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首”、“眠”、“处”、“闻”、“村”、“居”、“醉”、“烟”、“童”、“散”、“忙”13 个生字,会写“古”、“声”、“多”、“处”、“知”、“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背诵两首古诗。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学习古诗《春晓》。
认识“古”、“诗”、“首”、“眠”、“处”、“闻”6个生字,会写“古”、“声”、“多”、“处”、“知”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春晓》。
并能背诵。
3.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春天早晨的美。
一、导入新课1.上学至今,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诵其中的一首吗?2.学生背诵。
3.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已经积累了那么多古诗了,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4.板书课题:古诗两首5.学习生字:古诗首媒体出示:田字格里的“古”(点击“竖”变红,提醒第二笔是“竖”,书写时略微有点斜。
)师田字格里范写,生描红、临写。
诗: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首:翘舌音;说一说:一首()6.媒体出示:桃花盛开图片师: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7.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
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
媒体出示:春晓孟浩然8.板书课题:春晓9.(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在文中指“早晨”。
10.齐读“春晓”。
’春晓”的意思就是——?说明:在对诗题意思理解的基础进行质疑,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初读课文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名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说明:听听、读读的过程中,学生能渐渐感知诗的内容,初步感受到诗人在作诗时的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研读课文(一)学习前两句:1.媒体出示:图片和前两句诗句问:诗人本来在干什么?(睡觉)●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眠)正音。
●“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很香)●那“春眠”的意思就是____?(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2.(指“觉”)这个字读什么?再读。
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觉得)3.“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天亮)4.指说第一句的意思。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5.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媒体出示:/)(师范读指名读齐读)6.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鸟叫声)你从哪句看出?(处处闻啼鸟)●学习生字:处、闻处:猜谜识记(像外不是外,右脚伸出来。
)闻:编顺口溜(耳朵贴在大门上。
)●“闻”什么意思?(听到)●“啼”的意思是什么?(叫)“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鸟叫)●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到处听到鸟的叫声)7.看图片,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这些鸟在唧唧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
(放录音,听鸟叫)练说:()的鸟叫声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并把括号里填的词放进去。
8.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媒体出示:/)9.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
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
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读一、二句)(二)学习后两句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句1.诗人坐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鸟叫声,想起了什么呢?2.“夜“指哪一夜?昨天夜里,诗人听到什么声音?(刮风下雨的声音)3.“花落知多少。
”“知”这里表示“知道”。
诗人知道花落了有多少吗?(不知道)““知”解释诗句时就是“不知道”。
谁来说说“花落知多少”的意思?连起来说说三、四句的意思。
(注意:提醒学生在开头加“想起”。
)4.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想想春天里有哪些花?这些花受到风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飘落,落在地上。
媒体出示:图片演示花瓣飘落的情景5.看这景象美不美?诗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春天花很多很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想到美丽的花朵飘落地上,美丽的春光即将逝去,诗人心中又有点儿——?(惋惜)诗人爱春、惜春,这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
现在老师做诗人,吟一吟这两句诗:媒体出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
(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窗前,面对着满地落花。
)6.小结:刚才我们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的感情。
说明:教学中,通过对诗句中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一一理解诗句的含义。
同时借助媒体演示,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诗情。
这样,学生的朗读方面也就无需多说而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朗读成诵1.根据提示自读。
媒体出示:春眠 / 不觉晓,处处 / 闻啼鸟。
夜来 / 风雨声,花落 / 知多少。
2.指名读。
3.配乐齐读。
4.练背。
说明:朗读中添上分隔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好古诗,再配上音乐则更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五、总结学法我们今天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题—理解诗句—读背全诗。
希望大家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说明:通过总结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将这样的学法迁移到其他古诗的学习中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六、指导书写1.媒体出示:“声”、“多”、“处”、“知”四个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每个字的特点。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1)“声”上为“士”,写时注意上横长下横短。
(2)“多”字上下相同,但要注意上小下大,同时注意两“夕”的位置为“上下”。
(3)“处”字为半包围结构,写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将捺写得长,把“卜”字牢牢包在里面。
(4)“知”字写时注意右边的“口”要略微偏下一些。
说明:在写字环节中,先指引学生说说所写字的特点,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和提醒,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字的要领。
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学习古诗《村居》。
认识“村”、“居”、“醉”、“烟”、“童”、“散”、“忙”7个生字,会写“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村居》。
并能背诵。
3.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晓》这首古诗,谁能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诵)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
媒体出示:村居和图片3.板书课题。
4.学习生字:村居村:平舌音,一字开花居:通过熟字“古”加“尸”字头识记。
5.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居住。
)6.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
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媒体出示:高鼎7.齐读课题。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说明:教学伊始,先释题,有助于学生对后面诗文的学习。
知道这是一首写农村风貌的古诗。
二、初读课文1.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图片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
2. 媒体出示:学习要求:1、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
2、划出生字,读准生字的音,再讨论诗句意思。
3.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
重点指导:醉:右半部分“卒”的下半部分一竖出头短一点。
(点击媒体“竖”变红)散:平舌音,多音字。
(媒体出示:sǎn)忙:(媒体演示“忙”的笔顺)生书空,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媒体出示:古诗全文指名读,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5.齐读。
再练读。
说明: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效率。
三、研读课文(一)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媒体出示:前两句诗句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
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从“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2.“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3.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4.师:读得太棒了。
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5.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学生发言,说诗意)6.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
(如“草”是什么样的草?“莺”是什么样的莺?“柳”是什么样的柳?怎样地拂?)(学生自由发言)(春光明媚,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自由地长呀长;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
)7.小结: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
(二)学习三、四两行诗句过渡: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句1.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2.指名朗读。
老师相机指导。
3.男女比赛读。
4.小组派代表说说。
(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
“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一边跑一边放线。
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
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
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说明:借图学诗,借图悟诗,通过让学生看看图片,猜猜诗意,在较为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了解了故事的内容,体会到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朗读成诵1.根据提示自读。
媒体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指名读。
3.配乐齐读。
4.练背。
说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的内涵,同时为背诵打好了基础,学生在读中已逐步达到了诵的要求。
五、拓展作业*1.拓展:(1)读读说说。
媒体出示:诗:诗人闻:见闻古:古往今来(2)先读诗,再画画。
媒体出示: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作业:(1)我会读:古诗首眠处闻村居醉烟童散忙(2)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村居》,并背诵。
说明:读读、画画,有助于积累,通过画的方式也能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学会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