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结 题 报 告 - 内蒙古工业大学
结 题 报 告 - 内蒙古工业大学
特点:
适应性宽: 预科阶段的教学计划应该具有较 宽的适应性,既要完成对中学基础课 的补习和提高,同时完成大学主干基 础课的学习,与大学各专业的教学计 划有很合理的衔接。
课程优化: 避免过去课程过于集中而学生负
担过重,转到专业之后一年的课程过
于松散;避免预科和专业学习衔接不
协调等不合理安排。
(2) 配套新的教学运行机制 “1+4” 和“2+3”模式和新 的教学计划,各课进行了教 学内容和方法的具体改革, 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模式(方 案)。
第一阶段: 1980—1983年,“1+4”模式,一年复 习中学课程,第二年转入本科学习。 效果: 学生积极性不高,淘汰率高,质量低。
第二阶段: 1984—1985,“4+1”模式,直接读专
业本科,能跟上学习的可以四年毕业,跟 不上者,重读一年,不视为留级。 效果:淘汰率很高,质量低;
第三阶段:
非平均教学
循序渐进式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与汉语教学配合,学习用汉语表述数学 问题,提出了“抓点提串循序渐进再实 践”的教学方法
④
高等数学教学手段改革:
加强了计算机的应用和数学实践教学。
⑤ 修订了预科高等数学基本要求
⑥
高等数学考试制度的改革:
采用综合测评(考试)制度 以考促学,避免一试定乾坤
们的自尊心,鼓励和表扬为主;老
师要有耐心,深入学生,及时了解
情况,针对性得解决问题;关心爱 护学生,渡过预科这关键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培养预科生的良好政治素质、积极 的人生态度,使其具备奉献精神。
特殊措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
革,以符合预科生的特殊要求 。
5. 教学内容上进行传统与现代有
效结合,重视思想方法和实践, 淡化一些计算技巧和复杂推导。
6. 改变注入式,保姆式教学方 法。老师教会学生提问“为什 么?”,学生学会回答“为什 么?”。
7.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
用网络、CAI、多媒体教学、实 验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8. 尊重预科生的人格,不伤害他
1. 政治思想素质 合格人才在应具有的诸方面素质 中,最重要的是政治思想素质,团结 协作精神、大局观念。这些是民族生 面对社会,参与工作,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的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没有这 些素质,在经济建设、社会活动中很 难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和法律地位。
2. 人才培养定位 培养的民族预科人才毕业时还只
Ⅱ、由单一的结业考试向多元的贯穿整个 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转变,充分发挥评价 对学生的督促作用;
“数学实验”教学改革试点(三个专业);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试点(三个专业); 参与的教师将近20名。
5.借鉴和创新结合
学习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学习兄弟院校作法
结合预科特色
6.学校学科建设与预科教学相结合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工程力学
被评为:
自治区示范课; 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学校重点建设一类课程;
物理教学中就尤为重要。我们在充分
应用已有的条件外,还自制、购置了
一部分实验仪器和多媒体课件,编写 了蒙汉物理学名词对照表,缩短了学 生适应从蒙语教学转到汉语教学的过 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激发
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④
考试评价方式、内容、方法的改革
Ⅰ、由单纯的知识考核向知识、能力、素 质的全面考核转变,增加能力、素质方面 的考核;
阶段考试(总结)、平时(作业)
成绩、学校统一考试及独立考试相 结合
避免了大面积不及格率
⑦
高等数学习题与作业教学的改革 通过标准化的作业,学生与老师进
行有效的沟通,提高效率;
物理教学改革的成果:
① 实现了教育思想的转变
初步实现了由传授知识为主向培 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转变;由单 纯为后继课服务,向培养学生物理素 质与专业服务相结合转变;由强调教 师的主导作用向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转 变;
2、民族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预科教学整体上落后,缺乏针对性的 教学研究:
①教育观念需要改变 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需要加强 ③教学模式落后 ④教学内容陈旧 ⑤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⑥考试制度需要改革 ⑦管理模式需要改革 ⑧改革经验和成果值得总结、升华
内蒙古工业大学预科教育教学
的历史回顾
二十多年的预科教育,经历了六个阶段
②
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革
在保留经典物理学体系的前提下, 加强近、现代物理学的内容;减少了 许多技巧性练习,突出了对一般性原 理、方法的训练。结合后续课程的要 求和民族预科学生的实际,我们把降 低难度、增加广度、有所侧重作为调 整教学内容的原则。
降低难度就是把一些理论性强、数学 推导繁琐、学生难学的内容降低要求。 增加广度是指尽量增加教材、教学内 容的覆盖面。 所谓有所侧重是指加强对后续专业课 程服务的意识,加强力学、电磁学教学、 精简光学和热学部分。 我们以现行工科物理教学基本要求为 基础,充分注意学生的实际和理工科教育 对物理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民族预科大学 物理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
基于
从历史的回顾中,考察民族预科人才培养 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从历史和现状的对比中,分析了对民族预科 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研究了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
适应“1+4” 和“2+3”培养模式的相应基 础课程的具体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主要成果有
