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践》习题与答案(2013-3-6).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践》习题与答案(2013-3-6).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实践习题与答案
1
项目一 物联网体系架构设计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手机钱包的概念是由(B)提出来的。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2.(D)给出的物联网概念最权威。
A、微软
B、IBM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
3.(d)年中国把物联网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D
A、2000
B、2008
C、2009
项目三 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传感器的组成元件(D)。
A、敏感元件
B、转换元件
C、变换电路
D、电阻电路
2.力敏传感器接受(A)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
B、声
C、光
D、位置
3.声敏传感器接受( B )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
B、声
C、光
D、位置
4.位移传感器接受(D)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三层
B、四层
C、八横四纵 D、五层
12. 物联网的(D)是核心。
A、感知层
B、传输层
C、数据层
D、应用层
13.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的组成系统(B)。
A、 EPC 编码体系 B、EPC 解码体系 C、射频识别技术 D、EPC 信息网络系统
14. 利用 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4)扩展性原则。对于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架构,应该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以便最大限 度地利用现有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保护已投资利益。
(5)安全性原则。物物互联之后,物联网的安全性将比计算机互联网的安全性更为重 要,因此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应能够防御大范围的网络攻击。
(6)健壮性原则。物联网体系结构应具备相当好的健壮性和可靠性。
6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实践习题与答案
(3)组合测量法 组合测量是一种特殊的精密测量方法。被测量必须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才能得到最 后结果,将这样的测量称为组合测量。组合测量操作手续复杂,花费时间长,多用于科 学实验或特殊场合。
项目四 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与实践
一、单选题
1.物联网有四个关键性的技术,下列哪项技术被认为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
答:
简单地说,传感器实际上是一种功能快,其作用是将来自外界的各种信号转换成电
信号。
传感器一般有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敏感元件:它是直
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种物理量的元件。转换元件:敏感元
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它把输入转换层电路产量。转换电路完成被测量参数至电量的
A、IBM
B、微软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
8. 物联网体系结构划分为 4 层,传输层在(C)。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9.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不包括(D)。
A、感知层
B、传输层
C、数据层
D、会话层
10. 感知层在(A)。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11. IBM 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C
项目二 物联网开发环境的构建 实践题 1.KeilC 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与使用。 2.IAR 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与使用。 3.Java 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与使用。 4.Android 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与使用。 注:以上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与使用请参考本书提供的资源。
4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实践习题与答案
基本转换输入到测控电路中,进行放大,运算,处理等进一步转换,以获得被测值或进
行过程控制。
2. 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标准可分为哪几种? 答: 传感器按照其输出信号的标准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模拟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 (2) 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 (3) 膺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信号量转换成频率信号或短周期信号的输出(包括直 接或间接转换)。 (4) 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器相应地输出一 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A、可靠传递 B、全面感知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
15.RFID 属于物联网的哪个层。(A)
A 感知层
B 网络层
C 业务层
D 应用层
2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实践习题与答案
二、判断题 1.感知层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对) 2.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读写器、 RFD 标签、摄像头、GPS 传 感器、 M-M 终端。(对) 3.应用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错) 4.物联网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框架进行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 准、网络层标准、应用层标准和共性支撑标准。(√) 5.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用于支撑泛在应用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网络和业务 能力,向应用提供统一开放的接口等。(√) 6.物联网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在技术方面主要用于支撑 信息的智能处理和开放的业务环境,以及各种行业和公众的具体应用。(√) 7.物联网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 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用服务。(√) 8.物联网公共服务则是面向公众的普遍需求,由跨行业的企业主体提供的综合性服 务,如智能家居等。(√) 9.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10.感知延伸层技术是保证物联网络感知和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首要环节,并将现 有网络接入能力向物进行延伸。(√) 三、简答题 1. 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中主要包含哪三层?简述每层内容。 答: (1) 感知层 感知层有数据采集子层,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组成。 数据采集子层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智能光发生的物理时间和数据信息。 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将采集到的数据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协同处理,以提 高信息的精度,降低信息冗余度,并通过自组织能力的短距离传感网介入广域承载网络。 它旨在解决感知层数据与多种应用平台间的兼容性问题。 (2) 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将来自感知层的各类信息通过基础承载网络传输到应用 层。 (3)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系统相结合,实现广泛的物物互 联的应用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业务中间件和行业应用领域。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医用, 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实践习题与答案
5
3.何为传感器静态特性? 答: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对静态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所具有的 相互关系。因为这时输入量和输出量都和时间无关,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传感器的 静态特性可用一个不含时间变量的代数方程,或以输入量作横坐标,把与其对应的输出 量作纵坐标而画出的特性曲线来描述。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参数有线性度、灵敏 度、迟滞、重复性、漂移等。 4.检测技术按测量过程的特点分类可分为哪几类? 答: 1.按测量过程的特点分类 (1)直接测量法 在使用仪表或传感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读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就能直接表示测 量所需结果的测量方法称为直接测量。例如,用磁电式电流表测量电路的某一支路电流、 用弹簧管压力表测量压力等,都属于直接测量。直接测量的优点是测量过程既简单又迅 速,缺点是测量精度不高。 ①偏差法。用仪表指针的位移(即偏差)决定被测量的量值的测量方法称为偏差测 量。在测量时,插入被测量,按照仪表指针在标尺上的示值决定被测量的数值。这种方 法测量过程比较简单、迅速,但测量结果精度较低。 ②零位法。用指零仪表的零位指示检测测量系统的平衡状态,在测量系统平衡时, 用已知的标准量决定被测量的值,这种测量方法称零位测量。在测量时,已知的标准量 直接与被测量相比较,已知量应连续可调,指零仪表指零时,被测量与已知标准量相等。 ③微差法。微差法测量是综合了偏差法测量与零位法测量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测量 方法。它将被测量与已知的标准量相比较,取得差值后,再用偏差法测得此差值。应用 这种方法测量时,不需要调整标准量,而只需测量两者的差值。微差法测量的优点是反 应快,而且测量精度高,特别适用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测量。 (2)间接测量法 在使用仪表或传感器进行测量时,首先对与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进行测量, 将被测量代入函数关系式,经过计算得到所需要的结果,这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间接 测量的测量手续较多,花费时间较长,一般用于直接测量不方便或者缺乏直接测量手段 的场合。
(1)多样性原则。物联网体系结构必须根据物联网的服务类型、节点的不同,分别设 计多种类型的体系结构,不能也没有必要建立起唯一的标准体系结构。
(2)时空性原则。物联网尚在发展之中,其体系结构应能满足在时间、空间和能源方 面的需求。
(3)互联性原则。物联网体系结构需要平滑地与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如果试图另行 设计一套互联通信协议及其描述语言,那将是不现实的。
9.利用 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A、可靠传递
B、全面感知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
10.(A)标签工作频率是 30-300kHz。
A、低频电子标签 B、高频电子标签 C、特高频电子标签 D、微波标签
11.(B)标签工作频率是 3-30MHz。
A、低频电子标签 B、高频电子标签 C、特高频电子标签 D、微波标签
A、文字
B、数字
C、二进制
D、视频
15.(A)抗损性强、可折叠、可局部穿孔、可局部切割。
A、二维条码
D、2010
4.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 B
A、互联网
B、物联网
C、智慧地球 D、感知中国
5.智慧地球是( )提出来的。 D
A、德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
6.物联网在中国发展将经历(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