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具体措施
从以上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和问题的探讨中可知,科研单位的经费管理不可刚性过度,不可管理过细,不可管理过于死板,否则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影响科研人员的绩效。
因此,科研单位在进行经费管理时应当更加柔性、灵活。
1. 柔性管理科研经费预算部分
预算是科研人员支取科研经费的重要前提,科研单位财务部需要根据预算进行资金预留,对预算外资金用作他处,例如投资增值、投入其他科研项目、行政管理、固定资产更新等。
然而,科研项目的探究性使得经费预算难度很大,很容易出现预算超支问题,在超支情况下再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资金审批的难度更大。
因此,科研单位财务部应当采取更加个性化、柔性化的预算管理方式,在科
研人员做出的预算数额基础上需要进行10%~20%的预留,为科研人员的超支
使用做出备用;财务部应当对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进行动态管理,通常情况下,项目在前期出现超支,后期也很难不出现超支现象。
因此,财务人员要进行阶段性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实用性,避免对科研项目造成阻碍。
2. 柔性管理科研经费的支取、报销
支取和报销是经费使用的一个闭环,若科研人员将经费花费出去,却不能及时进行报销就会导致项目的资金周转不灵。
因此,科研单位的财务部不仅要做好经费的预算、支取管理,还要做好经费的报销管理,提高报销速度,简化报销流程,提高项目的资金周转。
科研单位财务人员要与科研人员做好沟通工作,掌握项目的必要经费支出,尽可能减少项目的不必要经费支出,降低科研经费的报销难度,也减少违规报销现象的出现几率。
科研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急需经费的情况,若在此时,财务人员卡住报销流程,很有可能影响项目的推进,影响科研成果,比较理想的报销管理方式是专人对接、阶段性报销,向科研人员普及报销制度,由项目中的专人与财务部进行沟通和配合,允许科研项目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统一报销,两相配合提高报销的柔性和灵活程度,保证服务质量。
科研单位的财务部需要一定程度上放松对科研人员使用经费的约束,使科研人员不必在必须上报财务部的情况下进行经费的使用,拥有一定的自主性,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科研人员心理上的放松,提高他们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绩效。
3. 灵活管理科研经费的结余
科研人员在启动项目、编制预算时也会预估项目的结题时间,但科研单位不能仅根据这个结题时间进行经费的管理,需要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进度进行管理,避免出现科研项目尚未完成或后续资金结算尚未完成就回收经费的情况,这样的现象会引起科研人员的反感,容易使他们觉得科研受阻,影响科研人员的绩效。
科研单位财务部要与科研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定期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追踪进入末期的科研项目动态,对完结的项目结余经费进行回收,对尚未真正结题或尚未完成资金结算的项目予以相应的时限延长,对预算超支的项目要进行资金超支部分的必要性评估,决定是否追加经费投资。
4. 灵活管理科研人员的绩效
科研人员在项目中获得的成果是评价其科研绩效的重要指标,科研论文数量、质量都十分重要,且在不同等级、经验、项目研究数量的科研人员身上有着不同的体现,科研能力较强的教授级别往往能够交出数量和质量更高的论文。
而青年科研人员能够交出的科研答卷,通常不如教授级科研人员。
因此,针对不同级别的科研人员要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对青年科研人员给予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更多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提高科研人员的绩效。
结语科研单位财务部门需要对科研经费的预算、支取、报销进行柔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进行灵活管理,体现科研单位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给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释放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辅助他们的
科研项目推进,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使科研经费能够被切实用在“刀刃”
上,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