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学设计
义?
4、随机采访百姓对这些传统风俗持怎样的态度?从中反映了什么?
我们应不应该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
产?谈谈自己的体会。
5、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收集各项中国各项民风民俗,并从收集了
解到的民间风俗资料中,谈谈自己产生的一些想法,对中国风俗的继
承与发扬有什么好建议?
1、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各个问题。
3、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1、收集有关中国各地民风民俗资料活
动。
初步收集相关资料。本活动采取的形式多样,例如:到图书室查阅、
到计算机室上网搜索资料、网上采访各地少数民族。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取小组分小队的分散方式。让一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
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
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
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
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
2、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积极参与并设计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走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增
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
力。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
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承这种文化等。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切入点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
的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1、知识与技能:
(1)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2、制订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每一位学生。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1、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
2、合理分配研究时间和研究内容。
3、制作调查采访表,预定成果等。1、设计本次“研究方案”模版,
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等。
2、设计“调查采访表”为学生调查记录提供指引。
3、课题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
月十五日)、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除夕(农历十二月三
十日)等。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
手,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及如何传
4、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5、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好奇心也强,思维活跃,善于与人交流。
6、大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比较好。
7、每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特长。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
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学设计
研究课题名称: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设计者姓名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高二研究学科语文
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课题组参与成员指导老师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
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
究方法)
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课题的有关
问题。
2、了解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各项要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4、制定研究计划表。
5、了解相关技术的要求,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民俗的照片(包括节日、娱乐活动、食物)
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
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
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
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和
兴趣。
3、组织学生对研究课作提问和谈想法。
4、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要求和上步骤。2个课时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1、中国传统节日有哪
些?
2、中国各个地方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传统的习惯?处理过程是什么样
的?
3、了解地区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哪些?这此活动表现了什么意
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做好查找资料的内容记录、采访人物的记录、写
好活动体会心得、制作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宣传小册子和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
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
六、资源准备
1、提供学校计算机室、图书室、多媒体电教室设备。
2、学生自制调查采访表。
3、学生自行准备数码相机。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
(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
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2、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3、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2、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并协助学生选好研究内容与课题。3个
课时
成立课题组1、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
每7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选出组长,填写小组分工合作表。
2、各小组成立后,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1、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
于能力强弱搭配,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工作到位。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4)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让它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