(1) 加强基础知识、适应性宽、针对
性强和课程优化的新教学计划出台。
(2)建立了民族生与汉生同宿舍居住的 学生管理模式 (打破传统的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
模式的特色
• 引入竞争机制
• 没有门槛
• 因材施教 效果:初步效果:模式合理,与专业课程衔接 合理,学生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学生不及格 率低于学校平均水平;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 视野扩大了。有利于预科生的全面素质提高。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 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理工科少数民族本科教育 的教学模式及主要基础课程体 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
结题验收会
欢迎指导
结题报告
课 题 简 介
课题题目:理工科少数民族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及
主要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 (批准号:1282A05031)
资助单位:教育部 承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负 责 人:特木尔朝鲁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预科 教育教学改革 基础课 内蒙古工业大学
1986—1987年,我校委托内蒙古师范 大学附属中学,复习强化高中课程,次年
转入本科班学习。仍是“1+4”模式。 效果: 学生管理不规范,学生积极性不高,淘 汰率高,质量低;
第四阶段:
1988—1989年,民族预科生用三年的
时间学习大学基础课程,用两年学习专业 课。称为“3+2”模式。 效果: 淘汰率低,学生积极性不高,管理松 散,课程安排不合理,基础与专业课程衔 接不好 。
路和基本方法,也是今后我校进一步
开展预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应当坚持
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四、主要观点和初步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预科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第二部分 预科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教学 改革实践
第三部分 基础课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
第一部分 主要对预科生的行为规范、政 治思想、品德修养、团结友爱等 方面的教育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的主要观 点有:
办好民族预科教育,培养民族 人才的重要性
(二)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否, 关系到我国面积二分之一以上国土上能 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问题,是关 系到实现祖国统一各民族大团结的百年 大计。
陈至立:
加快民族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人才、 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要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确立“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 第一资源”的观念,以科教兴国战略推 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认识民族教育 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把民族教育置 于新世纪我国教育优先发展的重点位置, 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民族教育事业的发 展。
获:自治区教学二等奖;
在这些成果中预科教学改革成果
的积累和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占着比较 重的分量。为保持和发展这些成果, 始终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使其与预科 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成果紧密结合在一
起,互相借鉴、互相促进。预科教育
教学改革,为我校学科建设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上述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六个 结合)既概括了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
2.个体研究与整体研究相结合
预科教学是我校整体教学中的一 部分 ,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预科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整体教学
改革。反之,学校整体教学改革推动 预科教学改革。
3.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边实践边理论研究,总结经验,完 善教学机制,循序渐进的推进研究过
程。
4.课题组人员与非课题组人员相结合 面向全校进行了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试点(五个专业);
式。
2. 民族预科教学一定要纳入整 个高等教育当中,不能孤立,认 识其共性,强调个性;
3. 以基础课的改革做为切入点,在
传授基础知识(工具作用)的同
时,挖掘基础课的文化功能的。
4. 充分利用预科生的强烈求知 欲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从预科 生本身借力),再发挥优秀教学 的作用,提高预科生的教学质量 (顺力送一程)。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果: (数学实验+高等数学) ① 高等数学教学观点的改变:
从教学生“如何做”转变到了教
学学生“为什么这么做”;
②
高等数学内容的改革:
增加数值计算、优化内容;
淡化一些计算技巧和理论推导; 加强应用内容和实践环节 (基本数学实验);
③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