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开馆典礼在合肥举行。
国家文物局专门发来贺信,并向安徽省博物馆赠拨一批珍贵文物。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是加快实施文化强省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工程,是我省又一标志性文化设施。
新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整体造型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独特风格。
29日上午,张宝顺一行步入馆内,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安徽文明史陈列》展览。
这一陈列以时间为线,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晋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五大部分,如同一条通往古代安徽的时空隧道。
张宝顺一边走一边看,不时驻足询问陈列文物的历史掌故、管理保护等情况,对新馆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先进的陈列水平表示赞赏。
他指出,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优秀文化的见证。
希望省博物馆新馆切实处理好保护、利用和传承的关系,充分发挥好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让更多的人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不断推动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安徽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国家文物局贺信中说,安徽省博物馆新馆隆重开馆,是安徽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全国博物馆界的一大盛事。
相信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徽省博物馆必将以新馆开放为契机,不断提高展陈水平,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2008年3月以来,作为全国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省博物馆共引进、主办、承办各类展览百余个,举办专题讲座和宣讲近百场,接待观众、听众逾200万人次。
新馆开放后,省博老馆仍将继续使用,主要进行古生物陈列与潘玉良作品展。
在开闭馆时间上,新馆同老馆一样,星期一闭馆,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开放,下午4时后禁止游客入馆。
10月1日至7日,新馆将正常开放。
10月8日,闭馆休息。
9月29日,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新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集中展出了2500件文物,其中有340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9件国宝集中亮相,包括:楚大鼎、建鼓座、鄂君启金节(共三件,展览两件)、吴王光鉴、张成造漆盒、玛瑙碗、仙人吹笙瓶、九华朱觐墨,其中张成造漆盒是省博建馆至今首次对外展出。
鄂君启金节楚大鼎。
国宝张成造漆盒。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皖南古民居。
一扇穿越古今的时空之门徐徐开启,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免费开放!9月29日,省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在肥举行,与时空之门一起开启的,还有文化之门、知识之门、惠民之门、探索之门。
矗立在天鹅湖畔的省博物馆新馆是我省又一标志性文化设施。
厚重古朴的青铜纹理,晶莹剔透的玻璃幕墙,“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将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美感巧妙结合。
“新馆外观有特色,很大气。
四周点缀竹海、长廊、拱桥,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感觉。
”安徽建工学院的刘骏遥、居鹏超两位同学早早地赶到这里,静候开馆。
省博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展示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
“不再是静态展示、单向传播,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展陈理念与展陈方式的创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中科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参观后对记者说。
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码头的动态图,模仿世博会中国馆里的清明上河图而作。
沿街叫卖的小贩、洗衣服的妇女、用力撑船的船夫……当年隋唐大运河的繁华景象鲜活地呈现在眼前。
利用幻影成像技术制作的情景剧《渔梁坝的早晨》,讲述徽商诚信经营的故事,剧中人物栩栩如生,形象生动。
汉画像石上静态的人物、战车,借助动漫元素“立”起来、“动起来”,引人注目。
走进西汉汝阴侯墓天文仪器演示厅,推算复原的汉代星宿图“高挂苍穹”,观众可以运用圭表、二十八星宿盘两件古代天文仪器,仰望星空,测算天体运行。
该馆讲解员身份很特殊,是中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石云里,他告诉记者:“圭表1977年出土后,一直作为不知名漆器保存。
此次新馆布展时,博物馆与科大合作,不仅揭开了圭表的秘密,还将科技与文博结合起来,布置了这样一个展厅,希望给广大青少年普及天文知识。
”当日下午,吴新智院士在新馆报告厅,为观众作了《人类起源与进化》的专题报告。
“这是新馆首场报告会。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我们将采取更多的惠民举措。
”省博物馆馆长朱良剑介绍说。
此次新馆集中展出2500件文物,其中有340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一些平时很少露面的珍宝精彩亮相,9件“镇馆之宝”也是首次同台对外展出,这意味着广大观众将欣赏到更为丰富的展品。
门口的咨询台前,免费提供的宣传折页制作精美,是观众参观的最佳引导图。
除中文外,还有英语、韩语、日语三个版本,为前来参观的国际友人提供方便。
针对三三两两的散客群体,新馆准备了语音导览器租赁服务,戴上耳机,点对点地讲解,让大家的参观更便捷。
