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2012 – 2013 年度第二学期)名称: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成绩:日期:2013年 7月3日目录任务书设计内容风电机组总体技术设计目的与任务主要目的:1. 以大型水平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掌握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2. 熟悉相关的工程设计软件;3. 掌握科研报告的撰写方法。
主要任务: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风电机组总体技术设计,包括:1. 确定风电机组的总体技术参数;2. 关键零部件(齿轮箱、发电机和变流器)技术参数;3. 计算关键零部件(叶片、风轮、主轴、连轴器和塔架等)载荷和技术参数;4. 完成叶片设计任务;5. 确定塔架的设计方案。
6. 每人撰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
主要内容每人选择功率范围在至6MW之间的风电机组进行设计。
1.原始参数:风力机的安装场地5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s,6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s,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 m/s,当地历史最大风速为49m/s,用户希望安装 MW至6MW之间的风力机。
采用63418翼型,63418翼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数据如表1所示。
空气密度设定为m3。
2.设计内容(1)确定整机设计的技术参数。
设定几种风力机的Cp 曲线和Ct曲线,风力机基本参数包括叶片数、风轮直径、额定风速、切入风速、切出风速、功率控制方式、传动系统、电气系统、制动系统形式和塔架高度等,根据标准确定风力机等级;(2)关键部件气动载荷的计算。
设定几种风轮的Cp 曲线和Ct曲线,计算几种关键零部件的载荷(叶片载荷、风轮载荷、主轴载荷、连轴器载荷和塔架载荷等);根据载荷和功率确定所选定机型主要部件的技术参数(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连轴器、偏航和变桨距电机等)和型式。
以上内容建议用计算机编程实现,确定整机和各部件(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3)塔架根部截面应力计算。
计算暴风工况下风轮的气动推力,参考风电机组的整体设计参数,计算塔架根部截面的应力。
最后提交有关的分析计算报告。
进度计划设计(实验)成果要求提供设计的风电机组的性能计算结果;绘制整机总体布局工程图。
考核方式每人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准备课程设计PPT,答辩。
总体参数设计额定功率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选择进行设计。
设计寿命风力发电机组安全等级Ⅰ~Ⅲ的设计寿命至少为20年。
故设计寿命为20年。
额定风速、切入风速、切除风速切入风速Vin=3m/s;额定风速Vr=13m/s;切除风速Vout=25m/s。
重要几何尺寸风轮直径和扫掠面积风轮直径决定机组在多大的范围内获取风中蕴含的能量。
直径应根据不同风况与额定功率匹配,以获得最大的年发电量和最低的发电成本。
风轮直径有下述简单计算公式:D=√8P PP PρP Pπη1P2=√8×25000000.44×1.225×13×P×0.95×0.91=78.7P式中P r——额定输出功率,取;η1——主传动系统的总效率,取;η2——发电系统效率,发电机效率取,变流器效率取;P p——风能利用系数,取;ρ——空气密度,取m3;P P——额定风速,13m/s。
扫掠面积P=P×P24=P×78.724=4864P2。
轮毂高度塔架高度取60m。
轮毂高度z PPP=P P+P=2.25+60=62.25P。
式中z P——塔顶平面到风轮扫掠面中心的距离,取;P——塔架高度。
总质量机舱和风轮等总质量为m1=174t,塔架质量取160t。
发电机额定转速和转速范围采用双馈异步发电机,极对数p=2,额定转速由下式求出P1=60×P1P=1500P/PPP双馈异步机转速范围(1±30%)P1。
叶片数B叶片数B取3,三叶片风电机组有其显着的优势,是目前风电市场主流。
功率曲线和Ct曲线功率曲线由于风速具有波动的特征,所以功率曲线也会有细微波动,此处采取平均风速绘制功率曲线。
风速未达到切入风速的时候,P=0;风速达到切入风速之后,机组启动,以最大Cp捕捉风能;达到额定风速后,采取控制策略,限制功率在额定功率附近。
P={12PPP P P PP24P3P1P2−PP≤3P/P3P/P<P≤13P/P13P/P<P≤25P/P式中C为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常数。
曲线绘制见图1。
Ct曲线通过Cp求出轴向气流诱导因子a,再由a求出C t,得到Ct曲线如图2,但是考虑到其他因素和实际情况,和某风电机组Ct的试验结果(见图3)相比,趋势相同,数值不一样。
