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重庆市碘缺乏病现状和居民碘营养水平,为调整食盐加碘浓度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11年按照“人口比例概率(PPS)抽样方法”,抽取30所小学作为监测点,每点随机抽取40名8~10岁儿童,检查甲状腺大小、尿碘水平和家中食盐碘含量;在每个监测点附近,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各5人,检测尿碘含量。

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检查1 322人,甲肿率为5.52%;盐碘检测1 321份,均数为30.46 mg/kg ,碘盐覆盖率、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非碘盐率分别为99.70%、97.04%、96.74%、0.30%;尿碘检测1 317人,中位数为254.1μg/L,100~199.99μg/L占23.23%,≥300μg/L占36.5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共检测913人,中位数为222.5μg/L,100~199.99μg/L占30.34%,≥300μg/L占32.20%。

结论2011年重庆市儿童甲肿率较低,盐碘、尿碘指标达到国家消除标准;儿童尿碘超过适宜量,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处于适宜水平。

食盐加碘是预防人群碘缺乏病的重要措施。

为了解重庆市碘缺乏病病情现状和居民碘营养水平,为调整食盐加碘浓度提供科学依据,于2011-09/12,开展了碘缺乏病现状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与指标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

居民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和非碘盐率。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

1.2 抽样方法1.2.1 学生抽样按照“人口比例概率(PPS)抽样方法”,先确定30个抽样单位所在的区县,然后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上述抽到的每个区县中确定抽样单位所在小学;在被抽到的小学中随机抽取40名8~10岁学生,男女各半,测量身高体重。

1.2.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抽样在PPS抽中学校附近,选择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各5人。

1.3 检查方法1.3.1 甲状腺检查采用B超法检查儿童甲状腺,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WS 276-2007)[1]判定。

1.3.2 盐碘检测对甲状腺检查的学生采集家中食用盐50~100g,采用直接滴定法,川盐及其它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GB/T 13025.7-1999)[2]进行盐碘含量测定。

1.3.3 尿碘检测对甲状腺检查的学生和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各采集尿样5~10ml,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3](WS/T 107-2006)进行尿碘含量测定。

1.3.4 食盐摄入量调查采用3日称量法进行测算。

从甲状腺检查的40名学生中,抽取12名学生,调查人员深入学生到家中,用电子称分别称取第1天早餐前盐罐重量(g)和第3天晚餐后盐罐重量(g),并询问记录家庭人口数、3d用餐人次数等,并计算人均日盐摄入量。

人均日盐摄入量计算方法:人均日盐摄入量=(第3天晚餐后盐罐重量-第1天早餐前盐罐重量)÷3天用餐人次×3。

1.4 评价指标1.4.1 合格碘盐判定碘含量为35±15mg/kg(20~50 mg/kg)。

1.4.2 非碘盐判定碘含量小于5mg/kg。

1.4.3 碘营养水平评价根据WHO/UNICEF/ICCIDD推荐的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儿童:尿碘中位数<100μg/L为不足,100~199μg/L为适宜,200~299μg/L为超过适宜量,≥300μg/L为碘过量;孕妇:尿碘中位数<150μg/L为不足,150~249μg/L为适宜,250~499μg/L为超过适宜量,≥500μg/L为碘过量;乳母:尿碘中位数<100μg/L为不足。

1.5 统计学处理用EPI INFO3.5.1进行数据录入,χ2检验;应用SAS 9.1.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

2 结果2.1 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检查儿童1322人,甲状腺肿大率为5.52%(73/1322)。

与2005年PPS监测结果[4](9.90%)比较,显著下降了44.24%,有统计学意义(χ2=17.48,P <0.01)。

30个监测点,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在2.04~14.00%之间;其中肿大率<5%有18个点,占60%,≥5.0%有12个点,占40%。

其中男生、女生分别为4.84%、6.17%;8、9、10岁儿童分别为5.37%、6.12%和5.08%。

不同性别、年龄间甲状腺肿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性别=1.12,χ2年龄=0.49,P均>0.05);同性别的不同年龄间甲状腺肿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男=0.28,χ2女=1.34,P均>0.05);同一年龄下男女生甲状腺肿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01,χ29=1.90,χ210=0.27,P均>0.05)见表1。

2.3 居民盐碘检测学生家庭食用盐1321份,碘盐1 317份,碘含量均数为30.46 mg/kg,合格碘盐1 278份,非碘盐4份。

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非碘盐率分别为99.70%、97.04%、96.74%、0.30%。

