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晚唐词人..

中晚唐词人..


《忆秦娥》的内容

1 思妇望归说 认为词中所写的,是一位思妇于暮色苍茫之 中,独立玉阶远眺时一刹那的情思。 词中的绵绵情意,在这绵远悠长旅程的急切 盼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 羁愁思归说 认为词作写的是客子思归,其中又透露出人 生穷途无归的迷茫与苦闷,极耐人寻味。

《忆秦娥》的艺术特色
忆秦娥
宋· 李之仪
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 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 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忆江南
白居易二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的其他词作




春去也——刘禹锡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唐贤为词,往往丽 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刘梦得《忆江南》 “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 游一派。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作伤春词 者,多从送春人着想。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 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 春犹如此,人何以堪! 沈雄《古今词话》:“春去也”云云,刘 宾客词也。一时传唱,乃名为《春去也》曲。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婉丽。
清湘词二首ຫໍສະໝຸດ 刘禹锡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 妃何处所, 零陵香草雨中收。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 闻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注释

1.此二首当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 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 湘水。 2.九疑:即九疑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南, 相传舜葬于此。 3.零陵:古地名,在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南。《史 记· 五帝本纪》: 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 陵 "。 4.《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 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 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 【甲戌眉批:又从宝玉目中细写一黛玉,直画一美人图。】 与众各别: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大心偏。我是 曲江(在长安)临池柳,着人折了那人攀, 恩爱一时间。
《望江南》——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 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 人。

中晚唐文人词



李白、白居易、刘禹锡、 温庭筠 中唐词的特点——小令居 多,接近民歌 晚唐词走向成熟——
李白——菩萨蛮



春过也,笑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 无辞竹叶醉樽前。 惟待见青天。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①多谢:殷勤 致意的意思。 ②袂(mèi): 衣袖。 ③浥(yì ): 沾湿。④颦 ( pí n):皱眉。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 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人 。 汉族, 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 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 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 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苏小小墓
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墓 李贺 注解




《乐府广题》:“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 齐时人。 古乐府《苏小小歌》:"我乘油壁车,郎骑青骢 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方舆胜览》:"苏小小墓在嘉兴县西南六十步, 乃晋之歌妓。今有片石在通判厅,题曰苏小小 墓。“ 李绅《真娘墓诗序》:"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 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评析




这是刘禹锡拟民歌体之作。 诗中叙写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的故事。 这个生离死别的故事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悲剧 色彩,因而诗人也着意渲染其忧思伤感、哀 怨凄凉的情调。 诗人充分利用潇湘地理风物,婉转复沓,深 得民歌一唱三叹之妙。
调笑四首

王建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 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胡蝶,胡蝶,飞上金花枝叶。君前对舞春风, 百叶桃花树红。红树,红树,燕语莺啼日暮。 罗袖,罗袖,暗舞春风依旧。遥看歌舞玉楼, 好日新妆坐愁。愁坐,愁坐,一世虚生虚过。 杨柳,杨柳,日暮白沙渡口。船头江水茫茫, 商人少妇断肠。肠断,肠断,鹧鸪夜飞失伴。
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注释

①忆秦娥,词牌名。唐、五代的词,多数只有词牌名,不另拟 题目 ②“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暗用《列仙传》上仙人 箫史 教 秦穆公女 弄玉 吹萧,引来 凤凰的典故。咽:呜咽,形容萧声凄凉。 秦娥:这里借指秦地(陕西一带)的女子。 ③灞陵:在长安东郊,是汉文帝的陵墓,附近有灞桥,汉唐时 代送旅人东行,到此折柳道别。 ④伤别:因为离别而伤心。 ⑤乐游原:在长安东南郊,地势很高,登上可望全城,是游览 胜地。 ⑥残照:夕阳 ⑦陵阙:陵,帝王的陵墓。阙,墓前的楼观。

忆秦娥 思秋
李白
乐游原上清秋节, 箫声咽, ⊙○⊙●○○▲ ○⊙▲ (仄韵) 咸阳古道音尘绝。 秦娥梦断秦楼月。 ⊙○⊙●○○▲ ○○⊙●○○▲ (协仄韵) 音尘绝(叠三字) ○○▲ 秦楼月, 西风残照, ○○▲ (叠三字) ⊙○⊙● 年年柳色, 汉家陵阙。 ⊙○⊙● (句) ●○○▲ 灞陵伤别。 ●○○▲ (协仄韵) (○平声 ●仄声 ⊙可
刘禹锡名句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竹枝——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民间词的特点



形式上——体制的不稳定,语言的俚俗(有 衬字,有和声,有双调,字数不定,平仄不 拘) 内容上——浓厚的生活气息。(描写对象看, 时政大事,民生疾苦,战争动乱,贫富不均, 闺房调戏; 地域上看,边塞,京城,五湖,草原都有; 从人物看,有农民,有书生,有思妇,有歌 妓,有游子)
民间词举例

长相思 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宴桃源 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见了又还休, 愁却等闲分散。 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乱 宴桃源 频日雅欢幽会,打得来来越杀。说著暂分飞, 蹙损一双眉黛。 无奈,无奈,两个心儿总待。
忆江南——刘禹锡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 一别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 短亭。


伪作公案——根据词的发展,不可能是盛唐,甚 至也非中唐和晚唐之作,应该出自北宋人之手。 作伪目的——让这两篇作品更出名,得以流传。
词人以画笔在广漠的平林上抹出牵动愁思的如织 暮烟。画面的静景带有动势,暗藏着时间在瞬息
中晚唐词的阶段

一是敦煌曲子词阶段

二是文人小令阶段 三是花间词阶段

敦煌曲子词
词的原始和朴素形态--中晚唐五代民间 词--代表就是敦煌词 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承认他们的竹枝词是学 习民歌而作的。 如白居易的《杨柳枝》: “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西风——陵阙”两句: “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1. 笔调清疏淡雅、自然天成。 2. 运用朦胧错综的描写手法,造成词境时空 的惝恍迷离。 3. 导情入景,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致 入微。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yè)。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忆江南——刘禹锡 评解
这首词,作者曾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 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词中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 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 有无限依恋之情。 诗人通过拟人化手法,不写人惜春,却从春恋人 着笔。 杨柳依依,丛兰洒泪,写来婉转有致,耐人寻味。 这首小词,抒发了惜春、伤春之情。 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