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管理学经典著作?
刘宝宏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16025)
一、什么是经典
二、为什么要读经典
三、如何读经典
一、什么是管理学经典著作
1.何为经典
经典又多种理解,多种定义。
比如常见的说法有“长读常新之作”,再如张五常的“100年后还有人读的著作”。
这里提出一个我的理解:经典就是在某一学科传统中承上启下的著作。
其中要点有:
1)经典要从学科传统角度看,也即从思想史的角度看,看看一本著作是否在这个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添砖加瓦”。
这也是“承上启下”的含义。
2)经典并一定意味着正确。
历史的车轮并非一直滚滚向前。
历史的发展有前进,也有后退,是曲曲折折发展的。
一个学科亦然。
所以,在这一学科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著作,可能引导该学科前进,也可能把该学科引入了“暂时的歧途”。
2.管理学的范围及其经典
顾名思义,管理学经典著作就是在管理学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哪些著作。
这里的问题是:什么是管理学?
1)管理学的范围
管理问题可分为“人的管理”、“物的管理”、“心的管理”三个范畴,分别对应于通常所言的“工商管理”,“管理工程”与“管理伦理”,如下图所示。
从科学的价值中立性角度而言,科学的管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前两者,即“工商管理”与“管理工程”。
管理工程在国内有时也称“系统工程”,“运筹学”等概念,尽管其含盖范围略有差异,但其核心却相差无几,其基本特征是使用数理模型进行量化分析,与自然科学的通行方法最为相近。
概因由此,其科学化程度已获得较为普遍的认可。
本课的主题不涉及这一领域。
工商管理是本课的研究内容,但由于工商管理又是一个包括众多子学科的学科群,因而,为突出重点,也是学力所逮,我们的重点集中在通常所言的“管理学”。
何谓通常所言的“管理学”?恰如同一头大象就站在那里,但不同的“盲人”还是争论不休。
管理学的理解有着同样的境况。
按照我的理解,管理学主要是指对企业内人的管理。
由于人又分为“高层管理”与“基层员工”两大类型,因而,也就对应于两种不同的学科,前者是“公司治理”,后者是“管理学”。
显然,这后者是最最狭义的管理学了。
因此,我们这里的研究对象就是这最最狭义的管理学。
2)管理学的经典文献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梅奥:《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责》
西蒙:《管理行为》
沙因:《沙因组织心理学》
威廉大内:《Z理论》
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
米勒:《管理的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
克洛克:《管理的终结》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二、为什么要读经典
经典的魅力不在于提供了正确或最终答案,而在于提出了“根本性问题”。
只有通过读经典,方才能知道“传统”,知道管理学是从哪里来,又将象哪里去?
对于实践而言,1)现在的很多问题历史已经提供过答案;2)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
三.如何阅读经典
阅读是一个对话过程。
要开展对话,首要的是要理解对方。
对于经典而言,就是要首先“走进对方的世界”,去体悟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所欲解决的问题以及他提出的思想。
又因着阅读史一个对话而不是倾听的过程,因而,在了解的对方的思想之后,您也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读后感”。
与谁对话?一是与作者对话;二是读者之间的对话。
这意味着:要读
原典;要共同讨论。
1.读原典
关键问题是读什么?
1)作者生平
2)所提问题
3)主要思想
4)批判
2.共同讨论
老师与学生讨论;学生与学生讨论。
老师与学生讨论:学生先将,老师后说。
一本书读两周。
学生与学生讨论。
建个博客,大家可以跟帖,相互启发;读书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