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角的度量》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的。

掌握直线、射线、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认识常用的几种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1)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2)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共 4课时)1.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2.角的度量。

1课时3.角的分类。

1课时4.画角。

1课时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1)射线、直线的概念。

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是射线、直线和线段它们之间概念的区别,学生往往只是表象记忆,没有深刻理解。

重点通过端点数和长度进行区别,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首先,借助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直接用数学化的语言给出两者的概念。

接下来,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2)角的概念。

借助射线的概念,结合探照灯的具体情景,给出"角"的数学化定义。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然后再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以及角的表示法和读法。

第二课时:角的度量。

(1)角的度量。

本节内容学生较难掌握的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首先,通过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引出角的度量,引出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

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角有多大,并配以1°角的直观图示,使学生形成1°角的正确表象。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中心、刻度线、0刻度线、外圈刻度数和内圈刻度数。

接下来,小组讨论如何测量角的度数。

教师要让学生弄明白量角时要分清楚“两重一看”,两重:指的是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与所画的射线重合。

一看:指的是看刻度数,如果所画的射线对应内圈0刻度线,就要看内圈刻度,对应外圈0刻度线,就要看外圈刻度。

(2)例1。

通过测量两组角的度数来比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验证以前建立的结论: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和角两边的长度无关。

第三课时:角的分类。

(1)例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两把折扇的实物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同时注意区别它们与直线、射线的关系。

可通过制作活动角进行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平角是一个角,不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个角,不是一条射线。

(2)例3。

首先,用量化的角度来判断,并说明直角、平角、周角的关系。

接下来,让学生利用平角和周角来求出两相交直线所成四个角的大小。

第四课时:画角。

例4教学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时,可以直接给出画角的步骤,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

强调学生注意几点对齐。

(一是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对齐。

二是0刻度线和射线对齐。

三是量角器上刻度线与画出的射线对齐。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一、教学内容:线段、直线、射线和角P38——P39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意义。

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复习线段的特点。

请你自己画一条线段,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线段必须直,且有两个端点)师:为了表述方便,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线段,如线段AB。

(二)探索发现1、如果将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1)直线有什么特点?(没有端点,两端是无限延伸的)(2)直线可以用“直线AB”来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4)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思考: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3、认识角(1)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那么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2)建立角的概念回忆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到底什么叫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的符号用“∠”表示。

如记作∠1,读作角1(三)巩固发散1、一条长5分米的()。

A 直线B 射线C 线段D 以上答案都可以2、直线和射线比()A 直线长B 射线长C 一样长D 无法比较3、P39 做一做独立判断,指名订正教师指导:说一说直线、射线、线段的不同。

4、P39 做一做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教师指导: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

(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名称联系区别线段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两个端点,可以度量射线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没有端点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体验—感悟—整合来学习数学知识,着力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问题,从而热爱科学,真正实现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每一个人在数学上都能获得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二、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感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比赛:第一次,通过画直的线,来体验线段的长是有限的,有两个端点的特点;第二次,改变比赛规则,从一点开始画,仍比不出结果,再次体验射线的特征;第三次,在两次都比不出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比出结果呢?让学生体会到画到一定程度就截住不画了,也就是直线,在此基础上感知线段的有限长及有两个端点的特征。

充分体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从而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准确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课中有两处体现:一是开始让学生说出了解、学过了那些直的线?二是学角的知识时,由于学生在二年级已初步认识了角,在此基础上扩展角的内涵,理解角的意义,便于突破难点第2课时角的度量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P40——P41二、教学目标:1.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计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的表象。

2、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经历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和过程,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通过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初步感知三角尺上三个内角和的特点。

4、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四、教学准备课件、量角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回忆什么是角,请你画一个角。

怎样知道你画的角的大小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这节课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探索发现1、认识计量角的单位要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选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根据回答做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总结:量角器上内圈刻度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外圈刻度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刻度线汇集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请分别找出内外刻度中0°20°90°135°180°。

只给小组同学看。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教材第41页例1),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

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用量角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①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②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③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独立测量P40 ∠2的度数。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

(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总结:角的一边与哪条0°刻度线重合,就读哪圈的刻度,一般情况下,开口向左读外圈刻度,开口向右读内圈刻度。

四、比较角的大小。

不测量比较哪个角大?再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教材第41页做一做2例1)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