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济童小华

同济童小华

童小华,1971年生,江西东乡人,工学博士/博士后,2005年6月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被增列为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

主要从事空间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先后主讲本科生的《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C/C++语言》、《地籍测量与管理》、《土
地利用图的编绘》、《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等门课程,以及研究生的《测量误差统计分布与检验》、《GIS空间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和《测量数据处理》等课程。

2005年以来指导博士生4名、硕士生10人。

承担和参加纵向课题1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通过上海市科委和建委鉴定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

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0余篇。

参编出版专著2部。

入选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夏坚白院士测绘事业创业奖、首届“中国高校十大GIS创新人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6.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
(1)多尺度遥感与GIS数据融合的不确定性与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上海市科委,2005.7—2007.1,负责人。

(2)地质数据质量规范,国土资源部,2005—2006.12,负责人。

(3)多尺度环境下GIS数据融合的不确定性分析与优化处理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1—2006.12,负责人。

(4)GIS空间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与属性精度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1—2003.12,负责人。

(5)上海市区县房屋土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2000.6 — 2003. 12,负责人。

(6)GIS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2004.1— 2005.12,负责人。

(7)GIS尺度综合的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科研基金,2003.11 — 2005.11,负责人。

(8)移动空间信息服务综合技术,国家863计划项目,2002.6 — 2003. 12,主要人员。

(9)GIS数据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8.1—2000.12,主要人员。

(10)广东省公路工程智能信息平台研究与开发,广东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2.3—2003.12,主要人员。

(11)遥感和GIS技术在黄浦江上游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2004.6-2006.12,主要人员。

7.获得的荣誉称号
(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12月,教育部。

(2)首届中国高校十大GIS创新人物,2006年12月,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

(3)同济大学李国豪结构工程大奖三等奖,2006年12月,同济大学;
(4)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 2005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5)第四届夏坚白院士测绘创业奖,2005年11月,夏坚白院士测绘创业奖励基金
(6)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5年7月,上海市科委
(7)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2004年2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8)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论文,2003年4月,武汉大学
(9)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2003年12月,同济大学
(10)同济大学索佳奖励基金一等奖,2002年11月,同济大学
(11)同济大学奖教金二等奖,2001年11月,同济大学
(12)全国地理信息系统博士论坛优秀论文奖,2004年6月,江苏南京
(13)同济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2004年9月,同济大学
8.参加的国际学术交流
(1)2004.9 IEEE国际地学与遥感会议(IEEE IGARSS2004),美国阿拉斯加
(2)2004.8 中国科协第92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空间数据整合与更新”,作主题报告(3)2003.11 第十一届美国计算机协会地理信息系统国际会议(ACM-GIS2003),口头报告,美国
(4)2003. 10首届亚洲地理信息系统大会(ASIA GIS2003),武汉,口头报告
(5)2003.3 第二届国际空间数据质量会议(ISSDQ2003),香港,口头报告
(6)2001.8 第二十届国际制图大会(ICC2001),北京,口头报告
(7)2000.8 第八届国际空间数据处理会议(SDH2000),北京,口头报告
9.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 A least squares-base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boundaries of area objects,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PE&RS),Vol.71,No.2,pp.189-195 (SCI) (2) Modelling error propagation in vector-based overlay analysis,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ISPRS Journal of PE&RS), Vol.59, No.1-2, pp. 47-59 (SCI)
(3)童小华,邓愫愫,史文中. 基于概率的地图实体匹配方法,测绘学报,2007,Vol.36,No.2,pp.210-217.
(4)童小华,谢欢,仇雁翎,赵建夫. 黄浦江上游水域的多光谱遥感水质监测与反演模型.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Vol.31, No.10,pp.851-854. (EI)
(5)童小华, 程效军,刘世杰,孟令颂. 基于J2EE高速公路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 2006, Vol.34, No.12, pp.1627-1631. (EI)
(6) GIS 中宗地面积的平差模型与方案探讨,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 Vol. 28, No.2, pp. 182-187 (EI)
(7)道路曲线数字化数据的联合平差,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26(1):64-69 (EI) (8)地籍宗地面积处理的原理与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26(2):105-111 (EI)
(9)考虑参数误差的严密的线元不确定性模型,同济大学学报,1999,27(6):658-662 (EI) (10) GIS中数字化数据的分布检验与处理,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0,25(1):79-84 (EI)
(11)数字化地图的自动接边及其精度, 同济大学学报,2000,28(1):33-36 (EI)
(12)土地房产GIS空间要素的GML模型与实现,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Vol.30, No.3, pp.209-213 (EI)
(13)Internet环境下海量地形数据发布和三维显示, 同济大学学报. Vol. 32, No.12, pp. 1671-1677 (EI)
(14)基于GML 的GIS 空间要素描述与应用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 Vol.32, No.6, pp. 749-754 (EI)
(15)GIS中地籍宗地面积的方差分量估计, 测绘学报,2002.5,31:109-112
(16)GIS中圆曲线的不确定性模型, 测绘学报,1999.12,28(4):325-329
(17)GIS中一般曲线的不确定性模型,测绘学报,2000.1, 29(1):52-58
(18)GIS中缓和曲线的不确定性模型,遥感学报,2000.1, 4(1):27-31
(19)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的研究应用综述和关键问题探讨,中国公路学报,13:111-116
(20)基于PDA的GIS软件开发,计算机工程,2004.2,30(2):76-85
(21)一种GIS中不规则曲线数字化的精度评定方法, 同济大学学报,
2002.11,30(11):1361-1364
(22)A new least squares method based line generalization in GIS, 2004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04.12
(23)An rigorous positional error model for circular curve features in GIS, Proceedings of ISSDQ 2004, 2004.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