩至基础底板底距离不超过10米时,要求进行双液注浆处理(水泥浆+水玻璃)处理。
4、上部结构布置有塔楼区域的半或无填充的溶洞,洞顶岩至基础底板底距离不超过15米时,要求进行双液注浆处理(水泥浆+水玻璃)处理。
5、土洞顶至基础底板底距离不超过30米时,均要求进行双液注浆处理(水泥浆+水玻璃)处理。
6、其余钻孔溶洞显示区域不在以上包括范围内的溶洞均可不进行处理。
三、灌浆处理方案由于溶洞土洞的实际位置、范围及其连通性等极不规律,根据本场地勘察报告及补勘报告所示的各孔土质柱状图情况、上部地基采用形式、上部结构设计情况,灌浆处理方案如下:1、30m内未见土洞或灰岩面即可终孔,不作灌浆处理,采用自下而上灌注m10砂浆进行封孔;2、灌浆孔30m深度内揭露有土洞,则钻至土洞底板进入灰岩1m终孔,并下入套管至土洞顶板进行灌浆处理;3、30m深度内钻至灰岩,则钻入完整灰岩3m终孔,如无溶洞不作灌浆处理,采用自下而上灌注m10砂浆进行封孔;如有溶洞,则钻至溶洞底板终孔,视其顶板埋深和填充情况按处理原则第3、4条执行(全填充的,顶板埋深小于10m,半或无填充的顶板埋深小于15m均进行灌浆处理)。
四、灌浆孔布置按6.0×6.0m布置详细勘察孔,如钻有土洞溶洞,要求钻至土洞溶洞底板1m终孔,灌浆完成后沿此孔4向按3m间距加设钻孔进一步查明土洞溶洞的平面分布范围,如无土洞溶洞钻至灰岩3m终孔,并由下而上灌注砂浆进行封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