碘盐覆盖率在97.62%~100%之间,达100%的26个点,占86.67%;碘盐合格率在87.80%~100%之间,达100%的12个点,占40%,90%以下1个点,占3.33%;合格碘盐食用率在85.71%~100%之间,达到100%的有10个点,占33.33%,90%以下1个点,占3.33%;存在非碘盐的13个点,占43.33%。

与2005年监测结[4]果相比,碘盐覆盖率上升了4.44个百分点,碘盐合格率上升了2.35个百分点,合格碘盐食用率上升了6.53个百分点,非碘盐率下降了4.44个百分点。

2.4 儿童尿碘共检测1317份尿样,尿碘中位数为254.1μg/L,尿碘值<20μg/L的12人,占0.91%,<50μg/L的32人,占2.43%,50~99.99μg/L的91人占6.91%,100~199.99μg/L的306人占23.23%,200~299.99μg/L的407人,占30.90%,≥300μg/L以上的481人占36.52%。

与2005年监测结果[4]比较,尿碘中位数(266.65μg/L)下降了4.71%,频率分布基本一致,见表2。

2.5 儿童身高、体重2.5.1 身高检查8~10岁儿童1322人,身高在110~165cm之间,均数为132.55cm。

其中8岁、9岁、10岁组儿童均数分别为127.37 cm、132.56 cm、137.44cm。

不同身高间的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总=149.23,H8=27.48,H9=37.10,H10=28.02,P <0.01),表明所有儿童和各年龄组,其甲状腺容积随身高增长而增大,见表3。

2.5.2 体重检查8~10岁儿童1 322人,体重在17.2~60.9kg之间,均数为28.74kg。

其中8岁、9岁、10岁组均数分别为25.74 kg、28.80 kg、31.52 kg。

不同体重的儿童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总=138.44,H8=15.49,H9=48.04,H10=34.12,P<0.01),表明所有儿童和各年龄组,其甲状腺容积随体重增长而增大,见表3。

3 讨论本次监测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74%,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54.1μg/L、甲状腺肿大率为5.52%,3项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5]。

居民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非碘盐率分别为99.70%、97.04%、96.74%、0.30%。

与2005年PPS监测结果比较,碘盐覆盖率上升了4.44个百分点,碘盐合格率上升了2.35个百分点,合格碘盐食用率上升了6.53个百分点,非碘盐率下降了4.44个百分点。

重庆市1997年实现全民普供碘盐,十几年来,坚持以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为主的综合措施,卫生与盐业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逐年上升。

但是,存在非碘盐的仍然有涪陵等13个点,占43.33%,非碘盐来源主要是榨菜盐[6]。

我市榨菜主产区涪陵、丰都近几年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加强榨菜加工用非碘盐供应管理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解决了榨菜盐冲销食盐市场[7]的难题,保证了榨菜生产区群众吃上了合格碘盐。

榨菜非主产区的垫江、万州、渝北、江津等10几个区县榨菜盐冲销食盐市场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榨菜加工用非碘盐长效管理机制和实现消除目标后产生的懈怠心理等因素,将是我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

8~10岁儿童肿大率为5.52%。

与2005年监测结果比较,显著下降了44.24%。

按监测点计算,肿大率在2.04~14.00%之间,≥5.0%有12个点,占40%。

表明随着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措施的不断落实,儿童缺碘逐步得到纠正,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逐年下降[8-9]。

但是,由于该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巩固防治成果,任务还十分艰巨。

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54.1μg/L,尿碘值在100~199.99μg/L的占23.23%,在200~299.99μg/L的占30.90%,在≥300μg/L的占36.52%;孕妇、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23.9μg/L、219.6μg/L,尿碘值<100μg/L的分别占14.07%、12.86%,≥300μg/L的分别占31.82%、32.59%。

与2007年碘缺乏病高危地区重点人群调查结果[10]基本一致。

表明该市儿童尿碘存在超过适宜量[11]的现象,可考虑适当降低食盐加碘浓度标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总体处于适宜水平,但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尿碘值<100μg/L的分别占14.07%、12.86%,显示部分特殊人群存在碘摄入量不足的现象,在今后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宣传和监测,必要时采取针对性补碘措施,保证其碘营养水平,消除碘缺乏危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