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崇明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

2020年崇明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

崇明区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卷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草色烟光残照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柳永《蝶恋花》)4.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豪情壮志。

(二)阅读(甲)(乙)诗文,完成6—9题(12分)(甲)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6.《行路难》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_;《为学》的“吾一瓶一钵足矣”与诗歌中的“__________”所表达的情感相似。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3分)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诗文中的“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中借路途之难喻指人生仕途艰难B.乙文中强调为学的难易可以相互转化。

C.一诗一文都表现出面对困难时积极的态度。

D.一诗一文都表明知难而进就能够战胜困难。

9.上面诗文都有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甲诗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从“__________”到自信乐观的心理转变;乙文通过人物描写出了富者从最初的________,嘲讽到惭愧的心理变化。

(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王羲之窃秘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②?”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昔幼时师卫夫人见之,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所秘:所珍藏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窃.而读之()(2)不盈.期月()11.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

B.父亲见他还小,害怕他不能保守书中的机密。

C.父亲见他还小,恐怕他不能秘密地进行学习。

D.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还不能学会珍藏书籍。

12.文末卫夫人流涕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3.王羲之成为大书法家的故事可知晓成才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二、现代文(3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在错误中学习黄永武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要不怕错误去尝试,才有机会成功,于是有“自古成功在尝试”的说法。

其实在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的观点。

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

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善”,钦佩拜伏。

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自己很难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放不下身段,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反观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

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踩他一脚,告诉他不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在他迷恋各国佳丽时诚恳告诉他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都会在错误中幡然改图,每次是在错误中学到很多,所以沈君烈说刘邦虽不读书,一生学问全在错误中得力。

④由此也想起《替虛》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wàng。

”日胜反而灭亡,就是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始至终就是一套僵化的战略。

日败反而称王,就是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⑤“在错误中学习”当然不限于政治人物,古语早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

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

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

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

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

不费纸学不好字,不费人也学不好医术。

所有的“巧术”都是从“笨功夫”来的。

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任何巧妙的境地,只要不怕反复的错误练习,便能达到。

古谚又说:“习伏众神”,不断从错误中学习,便能征服一切神巧。

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涎生的。

有志者,______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_______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4.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wàng()15.结合第③段中的一例,“幡然改图”在文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6.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⑥段的横线上()(2分)A.不但……反而B.虽然……但是C.不是……而是D.即使……也17.本文论证思路清晰,首先通过②③两段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对比,明确在错误中学习的重要意义,进而又在第⑤段进一步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从而更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18.下列诗句与本文阐述的观点相近的一项是()(3分)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知耻后勇幡然悟,一改往昔立志新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大宝魏炜①老孙有一儿一女,同一年,两个孩子都成家了。

②结婚后就要生孩子。

老孙叫过女儿说:“我们年纪都大了,没办法一块儿看俩。

你哥的甭说了,我们肯定得看着。

你的孩子,自己想办法吧。

”女儿点点头,没说啥。

③两个孩子相继出生,没差一个月,都是男孩儿。

老孙乐得脸上开了花。

他给孙子起名叫大宝。

想让外孙叫二宝。

女儿淡淡地说:“我家孩子不是宝,我们也不叫宝。

”果真没叫宝,叫晓晓。

④女儿把婆婆接来,照看孩子。

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婆婆着急忙慌地回乡下,跟公公团聚去了。

女儿和女婿只好自己带着孩子。

⑤有一天,老孙带大宝到小区的中心广场上去玩,见几个孩子正蹲在一个角落里看着什么。

大宝也要去看。

老孙拉住他:“蚂蚁打架,有啥好看?”听到他们说话,晓晓抬起头看到他们,叫了一声“姥爷”,接着看地上。

老孙说:“晓晓,姥爷带你去中心广场玩吧。

”晓晓说:“我们看蚂蚁搬虫子呢!”老孙嘟哝了一句:“闲的!”⑥大宝小声问他:“爷爷,蚂蚁怎么把那么大的虫子搬进小窝里呀?”老孙说:“搬不进去。

就是搬到窝门口,蚂蚁们都出来吃,把虫子吃完就得啦。

”大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哦。

”⑦上了学,大宝跟晓晓分在一个班。

⑧快到暑假的时候,大宝回来说,学校组织游学呢,有愿意去的报名。

老孙问他:“上哪儿啊?”大宝说:“景德镇。

”老孙从鼻孔里冷哼了一声:“一个做瓷器的地方,有啥好游好学的。

”他指着碗柜里的碗,还有茶几上的茶杯,说道:“就这些东西,左看右看能看出花儿来?”大宝没说啥。

⑨转天碰到女儿,老孙说:“我看晓晓也挺听话的,不成暑假就放我们那儿吧。

”女儿说:“我们都给他安排好了,一个游学,一个夏令营。

”老孙没再说啥。

⑩有一天,老孙吃完晚饭出去遛弯儿,看到一辆消防车呼啸着往小区里开去,他赶着去看热闹。

到了地方,却发现是女儿家那个门洞,心就一下子揪起来。

却见两个消防员从楼里出未,后面跟着晓晓。

消防员教育他:“以后要注意安全啊。

”晓晓说:“我记住了。

”⑪老孙忙着问:“晓晓,怎么回事啊?”晓晓说:“我做油焖大虾,火开得太旺了,油也太热了,往里一倒虾,油扑出来了,着了。

”老孙急了:“怎么着了!”晓晓说:“我用灭火器把火扑灭了。

是邻居阿姨报的警。

”老孙训斥他:“你说你,这么小的孩子,做什么油焖大虾呀!嘴巴就那么馋吗?”晓晓说:“下回我关小点儿火,让油温低点儿就没事了。

”⑫初二那年寒假,晓晓要到外地去看他爷爷奶奶。

大宝听说了,就回来对老孙说:“我也想跟他一块儿去。

”老孙一撇嘴说:“那穷山沟有啥可去的,那边还没暖气,屋里没有外头暖和,跟冰窖似的。

一出了太阳,好多人都跑出来晒太阳呢”。

大宝吓得一哆啸,似乎真被冻到了。

⑬老孙找到女儿:“你们真让他一个人回老家?”女儿说:“我们又没假,只能让他一个人回去。

”老孙说:“我们给你看着他吧。

”晓晓倒笑了:“姥爷你可真逗。

我都多大了,还用你们看着?我爷爷奶奶想我了,我得去看看他们。

都说江南风景好,我也得去欣赏欣赏啊。

”⑭转过年来就是中考,晓晓考上了重点中学的重点班。

后来老孙才听说,晓晓已经在报刊上发表了十几篇作文,还有一篇获得了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賽的二等奖,题目是啥《山里的年》,这都是能加分的。

大宝连高中的分数线都没够上,只能在技校和复读中选一个。

他爸妈气得要死,可他还抱着手机玩呢。

⑮老孙也是_________,叫过大宝来:晓晓参加作文比賽获了奖,能给他加分啊,你怎么就不参加呢?参加了,兴许还能获个奖呢。

大宝百无聊赖地说:“那么点破事儿写来写去,多没意思啊!”⑯老孙被噎住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19.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①段的横线上()(2分)A.付之一叹B.气不打一处来C.恨铁不成钢D.有苦说不出20.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列两道题目(8分)(1)细读文章,完成表格内容(4分)(2)本文主要围绕“晓晓”与“大宝”的成长经历展开故事情节,但在第⑩⑪两端只讲述晓晓的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