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与2019年展望

2018年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与2019年展望

於讲创El2018年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与2019年展望■宁波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宁波市围绕国家促投资稳增长系列决策部署迅速发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决策部署,实施”项目 争速”攻坚行动,抢时争速、重点发力,全力推进一批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重大项目.积极探索推进投融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加速发力,民间投资、交通投资高速増长,有效投资对产业攻坚、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领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O一、2018年有妬殳资运行晴况及工作情况(一)2018年有效投资运行态势2018年,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02.6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半年度和三季度分别提高3.5和0.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87.5亿元,增长15.5%;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01.9亿元,增长1.6%;工业投资完成743.4亿元,下降0.3%。

重点工程推进取得积极成效,122个市重大前期项目,114个完成年度目标,占比93.4%,其中,大榭石化憾分油四期项目、得力电商产业园二期等40个项目年内开工,雪佛龙奥伦耐润滑油添加剂项目(一期)、丰树宁南现代物流服务产业园等36个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计划2019年开工,开工转化率达62.3%;197个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年度计划投资83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08亿元,计划完成率120.7%;上下半年省市集中开工项目195个,已全部开工。

55个省市县长工程计划中,吉利CMA项目等3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落地率61.8%,超额完成年度落地率50%的省定目标。

总体来看,全年投资增速呈现低位回升、逐步趋稳的态势,优结构、补短板、提活力、增动能的亮点不断涌现,具体有:1、产业投资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

1-12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408.2亿,同比增长10.2%,比半年度和三季度分别提高4.6和0.9个百分点,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52.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9.3%,舜宇年产6.5亿颗智能光电模块生产、中芯宁波200mm特种工艺(晶圆/芯片)N1项目等一批智能化、高端化项目落地。

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成效显著,瑞凌辐射制冷超材料(降温薄膜)项目实现当年洽谈当年落地开工,年度投资完成率超160%;北仑海尔施生物医药生产项目、年产20万吨超薄精密合金材料项目、年产10吨第二代连续碳化硅陶瓷纤维项目、江北高分子膜研发中试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

在传统产业转型方面,奥克斯年产480万套智能家用空调、方太智能厨房产业化、康赛妮年产1500吨精品羊绒纱线智能工厂、得力办公设备和产品离散型智能制造项目、高精度模具及塑料密封件开发等项目加WKS.推动宁波市家电、纺织、文具、模具等传统行业向高端化、高附b櫃化转型。

2、基础设施补短板取得新突破。

受债务去化等一系列严控政策,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一度下滑至-3.9%O下半年宁波市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聚焦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加快项目建设和储备,深化投融资改革,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逐月回升并实现了扭负为12形勞展望XINGSHI ZHANWANG正,1-12月完成801.9亿元、同比增长1.6%。

一是交通投资扩量提质,完成投资299.5亿、同比增长19.9%,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宁波段)等一批重要项目竣工投用,其中杭甬复线一期引入社会资本成功推动了交通领域的投融资突破、完成投资35.9亿元、拉动交通投资增长14.4个百分点。

二是公共设施投资止跌回升,完成投资309.3亿、同比增长6.7%,比三季度提高7.1个百分点,宁波奥体中心项目(一期)等项目预计年底建成完工.三官堂大桥工程、中兴桥及连接线工程等城市桥梁道路的主体工程预计年底基本完工,中国云城、中交未来城等一批改革探索项目落地推进,公共设施的社会化建设、运营模式正在不断普及。

3、民间投资激发新活力。

2018年,民间投资完成2037.9亿元,增长21.6%,民间投资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60%,创近十年新高,充分发挥了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更可喜的是,基础设施领域民间投资项目取得了新突破,交通领域民间投资增长202.1%,公共设施领域民间投资增长86.3%。

一是一批民间投资产业项目进度加快。

2018年市重点工程计划中共安排杭州湾新区吉利DMA整车、圣龙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杭外I湾华强复兴之路主题公园等民间投资产业项目83个、总投资166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9.4亿元,1-12月,累计完成投资39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40.2%;市重大前期项目计划中安排公牛集团年产4.1亿只装饰开关及配套配件生产基地、宁海温泉大庄山谷等民间投资产业项目23个、总投资415.6亿元。

