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7章 土地行政复议

第17章 土地行政复议


1.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前提。
2.行政管理相对方提出复议申请是因不 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产生的。
3.行政复议机关是依法有履行行政复议 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
4.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争议的 活动。
5.行政复议的结果以行政机关的决定表 现出来。
6情形。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 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即抽象行政行为)不 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 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 查申请:①国务院部门的规定;②县级以上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③ 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所谓规定,指一般 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含国务院部门规章和 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 行政法规办理。
1.受理并审查复议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2.向有关单位及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 资料;
3.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 法与适当,并拟定复议决定;
4.处理或者转送《行政复议法》第7条所列 有关规定(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申请(见本章 第一节);
5.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 应诉事项;
(3)对土地民事纠纷的调解不服的。个人或者 组织之间因土地权益争议,对地政部门居间 做出的调解不服的,不能申请复议,而可依 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诉讼。
思考题 1、试述土地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 2、试述土地行政复议的范围。
3.土地行政复议的对象,即土地行政复议法 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 政行为,主要是土地行政执法行为。
4.申请土地行政复议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 的期限内提出。
5.土地行政复议机关必须对下级地政部门的 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的期限内作出明确的 裁定。
三、土地行政复议的原则
1.合法原则。 2. 及时原则。 3.准确原则。 4.便民原则。 5.独立行使复议权的原则。 6.一级复议的原则。 7.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
1.土地行政复议申请人,即提出土地行 政复议的申请人,必须是土地管理的相 对人,即与地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有 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为土地行 政复议被申请人。
2.土地行政复议机关,即受理土地行政复议 的机关,一般都是作出具体行政之机关的上 一级行政机关。
5.依照《行政复议法》不能申请复议 的事项
(1)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抽象行政 行为认为不合法的。如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就土地问题制定 的行政法规、规章不合法,不能申请复 议。因为这些抽象行政行为属于立法的 范畴,必须由专门的立法程序对其进行 审查。
(2)对内部行政行为不服的。如地政部门的工 作人员对本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做出的行 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决定不服的,不能申请复 议,可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 申诉。
3.通过复议解决行政争议,有助于土地 行政案件及时得到处理,减少土地行政 诉讼,这不仅减轻地政部门参加行政诉 的负担;而且能够减轻人民法院受理过 多土地行政案件的压力。
§17—2 土地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一、土地行政复议机关及其职责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依法履行行政复 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 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 项,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 府的复议机构是同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地政部门的复议机构与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复议机构并非同一个 机构,而是具有不同职能的复议机构。但是, 在履行土地行政复议方面的职责是相同的,即:
3.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可以” 的含义是,既能直接申请行政复议,又 能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可根据自 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这种情形主要包括: 对土地行政处罚不服的;对不涉及 1.和2.两种情形的土地行政许可和行 政确认、土地行政裁决等不服的;对其 他土地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如有关法 律、法规规定,个人或者组织对地政部 门做出的其他土地行政处理决定不服, 都可以申请复议。
第十七章 土地行政复议
主要内容: §17—1 土地行政复议概述 §17—2 土地行政复议的范围
重点:土地行政复议概念

§17—1 土地行政复议概述
行政复议,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行政 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相对方发 生争议,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由上一级 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 关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 并作出决定的—种活动。这一概念具体包括 了以下6个方面的含义:
从上述所分析的行政复议的内容来看, 行政复议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行政性。 2.职权性。 3.监督性。 4.程序性。 5.救济性。
二、土地行政复议的概念及其特征
土地行政复议,为行政复议的一种,专 指土地管理这一特定部门内,针对土地 具体行政行为(或土地执法行为)而产 生的一种行政复议。
1.只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行政复议法》第 30条规定,“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 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 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 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 最终裁决”。这是一种特殊的规定,有特殊的条件 和范围。《宪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 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有权决定行政区划、调整 或者征用土地,据此,省级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复 议决定,理应具有权威牲,一般情况下,公民、法 人或者其他组织应该服从,不能再提起行政诉讼。
进行审查的原则。
四、土地行政复议的作用
1.通过复议程序解决土地行政争议, 有助于上级地政部门维护和监督下 级地政部门依法行使职权,及时纠 正下级地政部门违法或者不当的具 体行政行为,从而加强土地管理工 作。
2.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有助于 使土地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获得及时 和充分的保护。因为不仅行政复议程序 比行政诉讼简便快捷,而且土地行政复 议机关熟悉土地法律、法规、政策及土 地管理业务,有助于及时纠正下级地政 部门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为 公民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的行政救济。
6.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二、土地行政复议的范围
土地行政复议是解决土地行政争议 的有效法律途径。但是,它不是惟 一的法律途径,比如还可以通过土 地行政诉讼来解决行政争议;它也 不是万能的法律途径,有些行政争 议是它无法解决的。因此,学习和 掌握土地行政复议的范围,具有重 要意义。
根据《行政复议法》及有关法规,只要 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 行为是违法的或不当的,侵犯了自己的 合法权益(财产权和人身权),都可以依法 申请复议。另外,《行政复议法》还将 一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了行政复议的 范围。具体来说,土地行政复议的范围 可归纳如下。
2.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除了上面的 情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 关发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 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 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 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我国的法律,土地确权是行政部门的职 权和职责,其行政争议宜于在行政部门内部 解决,因此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