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姑县联合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美姑县联合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凉山州美姑县联合水库工程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一)年~2004年连续3年、2009年~2012年连续4年。

另一特点是连续出现春夏旱或夏伏旱等持续时间长的连旱。

如2009年入秋以来的西南五省特大干旱,美姑县是四川省最突出的干旱地区之一,从2009年11月开始,出现持续少雨天气,达到气象冬干标准,连续5个月降水总量均偏小,全县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冬干连春旱,由于高温少雨,造成全县大部分地区水田缺水,旱地缺墒,人畜出现饮水困难;2011年夏天,美姑县遭遇几十年不遇的伏旱,高温天气持续多日,进入秋季,未出现大雨量的降雨过程,大部分地区达到秋旱标准,1~8月,全县降水量只有454.2mm,历史同期500.6mm,偏少46.4mm。

2011年全年降雨量仅567.2mm,较历史平均817.2mm减少250.0mm,减少30.6%。

持续的高温少雨,致使大面积的大春作物玉米、黄豆等农作物被灼热的阳光晒干,几乎颗粒无收,全县干田面积达85%以上。

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13万亩,其中轻灾3.05万亩、重灾4.76万亩,绝收0.322万亩,粮食损失在1.2万吨左右,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万元以上。

美姑县属长江流域,过境水虽较丰沛,但集中在美姑河,受制于灌区地形地貌特点,开发利用较为困难。

在枯水年或枯水期,广大农村群众要到数公里以外去运水、挑水。

遭遇连续干旱时,溪河断流,农村人口生活用水无保障。

由于水利设施不足,无法保证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已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灌区内水利工程开发滞后,灌溉用水高峰期常发生争水事件,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的稳定。

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灌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灌区供水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解决水源问题的基础水利设施的建设。

联合水库建成后,可为供水区内的居民提供优质、安全、稳定、充足的水源,水量和水质均能得到保障,彻底解决灌区生活供水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解决灌区缺水问题。

因此,兴建联合水库是灌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本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和良性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们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据此,美姑县水务局委托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我单位接受委托后,通过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以及对项目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表。

1.2 项目概况美姑县联合水库工程位于美姑县洛莫依达沟中游河段,坝址地处洛莫依达乡,已列入国家重点抗旱水源工程、西南五省重点水源项目。

该水库总库容480万m³,供应农田灌溉及乡村供水,并作为抗旱应急水源。

本工程设计灌面26360亩,其中新增灌面25860亩,改善灌面500亩,乡村供水人口1.9万人,并为洛莫依达乡子史、莫尼、维史、木格觉、布尔5个村和拉木阿觉工业园区共约0.8万人提供抗旱应急水源。

工程总工期为30个月,水库总投资约15972.08万元。

1.3 编制依据1.3.1 主要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8.29);浆平洞长65m,帷幕垂直深度约为5m~25m。

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2)溢洪道开敞式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坝肩,全长230.65m,进口为有闸宽顶堰,采用挑流消能,进口底板顶高程2268.00m。

正常蓄水位2272.00m,设计洪水位2272.11m,校核洪水位2272.83m。

溢洪道沿轴线方向分为进口引渠段、闸室段、泄槽段及出口挑流段。

引渠底面高程2268.00m,控制段顺水流向长17m,为有闸平底宽顶堰,泄洪闸共设一孔,净宽5m,进口闸底板高程2268.00m,顶高程2275.20m。

闸室底板厚2.5m,安设平板检修闸门和平板工作闸门各一道,采用固定卷扬式启闭机启闭。

闸室下游接泄槽,泄槽段水平投影长163.40m,宽6.00m,采用矩形过水断面,泄槽首端长25m,坡度为1:50,之后接坡度为1:5.5的斜坡将泄槽底板高程由2267.50m降至2242.33m,与末端的挑流段衔接。

泄槽段结构为梯形断面C25钢筋砼整体结构,,底板厚度为0.5m,边墙开挖坡度为0.3m,经水面线计算,边墙高为1.75~5.0m,厚0.8~1.5m。

为保证大坝左右岸交通,在溢洪道闸室上游侧设计一座交通桥,交通桥桥面高程为2275.20m。

出口段采用挑流消能,长10m,桩号为(溢)0+163.40m~(溢)0+173.40m,挑坎高程为2241.50m,挑角15度,反弧段半径20m。

出口边坡进行喷锚支护处理,并设2m厚钢筋石笼护脚。

放空洞布置在大坝左岸,由导流洞改建而成,并兼作取水洞,立面上采用龙抬头形式,由进水口、无压段两部分组成。

其进水口位置在距离坝轴线上游130m 处的岸坡下部,采用岸塔式进水口,进口高程2244.00m,塔顶高程2274.00m,顺水流长6.8m,宽4.0m,塔内设事故、工作平板闸门各一道,采用固定式卷扬机起吊。

塔后接无压隧洞,隧洞采用城门洞型,断面尺寸2.0m×2.5m(宽×高),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

桩号(放)0+000~放0+087.25m为无压隧洞,隧洞底坡1:50;(放)0+087.25m~放0+114.53为龙抬头曲线段,斜坡坡度为1:2.0,反弧段半径R=25m,角度25°25'09";(放)0+114.53~0+365.72m为利用导流隧洞段,隧洞底坡1:50。

