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社会控制


主要内容:
确立和维护社会规范;进行社会活动的计划、组
织、协调实施
实质:
制约社会行为;调解社会机制
目的:社会的规则性、秩序性;社会活动的有效性 或效率性
8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 2.巩固政治统治 3.保障正常生活 4.促进社会发展
9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的相对平衡、稳定、有序 2.巩固政治统治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国家政权;将矛盾、 冲突限制在所能允许的范围内

1
法律方式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强力保证实施 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的特点: a.严格的程序性 b.绝对的权威性 c.最大的强制性 d.普遍的适用性
22
第二节

1
法律方式
法律方式——制定法律和实施法治 法律控制方式的功能——约束全体社会成员主要的 行为和关系
a.指导作用 b.威慑作用 c.惩罚作用
外在控制——控制力量来源于社会,社会环 境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压力,从而约束人们 行为的控制
18
第二节

6
依控制约束力程度
强制性控制或硬控制:以强力、武力、暴力为 后盾、以强制性手段实施的、具有严格约束的控制 非强制性控制或软控制 :以社会舆论和个人 信念为基础的,以非强制性手段实施的、约束不严 格的控制
33
第二节

3
宗教方式
宗教(教义)的特点: a.产生的复杂性 b.内容的神秘性 c.形式的内在性 d.作用范围的有限性
34
第二节

3
宗教方式
宗教控制方式——存在的宗教对信仰人群的约束作用
宗教控制方式的功能——调节、指导、约束信仰人群 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社会生活过程 a.有限约束社会行为 b.提供心理支柱 c.维护现存秩序 d.加强社会整合 e.作用的两面性
31
第二节

2
道德方式
道德方式——存在的道德及自然和人为的约束作用 道德控制的方式和功能——调节和指导社会、日常 生活中较重要的行为和关系
a.作用方式内化为观念 b.非强制性 c.广泛的补充性
32
第二节

3
宗教方式
宗教——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 幻反映的产物 宗教教义、教规——神职人员以神的名义宣称 的意志、戒律、义务、祭仪等规则的总和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1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方式
越轨
2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及特征
二、社会控制的功能
3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含义及特征
1.研究起源 2.社会控制的含义
3.社会控制的特征
4
第一节

1
研究起源
爱德华· 罗斯 :《社会控制》(1901年)
37
第三节
越轨
一、越轨的含义和性质
二、越轨的类型
三、越轨的功能 四、越轨的原因
38
第三节

越轨的含义和性质
1.越轨的含义 2.越轨与犯罪
3.越轨的相对性
39
第三节

1
越轨的含义
越轨——偏离和背离社会规范的行为
40
第三节

2
越轨与犯罪
犯罪的三要素:危害社会;依据法律应受到惩处;主观动 机和行为 广义越轨:包括犯罪
43
第三节

2
依越轨违反社会规范的 内容
目的性越轨——行为主体不认同、接受或违 反社会提供的目标 手段性越轨——行为主体不认同、接受或违 反社会提供的实现目标的手段
44
第三节

3
依越轨违反社会规范的 性质或程度
违俗
违德
违纪
违法
犯罪
45
第三节

4
依越轨行为主体的主观意志
失常性越轨——行为者认可社会规范,非有 意或不知道规范的违反社会规范
25
第二节

3
政策方式
政策——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关于事业、工作、 事项的基本原则、措施及行为规则的总称 政策的特点: a.法律的补充性 b.一定的强制性 c.明显的针对性
26
第二节

3
政策方式
政策方式——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 政策控制方式的功能——约束一定事业、工作、 事项过程中及相关人员的行为和关系 a.事项目标性 b.相对灵动性 c.对象特定性
反叛性越轨——行为者不认可、不接受甚至 反对社会规范,有意违反社会规范
46
第三节

越轨的功能
1.负功能
2.正功能
47
第三节

1
负功能
A.破坏社会秩序 B.损失社会财力、人力 C.损害和减弱社会信任 D.诱导他人或集体越轨,降低社会规范意识
48
第三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正功能
A.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B.从反面强化规范
狭义越轨:犯罪之外的偏离和背离社会规范,并被否定
41
第三节

越轨的类型
1.依越轨行为主体 2.依越轨违反社会规范的内容 3.依越轨违反社会规范的性质或程度 4.依越轨行为主体的主观意志
42
第三节

1
依越轨行为主体
个人越轨——个体成员偏离和背离社会规范
集体越轨——社会群体、组织、人群偏离和背离 社会规范
3.依控制的出发点 4.依控制力起作用的方式 5.依控制力的来源 6.依控制约束力程度 7.依控制的社会影响或后果
13
第二节

1
依控制的范围
宏观——整体观点、社会行动系统 中观——区域社会、部分、方面行动 微观——具体行为
14
第二节 一 2 依控制的结构性或形式化程度
正式控制——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形式化程度
19
第二节

7
依控制的社会影响或后果
积极性控制——不仅约束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社 会秩序,而且有利或推动社会发展或进步的控制 消极性控制——虽然约束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某 种社会秩序,但却延缓或阻碍社会发展或进步的控制
20
第二节

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
1.法律方式 2.纪律方式 3.政策方式
21
第二节
27
第二节

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
1.习俗方式 2.道德方式 3.宗教方式
4.舆论方式
28
第二节

1
习俗方式
习俗——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自然而然形成的、为人 们相互模仿、相习成风、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行为模式
习俗的特点:
a.形成的自然性 b.存在的普遍性 c.内容的广泛性 d.特点的地域性 e.相对的稳定性 f.非强制性
直接控制——控制者直接制约被控制者言行 或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直接施加影响的控制 间接控制——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通过一 定的媒介施加影响或控制者非直接约束被控制者 的控制
17
第二节

5
依控制力量来源
内在控制或自我控制——控制力量来源于人 们自身的信念、观念、内化的行为准则,自觉约 束、检点自己行为的控制
10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功能
3.保障正常生活 指导、引导、约束和制裁社会行为,保证日 常生活顺利
4.促进社会发展 在相对有序、平衡中稳定向前推进
11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方式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
二、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
三、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
12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
1.依控制的范围
2.依控制的结构性或形式化程度
C.一定条件下维护和加强团结、统一、凝聚力
D.安全阀作用
E.对社会缺陷发出信号
F.社会改革的动力或诱因
49
第三节

越轨的原因
1.多种角度的解释 2.社会学的理论
50
第三节

1
多种角度的解释
A.生物学的 B.神学的
C.心理学的
51
第三节

2
社会学的理论
A.失范论:社会失范状态产生越轨
B.社会结构论:社会为所有人规定了文化 肯定的目的;但是社会结构安排上未向所有人 提供受社会肯定的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一部 分人产生挫折和紧张,使用不受社会肯定的手 段去实现社会文化肯定的目标
29
第二节

1
习俗方式
习俗方式:——存在的习俗及自然的作用
习俗控制方式的功能——调节、导向日常生 活中的行为和关系 a.作用范围的广泛性 b.非强制性或自发、自然而然的方式 c.一定的社会凝聚作用 d.影响的两面性
30
第二节

2
道德方式
道德——一定社会中以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维系的,以 是非、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的,约束、协调、评价社会 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则总和 道德的特点: a.产生的二元性 b.内容的结构性 c.形式的内在性 d.相对重要性 e.性质的多样性
自然秩序
人工设计秩序
5
第一节

2
社会控制的含义
——社会运用多种力量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 范,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和过程 广义:对全体社会成员,对各类社会关系的……
狭义:对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防范、惩处和改造
6
第一节

3
社会控制的特征
A.普遍性 B.社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