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

第一节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插花艺术自古以来就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也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创造无穷的艺术魁力与生活乐趣,她与其她姐妹艺术一样,也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均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与经济状况,因此,她的产生与发展也必受社会经济、民族意识、时代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插花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西方与东方两大流派明显的区别与特色。

东方人性情稳重内向、委婉含蓄,艺术境界寓意隐含,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插花的创意与表现手法上,其特点与风格可以用真、善、美、圣这四个字来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传统的东方民族酷爱自然、崇尚自然,对自然之美最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点,就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讲求“物随原境”。

“形肖自然”,这就是中国国画与插花艺术的理论基础。

即所表现的景观需符合万物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含有明显的人工痕迹。

正如袁宏道在书中所论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的境界。

这样,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观察与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其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审美,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与表现,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与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灵的感染力,这就是传统东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传统的东方插花又被称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而儒家美学思想就是以“善”为宗旨,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善”为核心,在这种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花卉也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讲求材必有义,义必吉祥,如生活中人们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此象征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品格,取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脱俗。

用玉兰、海棠、牡丹、桂花来衬托“玉堂富贵”,用象征、寓意、谐音的技巧,营造一种含蓄与谐的氛围,以借花明志、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使作品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这就是传统东方插花所特有的风格。

三、艺术之“美”插花创作中的艺术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构思美与整体艺术美。

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线条造型。

如梅花因其横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态美,雅而不艳、幽香远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严寒的内涵美而成为传统艺术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气脉相连。

如“画苑布置为妙”,“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作品的色彩创意追求统一与谐的色彩效果,力求艳而不俗、雅而不淡,据环境与创作的需要,色彩或绚丽、或素雅,使人的视觉感受明快而亮丽,清新而自然。

传统的艺术插花在造型上不求规则化,在情势上任由发挥,以达明示主题为度,外形轮廓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为主题服务就是造型创作的源泉。

对花明志、借花舒怀,创作具有诗情画意、包含自然美与人文美的作品,就是艺术插花创作的宗旨。

将花的形体美与人的构思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神形兼备,具有内涵美、神韵美,这就是东方插花艺术所独具的艺术美。

整体艺术美就是指插花作品各创作环节之间、各创作要素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的有机配合所产生的综合艺术效果。

即通过插花创作,同时创作一个高雅、浪漫、与谐的环境空间,产生一种环境艺术美。

这就是艺术插花的最终目的。

四、“圣”洁之尊艺术就是神圣的,艺术创作亦就是神圣的,东方人认为花卉就是神圣的,以一种崇敬的心惰去对待她,以花悟道、修身养性,使插花也有一种神圣感,讲求“心正花正”,进而“花正心正”。

以自然之美来正人之心态,来怡情娱趣,这就是真正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东方人采用写实、写意或二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花卉的姿态美、布局美、色彩美与意境美,就是一种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艺术美。

她不仅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也就是一种精神享受过程。

第二节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艺术插花创作要做到有形、有色、有意境,就必须了解创作素材的特性,也必须掌握各种形式的创作要求与技巧,才能插出有特色的作品来,东方传统的插花以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美见长,故也称为自然式插法,创作时除了按照造型的基本原理以外,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使作品更加合理、新颖、别致。

一、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这就是自然式插花的基本要求与主要特征。

作品的统一整体效果也以此为依据。

创作中要考虑草木花卉生长的自然形态,使作品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界。

1、起把紧:自然草木的发芽与生长,都就是由一点向周边扩展的,所以插花时,各枝条的基部插口应集中靠拢,如一株生长着的植物,这样才能显示其自然生机。

如松散交叉就像杂草丛生,既无生气也失美感。

日本插花,也就是从这个意念出发,强调“点”的插法。

2、表现花材自然美:如潇洒飘逸的柳枝,创作中如使其聚集成丛,有违天意则失去其魅力;表现梅花时,不表现其横斜疏影的姿态,就等于失去了梅花的自然美;竹子的美则在于其挺拔刚劲的气势,若创作中倾斜使用,就丧失了她的内涵美,插花对素材的应用,就是一个源于自然、取于自然、依于自然、再现自然的过程,一切以自然为本,就是自然式插法创作的先决条件。

3、花型也符合植物自然形态:自然式插法的花型所分的直立、倾斜、下垂等型式,也就是根据植物自然形态而定的。

植物生长有向阳性,直立型插花有如阳光在正立方,所有枝叶方向都向上,倾斜型插花有如阳光位于斜上方,放花叶倾向一侧,下垂型则适于蔓性枝条,向下悬垂。

二、借鉴同类艺术创作的艺术手法插花艺术就是集造型美、色彩美、内涵美、意境美为一体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传统的中国插花艺术理论就是借鉴中国国画的画理与书法的结构综合发展而生,故诸如开合、起伏、刚柔、虚实、藏露、层次等多变的创作手法,亦就是插花艺术创作的根源。

(一)重视线条的应用插花素材中的线形材料能使作品产生动感,使作品有延伸的余地与空间,东方艺术插花向来十分注重线形材料的表现力,认为线形材料更有情趣、更富生气、更能抒发情感。

