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

手术简介
心脏射频消融术(catheter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

经导管向心腔内导入的射频电流损伤范围在1-3 mm,不会造成机体危害。

射频消融术目前已经成为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

基本设备包括X光机、射频消融仪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仪器。

手术适应证
一、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室间存在着先天性“旁路”,导管射频将旁路“切断”,心动过速或预激波将不再存在。

二、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房室结形成“双径路”,电流在适宜条件下,在两条径路形成的折返环快速运行,引起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慢径,只保留快径,心动过速就不再具备发作条件。

三、心房扑动(房扑):房扑是心房存在大环路,电流在环路上不停地转圈,心房跳动250-350次/分,心室一般在150次/分;导管射频可以破坏环路,造成双向电流阻滞,从而根治房扑。

四、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速是左心房或右心房的某一局部有异常快速发放电流的“兴奋点”或者在心房内有小折返运动;电生理检查标测到异位“兴奋点”或折返环,进行消融得到根治。

五、室性期前收缩(早搏):主要用于临床症状明显的单源性的频发室早;常常由于心室“兴奋灶”引起;标测到异位兴奋灶消融,室早即可消失。

六、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包括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和疤痕性室速等。

特发性室速常见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人群,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但心动过速频繁发作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其发生是由在右或左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间隔上的一个“兴奋灶”快速发放电流,导致心动过速。

通过导管找到“兴奋灶”,发放射频电流消融,室速可以治愈。

束支折返性室速和疤痕性室速多见于扩心病、冠心病和先心病外科手术后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病人发作时可以出现晕厥、抽搐,往往需紧急抢救。

束支折返性室速是电流在心脏的左、右传导束支及左、右心室之间折返环路(“转圈”),导管电极找到并发放射频电流阻断环路;疤痕性室速是由于心脏纤维疤痕组织间的存活心肌细胞产生的折返环路,发放射频电流阻断环路,心动过速同样得到根治。

导管射频消融可以根治室速而不能根治心脏病;消融不成功或室速发作有生命危险时,需植入心脏埋藏式除颤器(ICD)预防猝死。

七、心房颤动(房颤):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研究发现房颤的触发是因为与心房相连的大静脉上的“心肌袖”发放快速电冲动,另外房颤的持续与心房自身重构也有关。

采用导管电极在环肺静脉口消融,形成大静脉与心房的“电隔离”,或加上在心房内的某些线形消融,可以达到根治房颤目的。

[2-3]
术前注意事项
一、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一般需要住院进行,需要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和血液化验等)。

二、饮食注意事项:手术前6-8小时内不要进食进饮。

三、告诉医生所用药物的名字和剂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前3-5天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

四、告诉医生对药物过敏情况。

手术方式注意事项
小儿具有血管细、心脏小等特征,实施射频消融术难度高、风险大,需要慎重选择。

对于3岁以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尽量先采取药物治疗,3岁以上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手术治疗。

对于早搏等心律失常,药物不能缩短病程,只是缓解症状,药物治疗要高度警惕其毒副作用;只有当心动过速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质量、身体发育时才积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适合情况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

操作过程
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是在一个有特殊设备的手术间进行(称为导管室)。

导管室工作人员通常包括电生理医生、助手、护士和技师。

患者躺在X光检查床上,医务人员会将各种监测装置与患者身体连接,并将您身体用无菌单盖住,医务人员穿戴上无菌手术衣和手套。

首先导管插入部位(腹股沟、手臂、肩膀或颈部)的皮肤消毒,局麻药进行局部麻醉;然后用穿刺针穿刺静脉/动脉血管,电生理检查导管通过血管插入心腔;心脏电生理检查所用的电极导管长而可弯的导管,能将电信号传入和传出心脏。

电极导管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并发放微弱的电刺激来刺激心脏,以便诱发心律失常,明确心动过速诊断;然后医生通过导管找到心脏异常电活动的确切部位(此过程称为“标测”),再通过消融仪发送射频电流消融治疗,从而根治心动过速。

患者感受
整个过程患者一般处于清醒状态,有时医生会用镇静剂来缓解患者紧张,患者会全程监护;电生理检查一般不会引起疼痛,导管行进于血管和心腔时患者不会有感觉;检查时医生可能会用微弱的电流刺激心脏,患者不会感觉到这些电脉
冲,往往会诱发出心动过速,感觉和以前发作时一样(可能有头晕、目眩、心悸、胸痛或气短等),告知医生即可;这些操作风险很小,相对而言很安全。

