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理解

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理解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情况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
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
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
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深度和广度不够。

真正成熟的金融市场的标准是:好企业可以随时通过丰富的融资产品与渠道进行融资;长期投资者能够得到合适稳定的回报;
市场价格基本合理;市场参与者遵守规则。

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远远没有达到这些标准。

决定人民币国际化关键的人民币“投资池”尚未形成;国内一级和二级市场、场内
和场外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割现象;同业拆借利率尚未
成为引导整个利率体系的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等。

总之,我国尚未形成一个高度开放、规模巨大、品种繁多、赢利性和安全性达到规范的适应货币国际化要求的金融市场。

2、金融市场主体竞争力较弱。

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央行有效执行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基石。

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的主体仍为四大国有银行,虽然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但在整体运行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上仍和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长期以来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和行为模式仍旧阻碍着国有银行的国际化进程。

3、金融结构失衡。

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呈现不断优化趋势,但现存结构状态仍然不
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金融
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4、金融创新乏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的状况。

这些都降低了金融资源的
效率,削弱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

5金融监管存在突出问题。

从内部看,金融机构面临着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困境,即如
何真正解决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从外部监管看,首先表现为金融法规建设滞后,中
国现行有关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经过多年修改,已经较为系统,较为完善。

但由于我
国的整体法律基础不牢固,金融监管经验不足,法律的涵盖面并不广泛,法律的局限
性严重,特别是一些临时性的管理条件、实施办法,缺乏一致性、连续性、权威性,
对金融市场发展极为不利。

6、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塞不通,人为割裂,迫使资金变相暗通,阻碍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阻滞货币政策的传导,减弱了货币政策效力,使货币市场的发展
能有效地带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且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
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一些监管真空。

鉴于我国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均衡现状,我认为,应抓紧我
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发达的、高流动性、低风险性的短期资金
融通市场;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其为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及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制度的改革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
首先,要重新认识货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

一是要规范、健全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网
络系统;二是充分发挥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功能,在有效利用有形拆借市场的前提下,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稳步发展我国的无形拆借市场,提高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
能力;三是规范拆借市场行为,通过制定有关的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规范市场运作,严格市场管理和监控,使拆借市场运转正常化、良性化;四是加大抵押担保拆借比重,改变我国拆借市场上基本以信用拆借为主要手段的现状,以此达到防范和分散风险的
目的;五是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力度。

第三,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

(二)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首先,应调整非国有经济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政策,适当扩大它们的投资
需求;其次,进一步健全国债市场;第三、适当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第四,逐步
使社会保障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第五、着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第六、完善资本市场
的组织结构体系;第七、发展机构投资者。

现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二)建立完善的保险市场运作机制。

(三)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四)规范证券市场主体行为首先是投资主体。

金融市场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面,也是有能力的人的淘金场,如何使金融市场更
加具有竞争力、更加稳定繁荣,不仅关系国家,更是关系民生的大事。

虽然不是经济
金融专业的学生,也希望我国金融市场能一路高歌,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