出口为导流洞消能防冲段,消能形式采用挑流。

(3)取水、放空洞取水、放空采用导流洞改建而成,取水管结合放空洞布置。

为不影响放空洞的泄流,初拟取水管道铺设在放空隧底板下,管道长385.72m,管材为钢管,管径0.8m。

在满足最小淹没水深的前提下,初拟进水口中心线高程2244.70m,出口高程2228.70m,出口管沿左岸铺设,明管段按要求规范要求设置镇、支墩,在进入引水明渠处设一控制阀调节流量。

阀门后接引水明渠,将水流输送至用水点。

水库建成后,为减少工程对减水河段的影响、满足环评要求,需向下游河道24小时不间断下泄0.036m3/s的生态流量,本阶段采取在水库左岸放空洞边墙埋设1根直径0.3m的生态输水钢管,输水管长约380.72m,出口设DN300半球阀控制水量,阀后埋设钢管把水导入下游河道。

1.6.2 渠系工程(1)暗渠总干渠从联合水库左岸取水洞取水,取水口底板高程2229.00m。

规划总干渠长度2.002km,设计流量0.85m3/s。

总干渠设计渠道底宽1.50m,为矩形断面,平均坡降i=1/33,渠高1.5m,渠身采用C15混凝土衬砌,厚30cm。

渠道设计水深0.21m,设计水深0.25m。

总干渠引水末端左分瓦尼分支渠,右分尼合分支渠,瓦尼分支渠又在桩号(Y1)0+164.55处分瓦托分支渠。

瓦尼分支渠共计分为三段,总长5830.28m,渠道桩号(Y1)0+000.00~(Y1)0+0164.55为瓦尼分支渠一段,设计流量0.65m3/s,纵坡为1/1500,渠道尺寸按照1.5×1.5m设计,设计水深0.89m。

桩号(Y1)0+164.55~(Y1)3+500.00为瓦尼分支渠二段,设计流量0.4m3/s,平均纵坡为i=0.15,渠道尺寸按照1.2×1.2m设计,设计水深0.11m。

桩号(Y1)3+500.00~(Y1)5+830.28为瓦尼分支渠四段,设计流量0.20m3/s,纵坡为陡坡,平均坡度i=0.15,渠道尺寸按照1.0×1.0m设计,设计水深0.08m。

尼合分支渠为总干渠末端右支,由倒虹吸及明渠等建筑物组成,明渠又分两段设计,设计引用流量0.20m3/s,渠道总长3854.33m。

桩号(Y2)0+000.00~(Y2)0+089.71为倒虹吸段,倒虹管进口设进水池,进水池前设置节制闸和拦污栅,出口设出水池,出水池后接明渠。

倒虹管每6m设置一座支墩,在管道转弯处设置镇墩。

后接矩形渠道,渠道进口底高程为2163.590m,纵坡为1/1500,桩号(Y2)0+087.71~桩号(Y2)2+000.00为尼合分支渠一段,渠道尺寸按照1.0×1.0m设计,设计水深0.55m;桩号2+000.00~桩号3+854.33为尼合分支渠二段,渠道尺寸按照0.8×0.8m设计,设计水深0.42m,渠道末端底板高程为2161.080m。

瓦托分支渠设计断面为矩形,总长11075.36m。

渠道桩号(Y3)0+000.00~(Y3)0+567.17及桩号(Y3)2+873.04~(Y3)7+000.00为瓦托分支渠一段,设计流量0.25m3/s,渠道尺寸按照1.0×1.0m设计,设计水深0.54m。

桩号(Y3)0+567.17~(Y3)2+873.04为瓦托分支渠隧洞段,平均坡度i=1/1500,设计断面按最小施工断面设计,净宽尺寸为1.5×1.8m,设计水深0.3m。

桩号(Y4)7+000.00~(Y4)11+075.36为瓦托分支渠二段,设计流量0.13m3/s,渠道尺寸按照0.8×0.8m 设计,设计水深0.42m。

(2)倒虹吸灌区共有倒虹管1座,位于尼合分支渠首段,渠道桩号(Y2)0+000.00~(Y2)0+089.71处。

倒虹管进口设进水池,进水池前设置节制闸和拦污栅,出口设出水池,出水池后接明渠。

倒虹管每6m设置一座支墩,在管道转弯处设置镇墩。

(3)隧洞灌区共有隧洞1座,位于瓦托分支渠上游段,渠道桩号(Y3)0+567.17~(Y3)2+873.04处。

隧洞总长2305.87m,设计流量0.25m3/s,加大流量0.32m3/s。

断面采用城门洞型,底宽1.5m,直墙高1.0m,顶拱半径R=0.8m,底板厚20cm,直墙及顶拱厚20cm,均采用C15混凝土衬砌。

划》、《国家重点抗旱水源工程》项目。

1.10选址合理性分析该项目选址地属山区,建成蓄水后,有助于降低冲沟陡峻坡面的水土流失率;水库建成后蓄水量较大,受益面广,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水库所在河段水生生物较少,鱼类区系组成较简单,无国家保护鱼类,不构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