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研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研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研讨
发表时间:2019-07-22T16:33:10.8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窦浩真
[导读] 摘要: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进行了简要阐述,从而进一步就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以供读者参考。

佛山市顺德区顺茵绿化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528311
摘要: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进行了简要阐述,从而进一步就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植物配置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园林景观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出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而且要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并坚持以人为本和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为居民打造一个环境与人,环境与文化完美结合的社区环境。

本文着重探讨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措施及植物配置方法。

1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多功能性原则。

住宅环境主要是为居民服务的,因此,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在住宅园林景观设计引入这一理念。

首先,在物质层面上,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结合人们需求。

其次,建筑辅助设施的置放也要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使居民感到舒适、方便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

(2)生态性和自然性原则。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品位、特色提出更高的要求。

若想营造出多元文化的生活气息,就要结合古代、乡土及外来文化。

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和居住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以此来满足居民年龄差异、文化差异的需求。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也要充分展现“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并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引入绿色这一特点,从而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3)文化性和艺术性原则。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周围的植物与环境的协调性。

突出景观的文化性和艺术性。

这样能够满足人们在欣赏景观美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意境美。

此外,还应充分展现景观的艺术内涵,根据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和差异,将色彩、形体、质地运用其中,以此来描绘一幅美妙的园林景观图。

(4)生态保护原则。

水景、假山、灯具等景观小品在现代住宅园林景观中应用较多。

有了这些景观小品的点缀,园林景观的面貌顿时焕然一新,它还可以为居民的生活增添许多情趣和乐趣。

同时,生态保护是现代园林景观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对于有害物质的入侵具有抵制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加以利用。

2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
目前来说,住宅园林景观多以绿化为基础,并将不同形状、质地和颜色的木料与多种植物形态的造型相融合来进一步完善、美化景观,从而满足居民在精神方面的需求。

住宅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绿化生态”的设计理念应贯穿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始终,为居民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

2.1 维护住宅生态平衡
若要提高园林景观的环境,首要条件就是维护生态平衡。

将植物生态学的原理(如:循环、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植物种群生态学)和生态平衡结合起来,把空间艺术处理原理融入其中,从而合理调配各类植物,这样居民的住宅景观也会达到一种层次、艺术和色彩交织的美感。

此外,阳光、空气、水及肥力等这些要素也会建立起一个有序、长时间共存的植物群落,通过绿化发挥其生态效益。

2.2 掌握住宅景观中植物的分布状况
改善植物空间分布情况,提高园林景观的绿化水平。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融入生态园林的原理,并把各类植物设计成分层的结构。

如一些耐阴的地被植物或灌木可以在乔木下栽种,从而使其形成一种多层混杂交错的人工植物群落,并且叶子面积的总和能也最大,绿视率、绿化率在现代住宅区内也会随之上升。

建筑、道路不仅不透水而且还占据着很大的比例,面对这种情况就要合理分配园林中的植物,从而达到植物造景的目的。

2.3 注重景观自然生态设计
打造生态园林能够不断地促进园林的良性循环,最重要的是打造一个多层次的植物群落。

在人工植物群落中种植上各种植物,植物的地下根系就会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这样就可以利用植物的代谢功能以此来进行无废物循环生产。

在土壤中,植物的根系的分布会把无机物马上变得无机化,进而可以达到肥沃土壤、净化土壤的目的。

此外,存在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也会被吸收。

如,豆科植物中,在肥沃土壤、塑造土壤结构等这些方面根瘤菌起着重要的作用。

槐花或女贞等这些蜜源植物在削减害虫的数量,避免环境遭到药剂杀虫的污染这些方面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2.4 加强景观园林设计创新
在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综合考虑,不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出现同样的景观。

要将自然这一主线融入其中,并根据自然这条主线将主干道设计成环形结构,这样就可以将整齐的建筑布局打破,打造一个全新的自然模式建筑格局。

将声音、影像、色彩及质感和建筑物的形体要素相结合,从而打造出一个舒适、自然的居住环境。

在水景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把自然要素中的动静、形色、限定和引导的手法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使居民和自然近距离接触,从而使住宅区更富有观赏性。

3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
3.1 创造景观空间
植物配置不单单是进行平面构图,同时又是一种立体景观艺术,是一种空间设计,具有空间美学特征。

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空间的营造,力求达到“尽错综之美,穷技巧之变”的至高境界。

在现代城市绿化中,空间营造在植物配置中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景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观赏者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变化,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植物景观空间的设计不能单纯从植物的角度论述植物景观的空间艺术,应从“景”和人所处的植物空间的角度出发,以为人服务为基础,遵循设计为人的理念。

3.2 活用种植形式
植物配置的形式主要有规则式和自然式2类。

规则式整齐、严谨,是以一定的种植株行距,以固定形式配置的种植方式,规则式分为
中心植、对植、列植、几何形种植4类;自然式灵活自然,疏密有致,参数不一,强调变化,具有活泼愉快的自然风趣,不按一定的株行距和排列式种植,自然式配置形式有孤植、丛植、群植、林植等。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几种配置形式灵活运用,力求整体协调一致,满足各类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要求,创造出近自然的生态群落,这样才可以达到合理的植物配置状况,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3.3 遵循地方特色
不同城市的自然条件以及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具有不同的地域风光。

城市绿化也应突出地方特色,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融合地方特色,体现地方风格。

注重乡土树种的应用,以弥补城市环境土质较差的缺陷。

保证适应性的同时,更加彰显地方特色,提升城市的绿化品位,使城市居民有更强烈的历史传承感。

3.4 依据生态习性
任何植物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

环境中的各生态因子间互相影响紧密联系,对植物的生存产生影响,使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

垂柳好湿适宜栽植在水边;桃叶珊瑚、八角金盘等耐荫性强的植物适宜栽植在林下;梧桐、银杏等阳性树种适宜栽植在建筑物的阳面或者作为复层群落的上层部分;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每种植物不同的生态习性,协调物种之间的关系。

3.5 注重生态功能
植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合理的植物配置是其生态功能发挥的基础,一方面应尽可能地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绿化空间,合理改善植物配植结构,提高现有绿地上的绿量。

许多特殊植物如悬铃木、广玉兰、毛白杨等滞尘能力强;桂花、合欢等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在配置植物时,应注重此类植物的应用。

4 结语
总之,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合理性,是实现了人工与自然、功能、艺术相结合的关键,因此,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好景观规划的原则及相关措施,而且要懂得如何进行植物的配置,应结合自身的经验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

既要规划设计出满足居民生活、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要加强环境保护,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环境优美、亲近自然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曾晶,小区住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 现代园艺2011.
[2]周磊.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合理化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