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校庆校长致辞

北大校庆校长致辞

北大校庆校长致辞篇一: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致辞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致辞百龄清誉称棠棣万卷华章照古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值此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北京大学和各兄弟院校,向清华大学的全体师生及海内外清华校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100年来,清华大学培养出一代代治学之师、兴业之才和治国栋梁,创造出一大批科研学术成果,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发展史上谱写了璀璨华章。

今天的清华大学,秉承优良传统、坚持科学发展,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正以追求一流的气魄、脚踏实地的姿态,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

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清华和北大比肩而立、荣辱与共。

清华大学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学术风骨与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品格不谋而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思想精髓深深融入两校师生的血脉之中。

值此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为纪念两校情谊,并表达诚挚敬意,北京大学特送上贺联一副:资自强而载物,砥砺同行,百龄清誉称棠棣取兼容以开新,交融共进,万卷华章照古今这副贺联嵌入了“清华”二字,将清华和北大喻为“棠棣”,以此祝愿两校百年来唇齿相依、风雨同舟的兄弟情谊万古长青。

其中,上联中的“自强”、“载物”、“砥砺”、“同行”,是两校师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共筑百龄清誉的生动写照。

下联中的“兼容”、“开新”、“交融”、“共进”,昭示北大、清华作为最早进入国家“985”工程的两所高校,将在新时期全面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事业。

我们衷心希望清华大学与全国的兄弟高校加强合作、携手并进,为中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篇二: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导入新课假如是院长,开学典礼上讲话推举代表上台讲话——明确讲话内容与身份、环境有关。

讲授新课一、课文讨论本文是江泽民主席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场合: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原名京师大学堂,诞生于1898年清末民族危亡之时;蔡元培曾任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陈独秀、李大钊等五四运动前云集北大,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1919年5月4日,北大率先举起反帝反封建大旗;北大是我国传播马列主义的最早基地??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决定讲话的高度);对象:北大师生、参加大会的嘉宾,全国高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

提问:同学们先不要看课文,根据讲话时的场合、对象,想一想作为领袖人物,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的盛大集会上可能讲什么内容?以下为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1.表示祝贺。

2.回顾北大历史。

3.评价北大贡献。

一是社会政治方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地。

二是思想文化方面: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新文化。

三是学术教育方面:振兴教育,繁荣学术,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4.总结北大传统。

5.对青年提出希望。

提问:请迅速浏览课文,注意筛选信息,看以上内容哪些讲了?在哪一段讲的?哪些没有讲?还讲了哪些其他内容?明确:以上五点在演讲中都有涉及,江主席还突破一般思路讲了一些其他内容,如:1.第三自然段讲中华民族的历史;2.第六自然段讲自己的大学时代;3.第七至第九自然段讲了科教兴国战略等。

提问:为什么会讲到这些内容?这体现了江主席怎样的思路?参考答案:1.把北大的百年历史置于中华民族的百年兴衰这一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可以看出北大在整个民族历史中的巨大作用。

2.讲自己的大学时代作用有二:一是作者提及自己大学时代的收获跟本文主旨——针对大学生以及全国青年讲道理、提希望是一致的,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讲自己的切身体会,带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是这段话在上下文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意由论述北大百年贡献,转为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大学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所寄托的厚望,结构十分严谨。

3.这是作者的身份与时代的要求,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教兴国已是我国全民的共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高领导,必然会对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提出殷切的希望。

二、讲话稿的要求讲话稿必须接受来自3个方面的约束:(1)讲话人的身份、条件和要讲的内容。

普通人讲话和领导人讲话的口气和方式都是不同的,而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和一般面对面场合讲话的方式也各不一致,讲话的内容当然不同。

(2)听讲人的素质、层次和所关心的问题。

比如,听话者是普通人,那么讲话者往往用一般性语词;听话人是专业人士,讲话者则可能更多用专业术语。

一般人可能更关心日常生活,而层次较高的人士则更有可能关心其他问题。

因此讲话的内容就会明显有差异。

(3)主持者已经确定的主题及其对讲话的有关要求。

由此构成讲话的特定场合,影响讲话稿的内容、形式和风格。

三、分析课文,总结各段大意。

(一)划分层次,逐段寻找关键句总结大意。

第一部分(1):对北大历史的回顾和总结。

第二部分(2~6):强调当今科教兴国的意义,以及我国要有若干具有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1~18):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

(二)分析段与段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总体思路。

从总体上看,在文中作者先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向北大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北大的百年历史进行概述和高度评价。

然后,语气一变,又以一个过来者的身份,告诫大学生要好好利用大学时间,珍惜机会。

最后,顺理成章地,以一个洞悉时代发展方向的智者,高瞻远瞩地向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

