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市城市应急供水工程涝渭水源地(地下水)项目报告书

西安市城市应急供水工程涝渭水源地(地下水)项目报告书

前言城市供水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城市饮用水工程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工程,不容忽视。

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西安城市供水安全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相关部门的重视。

为提高城市安全供水保证率,增加城市应急供水保障,在统筹利用境内及过境地表水资源的同时,近期开发境内地下水是保证城市供水较为现实的解决方案。

2013年5月3日,在西安市市政府常务会议室由董军市长主持召开了《加快城市供水水源建设、提高我市供水能力有关问题》的会议,形成西安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3年99号)。

会议纪要明确确定我市近期即将建设的10项水源工程,包括涝渭地下水源地建设项目。

涝渭地下水源地位于户县保安滩渭河及涝河交汇处,是西安市规划预留的地下水源地,地下水储量可满足规划10万m3/d的供水规模。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建设规模为10万m3/d水源地一处,建设10万m3/d净水厂一座以及配套建设DN1200输水管道11.41km。

工程总投资为46883.64万元。

其中水源地工程19202.57万元;净水厂工程16239.96万元;输水管道工程11441.11万元。

西安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西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负责该项目建设,并委托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进行设计工程总承包(含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于2015年3月20日正式委托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在认真研究该项目的有关材料,进行实地踏勘、调研和环境现状监测的基础上,编制了《西安城市应急供水工程涝渭水源地(地下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占地对植被、土壤的破坏,建设过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对现有生态系统的扰动;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加氯车间泄漏的微量氯气;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主要为COD、石油类、SS等;高噪声源包括风机、水泵、污泥脱水机等设备;固废包括废活性炭、污泥和生活垃圾等;在严格落实污染治理措施的前提下,各项污染物可达标排放,环境影响可接受。

本项目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为氯气,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主要是氯气泄漏风险,在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的前提下,风险水平可接受。

本报告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地下水开采对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环境风险事故的影响,以及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等。

本报告分析认为:本项目建设可有效缓解城区供水紧张局势,解决沣东、沣西新城发展用水问题,是完善西安供水系统的重要举措,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要求,各污染物产生环节均有相应的污染物控制措施,可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大多数群众支持该项目建设。

因此,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保证各类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控制污染物总量排放达到指标要求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项目建设可行。

本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西安市环保局、西安市环境工程咨询服务中心、户县环保局等有关单位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

1 总论1.1 编制依据1.1.1 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正)》,2012年2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9月1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11)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2)《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3月28日。

1.1.2 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

1.1.3 相关规章规划及产业政策(1)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环发2006[28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14日;(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4)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05年12月15日;(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2013年修订本;(6)《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环发【2006】50号,2006年;(7)陕环函〔2012〕764号《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2年8月;(8)《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2013年。

1.1.4 项目依据(1)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委托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附件1),2015年3月;(2)《西安城市应急供水工程涝渭水源地(地下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10月;(3)《西安市城市供水应急水源地项目涝渭三角洲水源地工程地下水源初步勘察报告》,2014年5月;(4)《涝渭水源地(地下水)工程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2014年12月;(5)市发改审发﹝2014﹞686号《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涝渭水源地(地下水)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附件2),2014年9月26日;(6)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提供的其他技术资料、相关部门意见等。

1.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1.2.1 评价因子识别与筛选(1)环境空气影响因子的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仅为加氯车间微量泄漏的Cl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因子选择:SO2、NOx、PM10、PM2.5、Cl2共5项;预测因子选择Cl2。

(2)水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为气水反冲洗砂滤池初滤水、气水反冲洗砂滤池反冲洗水、生物活性炭滤池反冲洗水、污泥脱水液,经回用水调节池沉淀后进入原水曝气反应池再次进行处理,最终废水随污泥带走。

生活污水建议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车外运至最近的污水处理厂。

项目无直接排放废水,因此,本次环评不进行地表水影响预测评价工作,仅分析生产废水外送可行性和可靠性。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选择:pH、COD、BOD5、氨氮、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物共7项。

项目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很小,造成土壤盐渍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由于集中开采,对地下水水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属于Ⅱ类项目,现状及预测均可不考虑水质。

考虑到项目取水用途为饮用水,因此,在自然环境概况中对区域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

(3)声环境评价因子的识别及筛选本项目噪声源对厂界环境噪声影响不大;水源地泵房及净水厂200m范围内没有居民,敏感点处声环境质量可以达标。

声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因子和预测因子均为场界/厂界外1m处的等效A声级。

(4)固体废物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筛选本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可做到妥善处理处置,因此选择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率、固体废物处置方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5)生态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筛选项目占地面积小,基本不会对区域植被覆盖和物种多样性产生影响,土地理化性质的改变也局限在永久占地范围之内。

因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析土地利用、植被、土壤、水土流失等。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和以上分析,本项目各个专题、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因子筛选结果汇总见表1.2-1。

表1.2-1 环境评价因子筛选结果汇总1.2.2 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拟建地位于户县涝渭三角洲区域,项目相关执行标准如下:(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特征污染物参照原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限值要求。

(2)地表水地表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3)地下水地下水水质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4)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区及4a类区标准。

(5)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中的二级旱作农田标准。

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2-2。

表1.2-2 环境质量标准1.2.3 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2)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

(3)净水厂北侧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4a 类标准,其余场界/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建筑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相关规定;(4)一般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

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2-3及表1.2-4。

表1.2-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dB(A)]表1.2-4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dB(A)]1.3.1 评价工作等级1.3.1.1 环境空气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仅为加氯车间微量泄漏的Cl2,排放量很少,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仅作简单分析。

1.3.1.2 地表水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为气水反冲洗砂滤池初滤水、气水反冲洗砂滤池反冲洗水、生物活性炭滤池反冲洗水、污泥脱水液,经回用水调节池沉淀后进入原水曝气反应池再次进行处理,最终废水随污泥带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