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章知识点罗列
第一章:
1.一次尘化作用是不足以使粉尘扩散飞扬的,污染车间空气环境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气流;二次气流速度越大,作用越明显。
2.有害蒸气或气体的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其一是质量浓度,mg/m 3;其二是体积浓度,ppm 表示,1mL/m 3=1ppm ,1ppm 表示空气中某种有害蒸气或气体的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一。
3.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一般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 3,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则为2mg/m 3,危害性大的物质其容许浓度低。
在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最高容许能度为30 mg/m 3,而居住区大气中则为1 mg/m 3,居住区的卫生要求要求比生产车间高。
4.排放标准是在卫生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对十三类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或排放浓度做了规定。
第二章:
第一节 局部通风
1.局部排风系统的组成:局部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风机;
2.局部送风系统:分为系统式和分散式;
第二节 全面通风
1.非稳态全面通风时间的确定:
201ln Ly x Ly Ly x Ly L V f
----=τ 2.稳态有害物浓度的确定 L x y y +
=02 3.原则:当数种有机溶剂或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作用是叠加的,全面通风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容许浓度所需空气量的总和计算。
同时放散数种其他物质时,全面通风量应分别计算稀释各有害物质的风量,然后取最大值。
4.换气次数的定义。
5.气流组织布置的原则:1)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域,把有害物迅速从室内排出。
2)送风口应尽量接近操作地点。
送入通风房间的清洁空气,要先经过操作地点,再经污染区域排至室外。
3)在整个通风房间内,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在局部地区的聚集。
6.风量平衡与热平衡
zp jp zj jj G G G G +=+
w zj j jj d n p h t cG t cG Q t cG Q ++=+
第三节事故通风
1.事故通风的基本规定:
当工艺设计不能提供有关计算资料时,应按每小时不小于房间全部容积的8次换气量确定。
第三章局部排风罩
第一节概述
1.局部排风罩的优势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密闭罩
1.密闭罩的优点和缺点
2.密闭罩排风口位置的确定,应根据生产设备的工作特点和含尘气流运动规律确定,排风口应社于罩内压力最高的部位,以利于消除正压。
第三节柜式排风罩
1.柜式排风罩的分类——吸气式、吹吸式
2.排风口的设定——冷过程和热过程
第四节外部吸气罩
1.控制风速法与流量比法
控制风速:控制点的空气运动速度;流量比:从罩口周围吸入的空气量与污染气体发生量之比。
2.外部吸气罩与接受罩的区别
第五节热源上部接受式排风罩
1.原理:只起接受作用,罩口外的气流运动是生产过程本身造成的。
排风量取决于接受的污染空气量的大小。
第六节槽边排风罩
1.应用特点:是外部吸气罩的一种特殊形式。
为了不影响工作人员操作,分单侧/双侧。
单侧适用于槽宽B≤700mm,B>700mm适用于双侧,当B>1200mm,宜采用吹吸式排风罩。
第七节大门空气幕
1.用途:隔绝室内外空气流动,防治有害物扩散。
2.形式:侧送式空气幕,下送式、上送式,对于上送式空气幕的优势要有所了解。
第八节吹吸式排风罩
1.吹吸式通风的原理和特点
第四章通风排气中粉尘的净化
第一节粉尘的特性
1.真密度与容积密度;
2.粉尘粘附性的优缺势;
3.爆炸性的原因;
4.荷电性与比电阻;
5.粉尘的润湿性:亲水性粉尘、疏水性粉尘、水硬性粉尘;
6.粉尘粒径分布和分散度
第二节除尘器效率和除尘机理
1.除尘器效率——全效率、串联情况、穿透率、分级效率(与全效率的关系)
2.除尘机理:重力、离心力、惯性碰撞、接触阻留、扩散、静电力、凝聚
3.除尘器的分类与净化的分类
第三节重力沉降室与惯性除尘器
1.沉降速度与悬浮速度
2.重力沉降室与惯性除尘器的除尘的粒径范围第四节旋风除尘器
1.旋风除尘器的粒径范围
2.三个方向速度的分布特点
第五节过滤式除尘器
1.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与粒径范围
2.了解集尘层和初层的所指
3.袋式除尘器按清灰方式进行的分类
第六节湿式除尘器
1.湿式除尘器的粒径范围和除尘机理
2.湿式除尘器的分类
第七节电除尘器
1.电除尘器的除尘范围和特点
2.理解驱进速度
3.粉尘的比电阻的含义和价值
第八节进气净化用空气过滤器
1.不同类别空气过滤器的粒径范围和过滤效率
第五章通风排气中有害气体的净化
第一节概述
1.常用的四种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
第二节吸收过程的理论基础
1.吸收分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2.摩尔分数和比摩尔分数的含义
第四节吸收设备
1.喷淋塔、填料塔、湍流塔和筛板塔的特点
第八节吸附法
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原理
2.吸附剂的静活性与动活性
3.固定床吸附装置与蜂轮式吸附装置的特点
第九节有害气体的高空排放
1.有害气体高空排放需要参考的卫生标准
第六章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
1.摩擦阻力,局部阻力的计算
2.流速当量直径和流量当量直径的求法
第二节风管内的压力分布
1.风管内静压和动压分布
2.风机前后压力变化趋势图
第三节通风管道的水力计算
1.假定流速法的计算步骤
2.并联支路阻力平衡的调节方式
第七章自然通风与局部送风
第一节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1.有关热压和风压作用原理的描述
第二节自然通风的计算
1.自然通风的计算步骤;
2.车间排风温度计算的方法
第三节避风天窗及风帽
1.了解避风天窗及风帽的作用原理和类型
第四节自然通风与工艺、建筑设计的配合
1.有关建筑形式和厂房布置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第五节局部送风
1.各种局部送风装置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第八章通风系统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