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


大儿 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
•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 ⑦织:编织。
•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 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 笼。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这里写大儿子和中儿子的 勤劳,是为了为下一句,小儿子 的天真、活泼的形象埋下伏 笔。)
最喜 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
• 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
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
袖和旗帜。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 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 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 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 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42 岁时遭受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 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 年……壮志难酬、报国无路是悲愤 的,但他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
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 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 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 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 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最喜 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
• “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
是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 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 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 光彩。所以说小儿是最招人喜欢的, 不仅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 忧无虑,更喜欢有了他,这个普通的 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 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诗人眼前的画面在 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 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 玩耍。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 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 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 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 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当然, 这里也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 心里产生的愉悦之感。
清平乐: 词牌名,“乐”读yuè。 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 相媚好: 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妇。 亡赖: 同“无赖”,“亡”读wú,这 里指顽皮、淘气。
《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怎样的一幅图景? 词人刻画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行动及特 点中你读到了什么?
bāo
yán
wú lài
péng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 卧剥莲蓬。
26、清平乐 村居
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场景? 白发翁媪的谈话,大儿锄 地,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练,内容很丰 富。阅读时,不会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 一看就懂,必须反复地阅读、思考和吟诵。
• 茅屋旁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刚刚喝了 一些酒, 从他们红彤彤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略 带醉意,靠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一起亲热的交 谈,旁边的二儿子还不时插上几句呢! 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的豆田里辛勤的锄 草,干得多么卖力呀!而二儿子也并没有闲着, 正在用竹草细心的编织着鸡笼,十分专注。而尚 未成年的 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也帮不了 什么忙,只能趴在小溪边上,一边调皮地逗着小 鱼,一边剥着莲蓬吃,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 爱!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
26、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本 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 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 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 有3个韵脚字。“村居”—— 是这首词 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 村居>>是反映田园生活的, 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辛弃疾写的:
写作背景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 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劾职, 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 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 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 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 乡情图。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 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 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 活之趣。
村中环境: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上片
秀 丽
恬 村中人(老夫妇): 醉里吴音相媚好

大儿:锄豆草
下片
(动作)
中儿: 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表现出茅舍一家 老小幸福、和谐 的生活图景
总结
• 《清平乐· 村居》,原为唐教坊曲名。这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 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 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作者采用 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的行动, 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 感受: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 夫妻陶醉了。)
• 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 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无 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无忧无 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劲儿,和 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 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 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 是如此。
•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 刚饮罢酒,亲热地在一起悠 闲自得地聊天。
•词中有故事
作者看到了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 妻在亲热地交谈着,老公公会说 什么?老婆婆会谈些什么呢?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 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 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 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你感到了什么? (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 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 好感受。)
26、清平乐 村居
(1)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 “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 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 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 可以看出来。
醉里 吴音 相媚好,白发 谁家翁媪。
大儿的幸福,在于( 中儿的幸福,在于( 小儿的幸福,在于( 翁媪的幸福,在于(
); ); );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词中有情
在作者的笔下,乡村宁静 的说是多么美好呀,你能 看出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 词人的老家在山东济南,长江以北的地方 都被北方金人占领六十多年了,词人家乡 的亲人都饱受战乱之苦,生活动荡,吃不 饱,穿不暖,流离失所,生活非常悲惨。 江西上饶地区在长江以南,没有战乱,所 以,老百姓还能过上宁静的生活。词人的 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而努力,但总是没有 成功。在饱受战争之苦的那个时期,还能 有这样宁静的生活,词人是多么珍惜,多 么盼望家乡的亲人也能过上宁静的生活呀!
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 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
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 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 现了农家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 活画面,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
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平乐 村居
南宋 辛弃疾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 • • •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看看这两首诗词的有哪些地方不同?
小结
• 题目不是连在一起的 • 《清平乐 村居》每行字数不一样多,有4、5、6、 7个字,而《村居》每行都是7个字。 • 《清平乐 村居》有八小句,分两段 • 这两首诗都是压韵的。这就是诗和词的不同的地 方。词是诗的一种,因字数不相同,所以,又叫 长短句。 • 诗盛行于唐代,词盛行于宋代,有“唐诗”“宋 词”“元曲”之称。《清平乐 村居》中,“清平 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题目。而唐诗一般 是五言或者是七言的两种。 • 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是压韵的,这样读起来朗朗 上口,很有韵味。
26、清平乐 村居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 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 的说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 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 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 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村居》。
26、清平乐 村居
词和词牌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 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 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 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 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 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
清 平 乐 村 辛 弃 居 疾 ·
茅檐低小, ①清平乐 村 溪上青青草。 居:清平乐, mèi 醉里吴音相媚好, 词牌名。村居, ǎo 这首词的题目, 白发谁家翁媪。 意为乡村生活。 大儿锄豆溪东, “乐”在此处 yuè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词中有故事
这首词中有几个人?这个故 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 方?
茅檐 低小,溪上 青青草。••ຫໍສະໝຸດ ②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 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 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 小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草。”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 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 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显得格 外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