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课件

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课件


【考点3】我国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主要农产品 【3—1】(2013·江苏卷)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项选择)
(1) 与 丙 地 相 比 , 甲 地 玉 米 生 产 的 优 势 自 然 条 件 有 ( BC ) A.热量更丰富 B.地形更平坦 C.土壤更肥沃 D.水源更充足
【解析】第(1)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区 位因素的对比。图中甲为东北平原地区,丙为四川 盆地地区,相比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地区纬度更高, 热量不足,故排除A;平原地形较盆地及周边地区 更平坦,故选B;东北平原为黑土,土壤有机质含 量较四川盆地紫色土要肥沃,故选C;北方地区整 体水源状况较南方地区差。
(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选用优良品种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CD )
【解析】第(2)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乙地为华北平原地区,造成该地中低产田较多的原 因是旱涝、盐碱、风沙,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该地单 产的措施是选用高产、耐盐碱的优良品种,以及加 强农田水利建设,减小旱涝对于农作物单产的影响, 确保高产稳产,故选CD。A选项是提高总产量的措 施,而非提高单产;B选项提高机械化水平有利于 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但并不是提高玉 米单产的有效途径。
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农业结构尚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
比重太小。 (4)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
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如耕地减少、土
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 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1)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 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解析】第(1)题,考查商品粮生产地位下降的具体 原因。四个选项中的粮食主产区分别位于我国东部 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 达程度存在差异,耕地面积和粮食需求存在差异, 经济越发达,商品粮地位下降越显著。这是因为工 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乡建设占地和人们 对肉、乳、蛋等禽畜产品需求增多,使耕地减少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益的农业压缩粮食生 产,使其商品粮地位下降。太湖平原经济最发达, 故选A。
染”。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第(1)题,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气温回升, 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且大部分地区春播,故地膜 覆盖主要在春季。
(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
作用最显著的是( D )

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国 粮 食 问
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培育良种,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 法。



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

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面向

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
牧业
舍养
肉、蛋、奶
猪、马牛、 羊及家禽类
糠麸、秸秆、豆饼、
豆渣等农副产品、 粮食、饲草
四、 水产业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 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 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 河湖面积广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 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海南还出产椰子。 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三、 牧业
•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 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新疆、青
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 • 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目

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
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二、 林业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 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 益。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历史上,我国的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 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 国家。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 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 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 加快实施“141”绿色工程建设。使我国成为世界 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5.耕作方式
①北方:旱地
秦岭—淮河南北方 分界线
②南方:水田
6.农业特色
④绿洲农业: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噶 尔盆地.
⑤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 谷地.
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①耕作业: 东部季风区
②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棉花 小麦 花生 甜菜 水稻 油菜 甘蔗 种植业区
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大陆架宽广,水域宽广,大 陆水域的3/4在东南部。 ②人口: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③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④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长江中下游渔业
捕鱼
我国农业产值构成
副业6.1%
畜牧业27%
【考点4】 判读作物的熟制 【4—1】读我国某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表,回答(1)~ (2)题。
(1)该地区的耕作制度是( C ) A.一年一熟或两熟 B.一年两熟或三熟 C.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D.三年两熟
【解析】本题组考查对作物熟制的认识以及对区域 自然条件的认识和判读。第(1)题,依表中信息,从 作物来看,主要种植的是暖温带的作物类型。根据 图中信息,一年之中,冬小麦熟一次,大豆、高粱 熟一次,所以属于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的耕作制 度。
南疆地区
冀中南、鲁西 北、豫北平原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40o
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粮基地
成都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 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商品粮 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地 位 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黑龙江
南迁北移
辽宁 黄淮海平原
长江流域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新疆
内蒙古自治区
黑龙江 吉林
南蔗北甜
甜菜 甘蔗
四川 云南
广西
福 建
广东
台 湾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
甘蔗
生长期长。

分布:台湾、海南、广东、广西、
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 居世界第一位。 •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养鸭场
养鸡场
奶牛场
牧区畜牧业与农耕区畜牧业的比较
地位
牧区畜牧 次

生产方式
放牧
主要产品
生产对象
皮、毛及肉、 马、牛羊、

骆驼
饲料来源
天然牧草
农耕区畜 主
中国的农业
一、种植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种 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在我国,种 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地形平坦;
1、影响条件 土壤深厚、肥沃;
(自然) 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社会经济: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
政策
2.思考:农业生产特点是什么?
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
黑龙江省粮食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解析】第(2)题,考查商品粮基地的选建条件和求 异思维能力。A是最大干扰项,耕地面积广,不等 于粮食商品率高,解题关键是看粮食产量和人口数 量之间的对比关系,人少地多是粮食商品率高的必 要条件。河南也具有耕地面积广的特点,但河南是 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人口多余粮少;黑龙江省地广 人稀,人口少余粮多,A错误,D正确;生产规模大 和机械化水平高是粮食产量高的条件,但不一定有 余粮输出,关键还是看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之间的 对比关系,故选D。
渔业6.8%
种植业55.5%
林业4.6%
思考: 从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中可以看
出,林业和渔业所占比例太小,显然 是不合理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五、 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尚比较低; (2)“靠天收”“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 合生产力尚比较低,
基地
江淮地区
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蚕桑生 产基地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四川盆地
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
南疆绿洲区 商品棉基地
冀中南、鲁西北、 豫北平原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花生: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地 位
最重要的油料作物

福建、云南、四川是主要产区 (热带、亚热带)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
甜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