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俗文化调研报告

年俗文化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年俗文化调研报告
篇一:年俗文化之北方麻花调查报告
年俗文化之北方麻花调查报告
王瑜瑜
一、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各式各样,尽显地方特色。

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年俗表现大相径庭,相比南方的年糕、年粽、杀年猪等传统习俗,北方的麻花在显示出对传统习俗的传承的共同特性的同时,也彰显了独特的年味十足的新年气氛。

二、调查背景
炸麻花是晋南的一种传统食品,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炸几十斤的麻花,一直存放到年后,按风俗每人都要吃一点,也是祈求全家来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搓麻花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合”,这扭在一起的麻花就寓意着过年家家户
户都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刚出锅金灿灿的麻花,好像是秋天丰硕的果实一样,寄托了老百姓五谷丰登的喜悦心情。

三、调查主题
做麻花的过程及渗透的民风民俗、各地方特色麻花、麻花礼俗、麻花经济
四、调查目的
麻花是北方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分工制作过程和食用渗透着人民生活的和睦与劳动创造生活的幸福。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麻花逐渐进入市场,发展为富有特色的经济元素,通过此次调查,意在传承传统麻花的制作方法,了解年俗麻
花,更好的体验我们中华传统的民风民俗。

五、调查时间、地点、对象、
调查时间:20XX年1月20日—20XX年2月20日调查地点:山西省绛县
调查对象:山西绛县人民
六、调查人员:王瑜瑜
七、调查内容
(一)炸麻花的过程及体现的民风民俗
一般来说,腊月过了初八就进入了新年的准备阶段,各家各户在这段时间就陆陆续续开始了着手做麻花,使家里初添年味。

麻花作为北方特有的食品,只有在新年才能吃到,
不仅能同馒头一样作为主食,另外也可以作为人们闲时的休闲小吃。

这就不得不说说麻花的制作过程了,在炸麻花的这一天,家里的女主人会早早起床,做麻花的第一个关键就是和面。

首先根据自家估计要炸出来麻花的量在面盆中放入需要的
面粉,为了增加麻花的口感,还可以在面中放入洗干净的芝麻,使出锅后麻花香酥。

与一般和面不同的是它不是用水和,而是用热了的油,根据盆中的面在锅里加热适量的油,称之为‘熟油”,将熟油趁热倒入面盆中,搅拌均匀,加入鸡蛋,再将盐、碱面化成水倒入其中,使其充分和好。

最后将和好的面经过几个回合的揉搓,使其内部结构达到最佳状态,随后将揉好的面切成若干个小块,用油将其表面涂抹均匀,再放回面盆,省面。

为之后的搓麻花步骤做
好准备。

做麻花是一项活动,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事,也联系到邻里关系。

一般家庭做麻花都会请邻居家的女主人来帮忙,邻居们和睦相处,很乐意来帮忙,搓麻花的案板就有可能不够用,然后向东家借,呈麻花的盘从西家拿来,邻里就像一家人,大家坐在一起,一边搓着麻花一边唠着家常,面条在他们手中轻松的跳跃变成一条条好看的麻花,其乐融融,麻花的最后一个过程就是合,希望全家人像这麻花一样拧成一股绳,团结友爱。

小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部分。

大人们在家里忙着搓麻花,小孩子就给来帮忙的邻居端茶倒水,还帮忙把大人们搓好的麻花端到油锅前,给大人省去了这些零零散散的事,自己也参与到过年的准备中来,在家里也凸显着自己小主人的身份,担负着小小的责任,享受着参有自己努力的成果。

做麻花的最后一个过程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炸。

这时家里男主人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在一个大锅里放入油,加热后,男主人就掌握看油锅、炸麻花的重任,火候与技术直接影响到炸出来麻花的色泽与口味,炸出来的麻花香酥、金黄,男主人是功不可没的。

麻花做好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献。

要把炸好的麻花盛放在盘子里分别献给祖先、财神、灶神等,让各路神仙保佑一家来年财源滚滚,衣食无忧,全家平平安安。

在献过之后,就会把炸好的麻花拿给来帮忙的邻居,以表谢意,整个做麻花的过程渗
透着邻里间的浓浓情意。

(二)各地方特色麻花
1、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运城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山西省晋南优质精粉、新疆为生油、山坡白芝麻、两广白沙糖以及天然食盐、鸡蛋、椒叶等为原料,经过十多道生产工序精制而成。

稷山麻花制作精成,用料考究,色泽金黄,圆润透亮,食时酥脆适口,油而不腻,嚼后无渣,百食不厌,风味无穷,长存不回潮,留味一品香。

几千年的中华美食文化中,稷山麻花成为中国麻花发源地,是炎黄子孙喜爱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食品。

如今,稷山粮局的邓氏麻花,太原的稷山白丑小麻花、王志勃麻花等在国内21个省市消费者中颇受青睐,在省城太原、首都北京及深圳、乌鲁木齐、大连直至冰岛哈尔滨,包括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老外在内,排起了长队,购买稷山麻花者络绎不绝,成为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央、省级平面、网络媒体,不惜版面和时段,集中策划,轮番炒作,使稷山麻花蒙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纱。

2、天津麻花
天津麻花有“酥脆香甜、久放不绵”一说,质量好,可久存,且味道佳。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最有名气。

它在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探索进行创新,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
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使炸出的麻花酥软香甜与众不同,创造出的什锦夹馅大麻花。

十八街麻花选料精细、制作独特、式样美观、酥脆香甜、久放不绵。

主料是精选的上等面粉、花生油和白糖,这一点和全国各地的麻花都一样,但在配料上桂发祥麻花则添加了
桂花、青梅等十几种小料,这样调配出来的麻花味道自然别具一格。

大街小巷的食品店,糕点店、副食门市部、小吃店、各大超市食品经营区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到处都有经营天津麻花.特别是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的。

天津麻花早已咸了国人馈赠亲友的礼物,年年、月月、日日如此经久不衰,这是天津人的骄傲。

(三)麻花礼俗
1、逢年过节的必须品。

过年走亲戚串朋友,麻花在每
家每户都可看到,它在寄托着主人对来年的期盼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来客的友好祝福。

扭在一起的麻花象征着团结友爱,口感香酥脆甜,为人民所喜爱。

2、送礼。

随着麻花技术的提高与麻花市场的发展,麻
花逐渐发展成为送礼的首选,除了过年亲戚朋友送礼外,在结婚生小孩的时候也有送麻花的传统,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四)麻花经济
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忙于各种事物,由于麻花制作过程的复杂与制作人员需求量大,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去买麻花而不是自己做,这就推动了麻花市场的发展,麻花制造商在继承传统
篇二:传承中华年俗主题调研报告










实践类别:主题调研
学院:土木工程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
学号:
姓名:赵
20XX—120XX2763晓博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
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

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

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

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

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

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

正月十六,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历数千年,传承后世诸多以祭祀神明、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为主要内容的风俗习惯,简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