所以传统的插花经常用木本枝条作为主要花材,运用枝条的不同形态表现不同的外延美与内涵美,或气势刚劲,或纤细秀丽,或潇洒酣畅,或一泻千里,或婉蜒曲折,枝条所蕴涵的表现力给艺术插花以无穷的创造力,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更富于艺术表现力。

(二)高低错落,参差有致袁宏道所著《瓶史》中有“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高低疏密有如画苑布置方妙”。

这里所论及的“太繁、太瘦、高低疏密”就包含着传统的插花比例与位置关系问题,这个比例关系包括材料之间、材料与花瓶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的比例关系。

“太繁”,就就是花材众多,瞧上去比容器的体量大,显得上重下轻;“太瘦”,就就是花瘦于瓶,上轻下重,显得空洞而简陋,如何才能恰到好处?传统的插花就是很注重情感与意境的,因此,情意到达之处,任由发挥,故很难授予确切尺寸,但总体上应该这样掌握,雄壮有力的枝条可以短些,纤细飘逸的枝条可以长些,花朵色彩鲜艳便可少用,素淡的花朵可以多用。

传统插花的比例就是比较自由的,主要就是综合所有提供的条件,以在情感上得以表达,在视觉上感到均衡、与谐为度,这也就是传统插花艺术的奥妙之处。

袁宏道言“花之所调整齐者,以参差不齐,随意断续,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

所以插花的位置安排十分重要,不可太均匀对称,平齐成列,要高低俯仰,前后伸展,数量上宜单不宜双,形体上不可太单一,要有所变化,让人有景尽而意未尽之感。

(三)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插花中的虚就就是松、浅、模糊、空白,实就就是浓、重、密,刚就就是劲、硬、挺,柔就就是软、温、绵。

插花中没有虚实就没有画面,没有刚柔就没有深度,虚实配合好就有层次,刚柔搭配妙就有灵气。

插花时具体应该注意:1、疏密有致插花材料之间不可密不透风,这样会难以显露每朵花的特有风姿,所以花与花之间应有空位,或以小叶、碎花加以间隔,这就就是虚。

但也不要平均间隔.否则陷于呆板。

焦点与下部位置可较密集,上部空间与外围则宜稀疏,有疏有密才显灵性,故有上疏下密、上散下聚之说。

2、浓淡适宜花色太浓时宜用浅色小花使之淡化,材质太硬太重时,则宜加些轻柔的枝叶使之柔与,这些都就是虚实、刚柔的运用手法。

3、留空白留空白就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就是中国式插花布局的一个手法。

空白出余韵,就是情势流动之处,在材料的疏密之间、参差错落之间留有空白,使人感到有一种情势从中油然而生。

或喷奔而出,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与余地,使作品有充分的伸展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展示无限的内涵,景尽而意未尽。

例如盆景式插花,一侧布置插花,另一侧大片留下空白,使人有观赏与想像的余地,给人以无穷无尽之感。

这种构图手法,一直广泛应用于中国的艺术领域,也影响着传统的插花艺术。

(四)呼应关系传统插花艺术的构图采用了呼应的手法,使其造型更加优美完整,内容更集中。

呼应主要就是指情势上与色彩上的呼应,注意花材的方向性,使材料在俯仰之间、顾盼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浑然融为一体,从而生机勃勃,开合自如。

切忌花叶背面相对,各朝一方,互不呼应,这样,作品就失去整体统一性。

(五)对比关系沈复论插花:“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这就就是一种动与静的对比手法。

对比有高低、疏密、大小、虚实、色彩的对比等等。

通过对比,可以使素材之间互相比较,各自突出,或可以使得作品的精华部分得以强调,有对比才能使插花的构图显得生动活泼,不致平铺直叙,这也就是传统插花艺术里常用的技法,也称为“破”,如直者以曲破之,横者以竖破之,圆者以长线破之,所谓“破正求奇”。

(六)宾主关系插花时要确立宾主关系,可使主题更为集中,避免因主次不明而造成散漫。

主,就是作品的中心内容。

一个作品不可能有太多的内容,否则杂乱无章,无所适从。

作品的主题就是通过素材、构图、构思、色彩诸多要素来表达的,中国式的插花,无论花朵、叶子、枝条或山石等都可以作为主体,只要就是颜色比较突出,或分量比较重,或放于比较瞩目的地方,都可以处理为插花主体,并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体。

而宾则处于衬托的地位,无论从色彩、趋向,都就是把主摆在显要的地位为目的。

三、讲来意境,寓意于花,更赋命题(一)意境意境,就是艺术家审美的再现,就是与生活形象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达无限而深远的内涵。

有景外之景,意外之意。

需要指出的就是,插花创作被称为艺术创作,就就是因为作品内涵之深远,意境之深遂。

《瓶史》中论及“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而口不能言,口能言之而意又不解,划然示我意象之表也”,也就是对插花艺术的肯定。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并高于自然,善于利用自然花材的美来娱人、感人。

不仅注重花材的形体美与色彩美,而且更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

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与遐思,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这就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她插花中所没有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