C P=4P(1−P)2C P=4P(1−P)确定攻角α,升力系数CL ,叶尖速比λ,风能利用系数Cp根据已知翼型数据,求出升阻比,绘制升阻比曲线见图4,发现α为5°时,CL /CD取到最大值,此处选取α为10°,升阻比CL/CD为;叶尖速比λ大概为7,风能利用系数Cp 风速的关系,由于假设是变速风机,额定值前捕捉最大风能,Cp保持,当达到额定以后,Cp下降,见图5,实际上,双馈异步机转速范围为(1±30%)P1,额定值前有一段C p是上升过程,图6为某风电机组C p的试验结果,对比发现,趋势是相同的。
风轮转速风轮转速P0=60×P×P PP×P =60×7×1378.7P=22P/PPP,齿轮箱传动比约为68。
其他上风向主动偏航,偏航变桨均采用电动机驱动,制动方式第一制动为气动制动,第二制动为高速轴机械制动。
风电机组等级选取风力发电机组安全等级基本参数由于已知条件,年均风速vave=s,选取Ⅲ级,但是没有湍流数据,因此无从在A、B、C之间做出判别。
叶片气动优化设计优化过程给出r,攻角α已知,C L也已知;记λ0=Ωr/v1;由下式求出PP=13PPPPPP0+P3由下式求出PP=√P01PPPP 由下式求出PP=√1+1−P2 P02由下式求出PPP?=P01+P 1+P叶素桨距角β=−α;弦长P=[8PP(P−1)PPP?][PP P(P+1)]⁄。
叶片优化结果现选取叶片5%~100%长度,步长5%展示优化结果,0~5%叶片形状为圆筒形,根部采用钻孔组装方式。
计算内容见图7,弦长P 和桨距角β随半径变化见图8。
主要部件载荷计算 叶片载荷计算作用在叶片上的离心力Fc叶片离心力P P =P P Ω2∫P P PP 0PPP式中P P ——叶片的密度,取540kg/m3;Ω——风轮转速,计算得s ;P P ——半径r 处对应叶素面积;r ——叶素所在半径。
Naca 翼型63418几何参数见图9,翼型几何形状见图10,可近似求出单位弦长叶素对应的面积; P P 与弦长平方成正比,所以可以用数值积分的方法近似求出上式。
求出单位弦长叶素面积A r =;大致求出F c =1118kN 。
作用在叶片上的风压力Fv作用在叶片上的风压力F v 由下式给出F P =12PP 2∫(1+PPP 2)(P P PPP ?+P P PPP ?)PPP P P 0近似计算得出F v =349786N ; 等效作用点可由下式求出P P=∫(1+PPP 2)(P P PPP ?+P P PPP ?)PPPP PP 0∫(1+PPP 2)(P P PPP ?+P P PPP 0⁄经计算得出r m =27m 。
作用在叶片上的气动力矩M b 是一个叶片产生的转动力矩,可由下式求出P P =12PP 2∫(1+PPP 2)(P P PPP ?+P P PPP ?)PPPP P P 0近似计算得M b =54528 N ·m 。
作用在叶片上的陀螺力矩M k叶片的转动惯量由下式求出P =P P ∫P P P 2PP PP 0陀螺力矩M k 由下式求出P P =P ×P P =P ×2PPPPPPPP P 式中P ——偏航转速,取1/s ,即s ; P ——叶尖速比,取7;R ——风轮半径,;P ——风速,取额定值13m/s ;P P —— P 与P 的夹角,当叶片铅垂位置时,P P =90,达到最大。
经计算,P =3810300kg ?m 2,P P =308400Nm 。
主轴载荷计算低速轴转速P P=2PP060=2P×2260=2.30PPP/P高速轴转速P P=2PP160=2P×150060=157.1PPP/P高速轴功率P P=2500000091=2747253P低速轴功率P P=25000000.91×0.95=2891845P高速轴转矩M P=P PP P=2747253157.1=17487P?P低速轴转矩M P=P PP P=28918452.30=1257323P?P高速轴直径P P=2×√2M P PP P3=2×√2×17487 P×55×1063=0.1174P 低速轴直径P P=2×√2M P PP P3=2×√2×1257323 P×55×1063=0.48830P 式中P P——实心钢轴最大应力,取55MPa。
塔架载荷计算暴风工况风轮气动推力计算当P PPP ≤5.5P P ⁄时,P P =40P P ⁄;当5.5P P <⁄P PPP ≤5.5P P ⁄时,P P =50P P ⁄;当P PPP ≥7P P ⁄时,P P =60P P ⁄。
本设计年均风速7.3P P ⁄,所以P P =60P P ⁄。
暴风条件的风轮气动推力目前有几种计算方式,结果相差较大。
以下分别计算几种常用的方法。
前苏联法捷耶夫公式F as =0.784P P P P 2P式中P P ——叶片的投影面积; P ——叶片数。
叶片投影面积可根据风轮扫掠面积与风轮实度求出,风轮实度σ取,则叶片面积为P P =P P P P =PP 24⁄3×P =104P 2F as =0.784×104×602×3=881PP荷兰ECN 的公式F as =P P PP P PPP式中P P ——推力系数,取;P ——动态风压,与轮毂高度有对应关系,取1330N/m 2; P ——动态系数,取; P ——安全系数,取。
计算得F as =1.5×1330×104×3×1.2×1.5=1109PP 德国DFVLR 公式F as=P P 12PP P P P2P式中,P P取,计算F as=2.2×0.5×1.225×104×602×3=1513PP 丹麦RIS公式F as=P1P P=300×P×78.724=1459PP塔架的强度设计(考虑塔架高度折减系数的强度计算)塔架高度60m,采用锥形钢筒结构,分段加工,顶部直径4m,壁厚20mm,底部直径5m,壁厚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