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导学案

2019古诗五首《登幽州台歌》导学案一、查阅资料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二、课文赏析: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三、问题探究: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3、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4、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四、课堂练习:一、按要求填写。

1、诗歌中抒发诗人对明君的渴望之情的诗句是:,。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C、第四句用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D、后两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是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营造出一种苍茫孤独的意境。

《望岳》《登飞来峰》导学案【目标导学】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三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两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自学质疑】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岱.宗()决眦.()千寻.()2.填空。

⑴杜甫字,自号,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世尊称为,杜甫与李白合称,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⑵王安石字,号,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造化钟.神秀⑵会当凌.绝顶⑶飞来峰上千寻.塔4.古诗文默写。

①《望岳》中描绘泰山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②《登飞来峰》中借景物描写来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合作探究】5.⑴《望岳》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⑵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 «登飞来峰»这首诗突出飞来峰怎样的特点?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反馈检测】7.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6分)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阅读王安石《登飞来峰》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2分)A.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B.第二句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C.前两句在铺垫的基础上,诗人自然地流露出,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的深刻哲理。

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从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深奥的哲理。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习题。

(7分)《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

(2分)②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③品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3分)《游山西村》导学案陆游【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诵读、翻译词句。

2.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能用手语和书面语的形式说出诗的大意。

3.感悟诗的意境。

①若许:如果这样。

②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课前导学】一、学法指导:学习古诗词,重在读。

译读——翻译字词吟读——想象画面品读——体悟情感二、通过多种方式,了解陆游的有关资料。

三、解释下列词语:1.腊酒:2.足鸡豚(tún):豚:足:3.山重水复:4.柳暗花明:5.箫鼓:6.追随:7.春社:8.古风存:9.若许:10.闲乘月:11.无时:12.叩(kòu)门:三、翻译这首诗,并说出来。

四.朗读、背诵诗歌。

【课堂探究】1.吟读诗句,结合适中的叙写内容,说一说:你从诗句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品读诗歌,结合诗人游山西材的所见所闻,展开想象,描绘诗人春日出游,在农家做客的经历。

(写出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物、淳朴的风土人情)草长莺飞,春光明媚。

对于诗人陆游来说,这是一个美好日子……3.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春日,诗人在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的困惑之后,却又“柳暗花明”,意外地欣赏到一番优美的风光。

这是一种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体现在诗中就是哪一句话?生活中处处如此,当我们感到困惑时,总会突然见到希望。

你能举出一两件这样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吗?【课后练习】一、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农家朴实好客句子:。

2.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

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二、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回答问题: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答: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己亥杂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背诵全诗。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熟读全诗,思考下列内容。

1、走进作者龚自珍,代,家,家,这首诗选自。

2、了解题目:《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的诗集,作于公元1839年,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故称。

这年作者因为厌恶仕途,辞官返杭,后因迎接家眷,又往返一次,在往返的途中,写了315首绝句。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

3、解释重点词语浩荡:吟鞭:落红:三、合作探究1、这首诗中的离愁一词直接点明了诗人时的心境。

“”一词则写出了愁思的无穷无尽。

2、你从前两句诗中读出诗人离京时怎样的心境?3、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翻译、修辞、情感三方面赏析)四、巩固提高1、许多离退休老人自发组织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发挥自己的余热。

我们热情歌颂他们:,。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了诗人的志向,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登幽州台歌》导学案参考答案: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

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的境遇,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3、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诗人想到宇宙浩大,个人渺小,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内心无限感慨,涕泪纵横。

“独”字,正是诗人寂寞、凄凉、苦闷的心境。

4、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

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课堂练习:一、按要求填写。

1、诗歌中抒发诗人对明君的渴望之情的诗句是:前不见来者,后不见古人。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独怆然而涕下。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C、第四句用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D、后两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是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营造出一种苍茫孤独的意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