目前,宁波博威特殊合金新材料智能化生产线投资项目等11个项目已实现年内提前开工。

二是一批民间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进展显著。

采取PPP模式建设的杭甬高速复线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象山港疏港高速昆亭至塘溪段已通过PPP实施方案审批.预计2019年开工建设;慈溪市第五医院、宁海海亮公学等一批社会领域民间投资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二)2018年有效投资工作举措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出台《宁波市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宁波方案”和工业、房产项目审批流程图,宁波市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申请材料由原来的273项精简至100项,精简了63.4%,办理时间由原来的172天压缩至52天,压缩了69.8%;政府投资项目申请材料由原来的298项精简至100项,精简了66.4%,办理时间由原来的208天压缩至73天,压缩了64.9%。

出台《关于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建立“标准地+承诺制”联动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标准地+承诺制”全周期监管体系。

截至12月14H,”四类平台”按“标准地”制度供地宗数共计101宗,面积11803.82亩,宗数和亩数分别占“四类平台”出让总数的84%、75.76%,已远超省里明确的出让宗数、亩数不低于30%的年度工作目标要求。

二是积极探索融资模式。

积极探索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重点区块联合开发投融资模式(XOD+PP P)、“BOT+EPC+政府补助+政府特殊股份”等融资新模式。

目前,余姚中国云城、奉化中交未来城等成功案例正在稳步推进;姚江两岸、三江口和甬江两岸等“拥江”板块的统筹开发方案正在研究制订。

发布宁波市2018年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项目库,共安排PPP项目106个,总投资2546.9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1650亿元,涉及交通、市政、公共服务、城镇化提升、水利等多心页域。

2.强化重大项目协调服务。

一是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

会同国土、经信、环保等市级要素保障部门,建立要素保障和存在问题动态梳理和督促分办机制。

梳理出影响重大项目推进最主要的土地、用海、资金、能评等问题,分类提交各要素保障部门研究解决。

截至11月底,已解决问题117个。

其中,国土部门协调解决了奉化丰树宁南现代物流服务产业园、宁海溪南国际学校等一批项目的土地指标问题,经信部门协调解决了年产20万吨间苯二甲酸(PIA)建设项目、大榭石化馆分油利用四期等一批项目的能评问题,海洋渔业部门协调解决了镇海电厂燃煤机组搬迁疑、余姚市临海浦养殖基地生态整治工程等一批项目的用海问题。

二是^新审批模式。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根据项目特点和建设进度,积极探索创新审批模式,如房屋建筑工程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13JINGJI分多阶段实施或者主体和附属配套工程分别实施的情况,根据成熟一阶段、审批一阶段原则,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进行审批,可大大提高项目推进效率。

市重点办牵头对城市之光、宁波中心大厦两个超高层项目的分段审批问题进行协调,经过多轮会商,最终确定按桩基工程、地下室工程和地上工程三个阶段进行施工图审查,以加快推进项目整体进程,确保项目及时落地开工。

三是加强项目协调服务。

在三级协调机制基础上,市发改委进一^强化了重大项目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各分管委领导带领相关处室分工联系各领域项目,调研掌握项目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制约问题。

委主要领导每月听取各业务处室协调解决情况汇报,研究协调问题。

今年以来,由我委(市重点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以召开部门协调会、赴部门衔接、现场协调等形式,开展协调服务220余次,协调解决了杭州湾地区环线并行线G92N(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工程的用海问题等一系列跨部门、跨地区的难点问题。

3、着力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机制。

一是出台《重大招商项目市级推进机制》。

在现有的各地招商推进机制,市级部门项目信息跟踪、督促的基础上,重点补齐补强市政府分管领导重大招商项目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市领导的协调推进力量,每位分管市领导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工作专班,分别牵头协调推进6-10个重特大招商项目的洽谈和落地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向市委和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

二是建立健全省市县长项目工程推进工作的体制机制。

印发《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的通知》,深入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2018年,紧盯绿色化工、汽车制造,芯片、云服务、光电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内培外聚招引了55个引领型、龙头型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

二2019年投资展望当前,宁波市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全市投资工作克服诸多困难,在产业新动能培育、基础设施补短板、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宁波市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

同时,也存在投资增长、尤其是工业投资增长乏力,资金、土地、用能等要素趋紧,引领性、战略,性重大产业项目仍然不足等困难和问题。

为充分发挥投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宁波市投资工作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重要决策部署.继续深入实施“项目争速”攻坚行动,聚焦提升产业竞争力、聚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聚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紧盯重大项目抓攻坚、创新体制机制争速度,再接再厉、加压奋进,培育新优势、取得新突破。

力争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民间项目投资、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均增长10%,省市县长项目工程落地率50%。

(-)精准发力,促转型、补短板按照突出产业竞争力提升、基础设施补短板的要求,科学编制2019年重点建设工程计划、重大前期项目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