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弧线圈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的选择 性
• 自动调谐必要性 • 计算方法 • XHK-II型选线原理 • XHK-II型产品特点 • 运行维护 • 证书报告 • 服务
电容电流
在单相接地故障时,线路对地电容和接地电 阻在零序电压的作用下流经回路的电流。
电容电流主要由线路的长度、导线的截 面面积、介电常数、距地距离、额定电压决 定,和系统的负荷大小无关。
KD-XH消弧系统一次接线图
消弧成套系统介绍-单相接地试验室
消弧成套系统介绍-接地变压器
• 接地变压器
• 作用:制造出一个中性点 • 主变10KV侧是多是三角形接线,
所以需要制造出一个中性点,对 于有星形接法的地方,可以直接 与消弧线圈连接 • 具有低阻抗特点
消弧成套系统介绍-接地变压器
消弧成套系统介绍-滤波回路
)
谐振接地
脱谐度:
ε=(IL-IC)/IL
残流:在单相接地故障时, 流经故障点电流。
Ig= IL- Ic
IL Ig Ic
正常运行时
电弧熄灭原理
1。补偿电容电流,减少残流, 电弧易于熄灭。
2。残流过零熄弧后,降低恢 复电压初速度,避免电弧 重燃。
单相接地故障时
国内现状
1. 我国从解放初期就开始采用苏联的方式,中 性点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如电压等级为10KV,容量为900KVA的变压器标明的短路阻抗为4%,它短 路阻抗是多少?
4%UN IN ZK
Z
K
4% *U N IN
4%*UN SN /UN
4%
*U
2 N
SN
高短路阻抗消弧线圈原理
可控硅在不同导通情况下的消弧线圈电感及输出电流的变化情况:
可控硅导通角
不导通 不完全导通 完全导通
Ue取11kV系统相电压
电容电流的影响
单相接地是电力系统中最常见的故 障形式,约占60%以上。对于中性点 不接地电网,由于电容电流的存在,在 接地瞬间形成接地电弧,而接地电弧不 易熄灭,电弧的发展会引起相间短路; 接地电弧产生间歇性弧光过电压;电磁 式电压互感器铁心பைடு நூலகம்和引起谐振过电压 等,将造成烧保险、避雷器、PT的爆 炸、线路的跳闸等事故发生,其中尤以 相间短路和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最为 严重。
接地等。 特点:需要断路器遮断单相接地故障
适用范围:
根据最佳技术经济指标要求,110kV以上电力 系统主要矛盾为降低绝缘水平。采用直接接地(有 效接地)。
中低压电力系统主要降低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 危害,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保证人身与设备安全 、降低通讯干扰等。
110kV以下系统,小电容电流电网采用不接地 系统(以电弧能自行熄灭为前提)。电容电流大时 采用谐振接地(补偿电容电流)或电阻接地(故障 跳闸)。
• 滤波回路
A
• 消弧线圈有两个二次绕组, 一个接可控硅,另一个接
滤波回路。由于可控硅在
导通时刻会产生很大的谐
波电流,所以通过在滤波
回路配置电容电感,将3
次,5次谐波个过滤。
X
A1
X1 A2
L3 C3
X2
SCR
L5 C5
消弧线圈 自动调谐及接地选线
目录
电容电流
接地方式
国内国外现状
谐振接地的实效
谐振接地与低电 阻接地
2.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有的地区从国外购买了 低绝缘水平的电力电缆等设备,无法直接在 我国的中压电网投入运行,遂出现了引进低 电阻接地方式(配合快速保护和开关装置, 瞬间跳开故障线路),目前已逐步更换。
3.从90年代中开始国内接地方式已经推广使用 自动调谐的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随着选线技 术的发展,已经形成行业标准方式。
同时,谐振接地也降低了对接地装置的要求。
谐振接地的实效-电磁兼容
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和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因 电磁耦合、静电耦合、地中电流传导和高频电磁辐 射等原因,对信息网络产生干扰。主要表现为音频 干扰、工频干扰、接触干扰、地电位升高和纵向电 势等。通信干扰的危害性很大,轻则影响通信质量 ,重则危害通信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大电流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其电磁干 扰影响明显。而谐振接地方式的干扰甚小,这早已 是不争的事实。
谐振接地的实效-供电可靠性
1. 供电可靠性是国家对电网的考核指标
瞬间接地:小电流接地系统对于瞬间接地能自动灭 弧,可有效提高供电的连续性。
永久接地:谐振接地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可带单相 故障继续运行,有足够的时间转移负荷,避免突然中断 供电。
低电阻接地系统由于不论接地故障是瞬间还是永久 ,都必须切除线路。但保护动作可靠性并不理想。
调容式消弧线圈原理
调容式消弧线圈在绕组 的二次侧并联若干组用真 空开关或晶闸管通断的电 容器,用来调节二次侧电 容的容抗值,以达到减小 一次侧电感电流的要求。 电容值的大小及组数有多 种不同排列组合,以满足 调节范围和精度的要求。
调气隙式消弧线圈原理
