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专办五年制高职的思考
安徽省从去年开始在部分中专学校举办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目前,省教育厅已成立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课题组,对如何办好五年制高职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笔者就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情况,谈几点认识。
一、中专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积极作用
五年制高职是初中起点的教育,是初中后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一种教育形式。
实践证明这种办学形式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1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入,生产一线仍然需要一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但各行各业更迫切需要高级技术型、实用型人才。
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正是面向不同岗位群,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结构,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跨职业、跨岗位的关键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型或技艺型人才,它与市场经济靠得近,与地方经济贴得紧,以市场需要为专业培养的主要导向,受到人才市场的关注。
2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安徽省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不可能大批兴办高等职业院校,已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有的是选择办学条件较好,办学实力较强的中专学校升格或由几所场地相对集中的学校合并升格而成,还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重点中专学校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3有利于实现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教的衔接中等职业教育从前是作为终结教育、完成教育出现的,学生毕业就业天经地义,学生难以实现升学的愿望,教师没有竞争的压力。
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框架,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到中等职业教育,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紧密衔接,这一变化有利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加强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与发展的后劲。
学生毕
业后,既可以自主择业,走上工作岗位,又可以继续考入本科深造,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打开了一个新通道。
4有利于充分发挥中专学校的办学优势重点中专举办五年制高职,办学条件较好,办学实力较强,办学特色突出,其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岗位都与现在的高职相近;办五年制高
职后,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将来适应岗位工作需要、转岗再培训需要,制定五年一贯的教学计划,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中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拉动作用。
二、中专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们对全省举办五年制高职学校的调研,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管理、生源质量和办学条件。
1对学生仍采取中专管理方式由于目前各试点学校的高职学生数量少,学校只能按中专管理机制操作,因而缺少高等教育的校园氛围,对高职生有一定的影响。
一是直接会影响学生的气质、性格和思维方式等;二是对学生心理产生压抑感,没有大学生的心理感受;三是学生在学习上自主支配的时间少,不能做到创造性地学习。
2生源质量难以保证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普高热的不断升温,使得中专和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下滑,加之政策上的原因,招生处于劣势,近两年我省招收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录取分在300分左右,好的学生都上高中学习。
笔者认为,在“中招”时,五年制高职应与省重点高中同时招生,以保证新生质量。
3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和提高主要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师对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教育方法是生疏的;图书馆建设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实验实习设备及基地,还停留在培养中专层次的水平上,缺少现代化实验室、实训室或培训中心。
三、办好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若干举措
笔者认为,办好五年制高职教育,要抓好三个关键问题。
1努力适应社会的需求一是以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做到社会需要什么专业人才,高职就培养什么专业的人才,把培养目标紧贴社会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腾飞服务,使学校培养的人才受市场欢迎。
二是以行业、企业为依靠办好专业,依靠行业和企业,了解科技发展的新情况,新动向,为学校提供较为配套的实训、实习基地,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五年制高职要立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办出特色,在培养实用能力上下功夫。
一是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岗位能力需要为本位,开发、编制教学计划,并在市场调研和企业反馈的基础上进行滚动修改。
二是要大力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既要打破原中专课程体系,又不能死搬硬套原有的大专课程体系。
三是抓紧教材建设,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综合性、科学性,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做到求实、求新、求变,充分体现职教特色。
3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明确任务,严格要求,让现任教师采取脱产培训或在职进修的方法,进一步充实和更新高职教育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是聘请和引进适应高职教学要求的有丰富经验的中青年工程师来校任兼职和专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变现有偏重于理论教学师资的状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