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业答案作业1一、选择题1 A2 B3 CE4 BCDE5 C6 C7 A8 BCDE9 ABCDE 10 BCDE二、判断题1.错。
“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换一下位置。
2.错。
“必定”改为“不一定”3.错。
“民族消亡”改为“民族同化”4.错。
不一定都是民族问题5.错。
“彼此孤立”改为“相互联系”三、简答题1.答:(1)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阶段。
(2)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阶段。
(3)元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确立、巩固阶段时期。
说明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是由各民族共同完成的。
2.答: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1)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有什么差异,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应具有同等的地位。
(2)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相处,携手共进的关系。
(3)民族互助是指:各民族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为了共同发展和繁荣互相帮助的关系。
3.答:(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决定因素。
(2)地缘关系的确立是民族形成的基础。
(3)国家政权的建立为某些大的民族形成起到了政治纽带作用。
4.答:(1)民族与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的概念。
(2)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的产生除了阶级根源外,也有其他根源。
(3)民族压迫的内容比阶级压迫的内容更加广泛和复杂。
(4)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
四、论述题1.答案要点: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会更好地宣传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原则。
民族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世界上的所有民族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从这一点出发,就要求我们承认各民族的存在,尊重各民族的存在,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平等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会更充分地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
只要有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问题的产生。
从理论上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我们长期不懈地抓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
(3)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繁荣发展时期,而不是民族消亡时期。
这就必然要求各民族之间必须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4)认识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民族和国家的联系。
民族的发展强大,都要以国家的强大作为依托和后盾,任何脱离国家,搞民族分离主义的作法都是不符合民族发展规律的。
2.答案要点(1)民族问题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意义。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民族问题自始至终是社会革命和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总问题,而民族问题是这个总问题的一部分。
这就要求,首先,民族问题必须服从现代化建设这个全局,民族工作不能离开这个中心,而要围绕这个中心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其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为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矛盾。
这些矛盾,归根到底只能通过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实现来解决。
作业2一、选择题1 A2 C3 ABCDE4 C5 C6 A7 ABCDE8 ABCDE9 ABC 10 C二、判断题1.错。
既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2.对。
3.错。
和东部还有很大差距。
4.错。
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5.错。
是指少数民族成员所接受的教育。
三、简答题1.答: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互为条件,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2)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保证。
(3)各民族共同繁荣荣是促进民族平等和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和物质基础。
2.答:(1)在对民族的看法上,以所谓“优”、“劣”来区分民族。
(2)在民族与阶级的利益关系上,鼓吹“民族至上”论。
(3)在民族之间的关系上,奉行民族压迫政策。
3.答:(1)坚持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2)兼顾国家利益和少数民族利益的原则。
(3)因地制宜制订经济发展战略和生产建设方针4.答:(1)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九年义务教育。
(2)把发展民族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要树立教育与社会一体化的观念。
(4)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四、论述题1 答案要点:(1)首先应该看到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2)其次还要认识到民族利益的特殊性。
2.答案要点: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其中经济效益处于核心地位。
(2)经济效益提高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就会随之增强。
(3)生态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增长的前提和基础。
作业3一、选择题1 C2 A3 ABCD4 ABCDE5 ABCD6 A7 A8 B9 ABCDE 10 BCDE二、判断题1.错。
“少于”改为“多于”。
2.错。
“消亡”改为“繁荣发展”3.对。
4.错。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5.错。
是一部全国性的普通法。
三、简答题1.答:(1)语言文字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2)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是重要的民族文化财富,是民族间互相交往、发展繁荣的工具。
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是民族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3)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人为地随意改变或消灭。
2.答:法律含义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又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又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内,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又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由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又由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
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3.答:(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2)我国革命的具体道路,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3)我国长期形成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况,适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经济文化发展差距大,需要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我国少数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国际斗争形势,决定了我国各民族益和不易分,合则俱利,分则俱损。
4.答:(1)维护国家统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
(2)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
(3)确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四、论述题1.答: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1.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包括:(1)公民有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2)国家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4)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5)向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6)划清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和邪教的界限。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包括:(1)政府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2)防止和打击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违法活动,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3)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要依法登记,一切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4)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宗教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5)在处理各类宗教问题时,要注意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包括:(1)任何宗教都应当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2)要团结信教群众积极参加经济建设,把宗教的理想要求与社会主义理想要求统一起来,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贡献;(3)引导宗教界发扬宗教中的积极因素,改革某些消极因素,使宗教教义、教规和宗教道德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
2.答题要点: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发挥了巨大的优越性:(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激发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和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作业4一、选择题1 A2 C3 ABCE4 C5 A6 D7 ABCDE8 ABCDE9 B 10 ABCDE二、判断题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三、简答题1.答: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有三种不同的类型:(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2)以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同时其中又包括有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地方;(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联合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从上述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分布状况不同,相应地在全国建立多个不同类型的民族自治地方,既适应了我国民族分布的复杂情况,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实行自治的愿望。
2.答: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政治方面享有下列自治权:(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3)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4)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5)有权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
(6)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3.答: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有下列三个主要方面:(1)支持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大力发展经济建设。
(2)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金融支持的力度。
它包括:(3)加强扶贫和对口支援,加速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4.答:(1)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在民族自治地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
(2)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充分行使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速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族共同发展繁荣的迫切需要。
四、论述题1.答案要点:上级国家机关在履行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指导和帮助职责时,应遵循以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