调气隙式消弧线圈是将 铁芯分成上下两部分,下 部分铁芯同线圈固定在框 架上,上部分铁芯用电动 机带动传动机构可调,通 过调节气隙的大小达到改 变电抗值的目的
GZ市 单相接地动作次数 重合成功次数 供电中断次数
(87-91) 120 22 98(81.7%)
(92-93) 354 74 280(79%)
谐振接地的实效-供电设备安全
1. 谐振接地系统中,接地电流与故障点无关,由 于消弧线圈补偿了对地电容电流,使故障点残 流很小,接地电弧可瞬间熄灭,限制了电弧接 地过电压的危害。
消弧线圈减小接地电流的数学分析
I
IL
IC
L
C
+
•
U0
-
I
jwCU 0
U0 jwL
j(IC
IL)
消弧线圈的分类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装置可以自动适时的监测跟踪 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快速地调节消弧线圈的电感值, 以跟踪补偿变化的电容电流,使接地点残流始终处于规 定的范围内。目前,国内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按改变 电感方法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超过10A时,应采用经消弧线圈 接地。
国外情况
1. 德国,而且奥地利、芬兰、意大利、丹麦、比利 时及瑞典、独联体及其周边地区等许多国家,现 在依然采用小电流接地(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 线圈接地)方式。
2. 法国电力公司(EDF)早在80年代末期决定将运 行了近30年的、中性点采用低阻抗接地方式的城 乡中压电网,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地全部改为谐 振接地方式运行,现已基本完成;近来英国也正 在研究、考虑采用谐振接地方式等。
消弧线圈基本原理介绍
赵东生 电网产品技术部
2008年11月
消弧线圈的作用
1、减小接地故障电流
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补偿了电网的电容电流,限制 了接地故障电流的破坏作用,使电弧更加容易熄灭
2、降低故障相恢复电压的初速度
当残流过零电弧熄灭后,还能降低恢复电压的初速 度,避免电弧重燃,使接地电弧彻底熄灭
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分布图
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
理论上的最高过电压不超过3.5 p.u 国内、外实测结果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最高为3.9p.u (2倍以上概率为64%)
2。谐振系统最高为2.8p.u (2倍以上概率为5%)
3。电阻接地最高为2.5p.u (2倍以上概率34%)
4。接地系统最高为1.5p.u (摘自C.L. Gilkeson 和 P.A. Jeanne的实验结论
2. 谐振接地延长了残压恢复时间,降低了恢复电 压的速度,避免电弧重燃,降低了电弧过电压 发生的概率,减少了事故扩大的可能性。
3. 谐振接地可避免零序PT铁磁谐振过电压。降低 断线过电压和雷击过电压。
谐振接地的实效-人生安全
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电流很 小,因此,故障点周围电位梯度较低,相应的接触 电压和跨步电压较小,对人身和设备的威胁大为降 低。
X
A1
X1 A2
L3 C3
X2
SCR
L5 C5
高短路阻抗消弧线圈原理 短路阻抗定义
将二次侧短路,一次侧通过调压器接到电源上,施加的电压比额定电压低的 多,以使一次侧电流接近额定值,测得此时一次电压UK,电流IK 。此时一次 侧电压UK= IK×ZK称为短路电压。
变压器的短路阻抗通常是用百分值(短路电压与额定电压的比值)的形式来 表示
国内规程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 缘配合》的标准规定:
1.110kV~500kV系统应采用有效接地方式。 2 、 35kV 、 66kV 系 统 单 相 接 地 故 障 电 容 电 流 超 过
10A时应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 3.城网10kV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杆塔的架空线路,当
13
二、电缆线路
缆芯截面 (mm2)
120
240
300
电容(μF/km) 电流 (A/km)
0.27
1.64
0.35
2.01
0.39
2.33
电容电流的测量
一、中性点外加电容法 二、母线外挂电容法 三、金属接地法
10kV绞联聚氯乙烯电缆接地电流估算一览表 注:1.此表适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中铜芯电缆。
2.电缆绝缘厚度为4.5mm。 3.估算公式Ic=2πf×3C×106×Ue(A/km)
消弧线圈的阻抗Zeq 额定电压下输出的电感电流
∞ ZSC+ZSCR~ZSC
ZSC
0 0~额定电流
额定电流
高短路阻抗消弧线圈原理
IL
Z sc
Un (0 ~
)
Un Zsc
~
Un Z sc
0~
In
高短路阻抗消弧线圈原理
KD-XH消弧系统技术特点
KD-XH消弧线圈是利用漏抗,而不是励磁阻抗,因此KD-XH型高短路阻抗消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