真可谓一气呵成,文法情理相融。

(三)理清局部思路。

本文不仅在整体上思路贯通,在局部也是很注重逻辑关系的,请找一段你认为逻辑思路比较清晰的段落做具体分析。

重点内容分析:(1)大学的四个标准:四个“应该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知识到实践排列。

培养造就,认知探求,创新转化,交流借鉴。

(2)四点希望:四个“统一”讲了四个方面的关系——学习做人的关系,强调思想修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调社会实践;个人与国家(人民)的关系,强调服务于祖国人民;理想与信念的关系,强调艰苦奋斗。

四者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

加强思想修养是投身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前提。

服务祖国人民则是投身社会实践的宗旨,而艰苦奋斗则是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的思想准备和必由之路。

并且,四个“统一”内部“A与B”之间也不能互换。

四、讲话稿的特点属于议论文,还具有:1.内容的针对性。

中心突出,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2.思路清晰。

围绕主题,每段开头说明要点,结尾重申。

3.语言简明通俗。

语言深入浅出,注意符合场合、听众,既要让听众容易接受,又要语言得体。

板书北大创建和百年中国史科教兴国战略四点希望北大历史成就与传统学风建设一流大学(做到四个“统一”)(回顾历史)(直面现实)(寄希望于未来)篇三: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情感目标:明确作为当代学生的重大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2、知识目标:理解讲话稿的写法与特征;了解北京大学的光辉历史。

3、能力目标:掌握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培养学习语文的一些基本技能与习惯。

课型:新授讲析课教学重点:讲话稿特征的理解;掌握本文思路,并培养掌握文章思路的方法以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与习惯。

教学难点:文章较长,如何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掌握文章的思路。

重难点突破设想:首先,以讨论的形式,适当导入课外内容帮助理解课文(假设本校校庆时各个不同人物讲话内容的设计与讨论),以推进学生对讲话稿特点的理解——受讲话人身份、讲话时条件的约束;受听话人的素质、层次和所关心的问题的约束。

其次,单元教学目标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阅读中理清课文所体现的作者的思路”,而快速理解文章思路应根据一定的原则和使用一定的方法达成的,针对本文特征,可传授给学生语段拆分法、中心句寻找法等,并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由本校即将举行的60周年校庆导入。

二、初步认识[本环节主要内容:对讲话稿的特点作初步猜测、推理、认识。

]假设环境是校庆会场,需要有人发言,要求学生代替发言者考虑发言内容。

分组针对学生代表、学校领导、校友代表、上级领导四种身份进行自由讨论。

要求学生动笔作简要记录。

讨论2分钟,教师参与其中一组讨论。

指名学生简要说明讨论结果。

对结果作简要评价讨论,并简述理由——初步明确讲话内容与身份、环境有关。

[本环节主要目的:初步探索讲话稿的内容特点,提示培养动笔习惯。

]三、联系课文[本环节主要内容:联系课文,学习讲话稿内容及特点。

]明确提出本文是江泽民主席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提问:作为国家主席,在此场合下面对北大师生,应当讲些什么内容?(提示)场合: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北大概况见教参第39页);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决定讲话的高度);对象:北大师生、参加大会的嘉宾,全国高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的)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

讨论2分钟,教师参与其中一组讨论。

指名学生简要说明讨论结果,教师择要板书。

[本环节主要目的:将对讲话稿的初步感性认识逐渐提升到理性高度,并初步涉及文章思四、验证讨论[本环节主要内容:在课文中验证上一环节讨论结果,最终明确讲话稿的特点,同时理清思路,形成主板书。

]1、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根据校对、证明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总结讲话稿的特点:讲话稿必须接受来自3个方面的约束:①讲话人的身份、条件和要讲的内容。

普通人讲话和领导人讲话的口气和方式都是不同的,而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和一般面对面场合讲话的方式也各不一致,讲话的内容则有难易之分。

②听讲人的素质、层次和所关心的问题。

比如,听话者是普通人,那么讲话者往往用一般性语词;听话人是专业人士,讲话者则可能更多用专业术语。

一般人可能更关心日常生活,而层次较高的人士则更有可能关心其他问题。

因此讲话的内容就会明显有差异。

③主持者已经确定的主题及其对讲话的有关要求。

由此构成讲话的特定场合,影响讲话稿的内容、形式和风格。

2、快速分析课文,总结各段大意。

步骤1:划分总的层次;步骤2:逐段寻找关键句总结大意并板书。

注意:课文分析时提示学生注意以下方法——拆分法——化整为零,立足局部,便于细研;中心词句寻找法——位置固定,效率提高;重新组合法——立足整体,把握全局,文章思路了然于胸;用笔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3、在前一步基础之上分析段间关系,板书整合定型。

(附)主板书:顺便提及:写作时,文章每一个部分的安排都是有理由的。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思路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