成功率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心律失常一次射频消融成功率可以达到98%以上,而房速、房扑、室早、特发性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目前房颤的消融成功率阵发性房颤达到80~90%,持续性和慢性房颤也可达到60~80%,再次消融成功率将进一步提高。

手术并发症
血管穿刺并发症包括局部出血、血肿、感染、气胸、血栓形成、栓塞等,导管操作并发症包括主动脉瓣返流、心肌穿孔、心包填塞等,放电消融并发症包括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梗死等。

[2-3]
术后注意事项
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须按照医嘱卧床静养,静脉穿刺处沙袋压迫6小时,动脉穿刺处沙袋压迫8-12小时,并患肢制动(限制不动),注意观察是否出血;
卧床期间给予易消化饮食;
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心率和心律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向医生汇报,必要时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胸片等检查;
如果术后心动过速再次发作的感觉,但并未真正发作,无要紧张勿需特殊治疗;
术后一般1周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出院后如有复发,应及时就近记录心电图,并与手术医生取得联系,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射频消融术后需要抗凝治疗,一般需要1-3个月的抗凝药物,具体视患者的心律、年龄和全身情况而定。

其他辅助药物的应用主要房颤消融术后使用胺碘酮,遵照医嘱服用,才能达到期望疗效。

射频消融术的围术期健康教育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因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缺乏了解,怀疑手术效果,
担心术中、术后疼痛,因此,要向患者讲述此项手术的
可靠性及临床开展情况详细说明手术过程、时间、麻醉方法等,
取得其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常规准备
常规颈部、腋下、双侧腹股沟间备皮,并嘱其备皮完毕后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备好大小便器,练习床上排尿。

术前护士会检查病人的足背
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与术中、术后(因有可能出现血栓栓塞) 搏动情况相对照,去导管室之前为病人在左侧肢体建立静脉留置通路,以便在术中维持静脉通路和随时注射药物。

手术当天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饮食,术前一顿吃五成饱,按医嘱照常服药。

术前夜精神放松,保持良好的睡眠,如失眠或精神紧张者可服用安定片。

并于去导管室前排空尿液。

手术前1d 做碘过敏试验。

二、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术毕医护人员将病人平车推回病房,常规做心电图。

病人在搬动时,应保持穿刺侧肢体平伸,尽量不屈膝。

术后保持平卧,穿刺静脉者要卧床4~6h ,穿刺动脉者卧床12~24h。

穿刺局部绷带包扎后沙袋压迫6h 。

适量饮水,以促进造影剂从体内排出,并可少量进食。

医护人员定时观察局部有无出血、血肿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心率、脉搏、血压、肢体颜色、温度,
有无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

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妥善处理。

2、运动和饮食的指导
鼓励进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限制烟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膳食平衡。

高脂饮食及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可干扰华法林的效果。

术后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以减轻患者因长时间卧床造成的腰酸背痛、排尿困难、心情烦躁等身体不适及食欲下降。

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尽量避免创伤。

并定期来医院复查。

3、心理护理
因房颤的机制比较复杂,左心房后壁线性消融破坏了房颤的维持机制,但彻底改变房颤的基质并非手术即刻就能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逆转。

目前,房颤射频消融术成功率为85%
左右,但由于房颤射频消融术费用高,且一些患者对手术寄予较大的希望,一旦术后房颤发作便出现种种心理问题。

因此,要适时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具体措施有:①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房颤射频消融术成功与否不是即刻体现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为3个月,期间要坚持服药和观察。

②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房颤射频消融术有一定的复发率,同时介绍目前药物治疗的进展,使其对复发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又不出现失望心理。

③对1次手术复发的患者,向其介绍由于房颤机制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比较复杂,但再次手术的成功率较高,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

三、出院指导
教会患者及家属检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的方法,了解房颤发生时主要症状,术后服用华法令片者监测INR,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加强随访,3,6,12个月各随访1次,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必要时做肺静脉造影。

术后因房颤复发或心律失常而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须定期复查胸片、甲状腺激素功能、做24 h动态心电图。

对特发性房颤消融后的患者鼓励恢复正常生活,对有基础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鼓励适当运动,应根据心功能来制定运动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