正在调试的多媒体放映厅也将很快免费开放,走累的观众可以到这里歇歇脚,欣赏历史文化影片。
记者留意到,馆内的公共区域也作了精心布置,有全省各市县的地名墙,有展现崛起江淮的巨型铜雕,有木雕砖雕传承人的现场演示,有展示豆腐和宣纸制作技艺的泥塑作品……“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展示功能,努力将博物馆建成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平台,展示安徽形象的新窗口。
”朱良剑说。
尘封30多年、一直被误认为是乐器组件的出土文物,不仅改写中国古代天文研究史,更帮助现代人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汝阴侯下葬日,得以仰望当时的星空。
昨天,在省博新馆《安徽文明史》第四展厅,工作人员为大家揭秘馆内最为特色的一个馆藏亮点。
推演出“汉代星空”图省博新馆《安徽文明史》展厅,陈列着我省史前文明直至明清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其中第四展厅全力打造一个以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天文仪器为核心的“汉代星空”。
从最古的圭表、到浑天仪的始祖二十八宿星盘,完全是一个古代的“天空研究室”。
“这个以古代天文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展厅在国内绝无仅有”,省博新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中科大科技考古专家的帮助下,我们不仅发现一个改写中国天文研究史的出土文物,更得以推演出一个汉侯下葬时的星空图。
”可操作文物复制品展厅内,最吸引人的就是全景星空图,圆顶是苍穹,上面星星闪闪,这是省博新馆制作的“汉代星空”。
天空下面的展示台上,摆放着汝阴侯墓出土的二十八宿星盘和圭表的高仿品。
宿星盘可以测量地球赤道坐标,是浑天仪的始祖;圭表则可以确定24节气,是古代确定历法的重要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布展方还将文物复制品用于现场演示,参观者可以亲身操作体验,这在国内博物馆文物展览中是一次创新。
改写天文史的圭表省博新馆工作人员表示:“一次意外的机缘巧合,改写了中国天文研究历史。
”原来省博新馆调用来自阜阳汝阴侯出土文物时,就其中一件尚未辨识用途的出土文物向中科大科技考古专家石云里教授求教。
“出土后,这件文物被列为不知名器物存放,甚至一度被猜测为某种乐器的一部分。
”这次新馆布展时,经过石云里教授研究最终确定,这件不知名的器物实际上就是用于确定节气的圭表,这一发现直接将中国古代天文研究实物器发现历史提早200多年,由东汉提前到西汉。
据介绍,石教授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方才确认这就是圭表,与典型的古代圭表不同,这个圭表没有刻度。
皖北是古代天文中心石教授告诉记者,这个圭表原产地可能是洛阳,在洛阳测量24节气最准确,“可能是后来被汉帝赐给墓主人,或者是爱好天文的墓主人带到阜阳的。
”据了解,今天的阜阳、淮南地区,在西汉时天文学非常发达,淮南王主持编撰的鸿篇巨著《淮南子》中就有专门的《天文训》,是当时天文学知识最完备的总结。
而这件实物器的出土,也佐证皖北曾是当时重要的天文学研究中心。
(徐蒙蒙武静孙超)□专访皖籍院士吴新智建议:多开讲座,让文物“活”起来昨天,83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教授回到家乡参加省博新馆的开馆仪式,当天吴老还为大家作了《人类的起源》公益讲座。
这次在新馆展出的一件“宝贝”引起吴老关注,那就是在和县出土的“和县人头盖骨”——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完整的直立人头盖骨之一,距今已近30万年。
这次回到家乡,吴老还给市民作了一场题为《人类的起源》公益讲座。
吴新智说,他1990年去安徽博物馆的老馆作过讲座,当时老馆设备简陋,连报告厅都没有,但是市民听讲座的热情非常高。
现在新馆的条件很好,还有专门的多媒体报告厅,可以定期多举办一些公益的知识讲座。
吴新智认为,博物馆不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更要告诉公众,我们的知识是如何一步步积累起来的,要多向公众普及知识,普及思想和科学方法,让馆内的文物“活”起来。
昨天上午,省博新馆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正式和公众见面了。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安徽省博九大“镇馆”之宝外,新馆内还藏了哪些“宝贝”,使得我们可以窥见安徽地区的先民们如何从几千年前一路走来?请跟随本报记者一起,追随古人的脚步,在省博新馆里过把“穿越”的瘾吧!此外,昨天的开馆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向省博新馆捐赠1000件文物,由省博新馆永久收藏。
这些文物将于近期运达,随后也将会向市民展出。
王侯风流曹操雄略宝贝:《淮南子》两千年前,淮南王刘安在炼丹时,一不小心,就炼出了我们今天吃的豆腐。
没错,我们今天吃的豆腐的发明者和《淮南子》的作者是一个人,即淮南王刘安。
发明豆腐只是一个小插曲,真正使刘安流传千古的属《淮南子》。
《淮南子》内容庞杂,将道、阴阳、墨、法和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详细记载了哲学、天文、历史、民俗和神话等内容。
青铜礼乐夷楚华章宝贝1:鄂君启金节公元前322年,鄂君启府,家奴们正忙碌地搬运货物装车。
鄂君启此刻或许正得意地看着鄂府的忙碌景象。
楚怀王刚刚赐给鄂君五件金节,3件“车节”和2件“舟节”,鄂君行商持此节,沿路就可以免税通行并享受优食招待……以上情景并非完全虚构,1957年寿县邱家花园出土的五件鄂君启金节可让2300多年前楚国封地上的这一幕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据省博新馆的讲解员介绍,属于国宝级文物的鄂君启金节,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免税通行证。
据节文记载,舟节规定鄂君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
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
水路的范围涉及今汉水、长江、湘江、资水、沅水、澧水等。
车节规定的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
陆路的范围涉及今河南南部和安徽、湖北等地。
节文还规定载运牛、马及有关折算的办法,禁止运输铜和皮革等物资。
凭此节通过各处关卡可以免税。
宝贝2:吴王光鉴春秋晚期,蔡侯用盛大的仪式迎娶了吴王光的女儿叔姬,为了表示吴、蔡两国的友好情谊,吴王光特意制作了媵器作为女儿的陪嫁品,以此希望吴、蔡两国能够和睦相处。
蔡侯和女儿叔姬也能够夫妻恩爱,因为是吴王光制作的,故称为吴王光鉴。
这个“宝贝”于1955年在安徽省寿县蔡侯墓中出土,以上情景就来自鉴上的“铭文”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