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英汉翻译教学,一定要对英语和汉语进行比 较、分析,以准确地把握英﹑汉这两种语言 的差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即看待事 物的角度。 人作为思维的主体,其思维方式是受社会发展的 影响和制约的。人作为思维的个体,因职业、性 别、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和个人素质的差异,其 思维方式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同一民族的人,由 于生活在同一社会、同一文化氛围中,其思维方 式存在共性。不同民族的人,其思维方式有相同 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 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又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
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 语和汉语的差别。 ---吕叔湘 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 出来。 ---吕叔湘 拿外语跟汉语比较,可以启发我们注意被 我们忽略过的现象。 ---吕叔湘
You could know your own language only if you compare it with other languages. ---Engels
all, both, such, only, … a (an), the, this, these, … my, your, John’s, … first, second, next, last,… one, two, three,… good, kind, interesting,… large, big, long, tall, … new, old, young, warm,… round, square,… red, blue,… Chinese, English,… wood, plastic, woolen,… washing, writing,… oil, dinner,…
汉语状语:
时间、地点、方式 英语状语: 方式、地点、时间 She reads aloud in the open every morning. 她每天早上在室外高声朗读。 We ate to our hearts’ content at her home last Sunday. 我们上星期在她家饱餐了一顿。
词汇空缺(empty words): 生态方面 生活在北极圈的人不会知道selva(热带雨林), 生活在非洲的人也不会知道igloo(雪屋),而 sirocco(热带地区的热风)在英国和美国都没 有这个词。中国的“三伏”“三九”英语 中也没有对应。 物质文化 各民族衣食住行各具特色,如中国的饺子、 包子,西方的各色面包。再如中国的长袍马 褂,英国的燕尾服,美国的牛仔衣。
性质上:汉文化属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属 于科学文化。 中国人重整体,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西方人重个体,强调个人自由、不受外来约束。
中国人:天人合一,具象思维。汉语表达事 物总是按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由因到果、由 先到后、由大到小进行阐述。 西方人:抽象思维,总是先概括后分解、先 表态后叙述、先总结后事例、先整体后细节, 由果到因、由小到大等。如:喜欢使用抽象 名词指代具体事物。
语序 (Order of linguistic elements) 英语语序变换多,汉语语序较固定 英语为了获得句子形式上的平衡或修辞上的强 调效果,经常将句中的某些成分的位置进行调 整,如,主谓倒装,宾语后置等,以产生修辞 上的生动效果。 汉语定语,无论单用或者几个连用,通常都 全部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前面。 英语,单词作定语时,一般放在所修饰的名 词前,短语和从句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后。
例如: 1)这是一个很清楚的问题。 2)这个问题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 3)问题很清楚。 4)他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5)清楚是很重要的。 6)我就喜欢清楚。 1) This is a clear question. 2) The problem is quite clear. 3) The problem must be made clear.
文化的定义: 英国19世纪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Edward Tyler) 在Primitive Culture一书定义为:“文化是个复 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 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中国辞海的文化解释: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 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 和。 狭义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 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汉英两大文化在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文化传统、 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趣味等有差别。 东西方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 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引起误 解,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
1)我们讨论了这个问题。 2) 讨论开始了。 3)首先确定讨论的问题。 4) 这是一次重要的讨论。 今天星期一。 Today is Monday. 他很用功。 He is very diligent. 你妈妈怎么样? How is your mother? 她在哪里? Where is she? 注:如果汉语的句子不是以动词作谓语,译成英 语时必须加上动词“be”。
实 词
虚 词
名词 代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数词 量词 介词 连词 叹词 助词 ---
汉英词类句法功能对照表 汉语 英语 名 主语;宾语;定语; 主语; 宾语; 词 状语;谓语 表语; 定语 形 定语;主语;宾语; 定语; 表语; 容 状语;谓语;补语 宾语补足语 词 动 谓语;主语;宾语; 谓语 词 定语;补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一个民族的 全部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揭示着该文化的 一切内容。 集中反映在语言上; 直接影响译文的准确性。 文化词(cultural words):在某一特定文化中 具有的事物和概念,而另一文化中没有, 从而在翻译中双语转换时形成一种词汇空 缺(empty words)。
同一个句子里有两个以上的时间状语或
地点状语,汉语把较小单位的放后,英 语相反。
We shall start at seven tomorrow morning.
You’ll slip backward unless you forge ahead.
汉英词类对比
汉语(11类) 英语(10类 )
noun pronoun verb adjective adverb numeral --preposition conjunction interjection --article
英汉语言对比: 汉语:汉藏语系 (Sino-Tibetan Family) 英语:印欧语系 (Indo-European Family) 英汉两种语言虽有相似之处,如:一词多义 现象,模糊语义现象,句子主要成分为主语、 谓语和宾语等。但由于分属不同语系,在不 同文化中形成且承载不同文化传统,彼此差 别很大。
例如:
马褂:mandarin jacket 燕尾服:swallowtail coat 牛仔衣:jeans, cowboy jacket 饺子:dumplings 茶文化 中国在6世纪开始茶树的栽培和茶叶的烤制,有 了饮茶的习惯。英国的茶文化比中国要晚1000年 左右。茶文化中形成了不完全对等的文化词。 Would you like to have high tea? 并不是问你是否要喝茶,而是邀请你去吃便餐。 High tea:有肉食的非正式晚餐 Low tea: 有糕点的非正式晚餐。
Britain was the first Western power to recognize PRC.
英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
英语遵循主观-客观,大-小,疏-密关系顺序。
第一定语:代词,数词,冠词; 其次:表主观看法的形容词; 再次:表客观描写的形容词; 最后:表用途,类别的定语。 如:an expensive new Japanese sports car
美国翻译家尤金· 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
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 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 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例如:在中国对道谢的答语常是“这是 我应该做的”。 如直译:“It‘s my duty to do so.”就不恰 当了,对方可能误解,以为你是不情愿 帮助他。 应回答:“My pleasure.”
状语位置
汉﹑英两种语言状语位置不那么固定,
比较复杂。 汉语,状语通常在主语后、谓语前。 有时为了强调可放主语前。 He took out a red scarf from his pocket. 他从口袋里取出一条红领巾。 I made her acquaintance when I was working in Harbin. 我是在哈尔滨工作时认识她的。
A small round wooden table 一张木制小圆桌 An outstanding contemporary American writer 一位美国现代优秀作家 一个法国金发小姑娘 A little golden-haired French girl 汉语中,几个定语连用时,习惯把最能表现事物 本质的(如属性,材料,国籍等)放在最前面, 而把表示规模大小、力量强弱的放在后面。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New College, Oxford
请翻译以下句子:
今天略备薄礼,不成敬意,还望大人笑纳!
Now
I have some presents for you and hope you’ll like them. 中国人的礼貌原则:“贬己尊人” 他的英语说得很好,就像外国人一样。 His English speaks very well, he sounds like a foreigner. 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he sounds like a native spe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