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上)授课提纲:一、教学概述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三、教学过程授课讲稿:PPT1大家好,我是众学考研工作室的小老师珍珍学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呢,是教学,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多,我们也是根据书上的章节情况,分成了上中下,三个部分的内容来进行讲解的。
PPT2我们将会从教学概述\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教学过程三个部分来进行。
PPT3首先来看第一部分,教学概述。
这部分主要是要以名词解释题的形式进行准备。
PPT41、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作为这个活动的中心并贯穿于这个活动的始终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认识和形成能力。
PPT5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施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它工作,建立学校的正常秩序。
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途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具体体现在: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进行传授知识的活动,因而通过教学能较简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有力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使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能在较短时期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从而促进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按预期的要求发展,因而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的主要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即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所以只有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确保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要求,教学要促进学生智力的提升,体力的强健以及创造才能的发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高尚的社会主义品德、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也是青少年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教学的性质与方向。
PPT6第二部分,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PPT7看PPTPPT8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三个代表人物夸美纽斯主张人人都是需要教育的,一切儿童不分男女不分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学习,受到包括科学,艺术,语文,德行与虔信等方面的周全的,泛智教育。
他认为教学应该把一切只是教给一切人类。
那俺们卢梭呢,就是反应的是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反对不平等的封建教育制度,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卢梭认为呢,儿童生来一无所有,长大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儿童的这种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受之于人或受之于物,儿童的才智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了,是自热的教育,别人教给儿童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儿童对影响儿童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赫尔巴特的思想呢,主要是认为教育的教育性原则。
PPT9这里需要加以强调的一点,就是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他要求教师要善于传授知识\掌握知识的科学,他认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可以分解进行的,因为较大的构成部分是由较小的构成部分组成的,所以教学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进行,在每一个最小的构成部分中都可以区分出几个阶段,即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他还认为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为了保持心灵的一贯性,在教学的每一个最小的组合中,都要注意学生的专心活动与审视活动。
因此,他提出了与教学过程地阶段相对性的学生心理活动的四阶段:注意\期望\要求和行动,在教学当中,教学活动与心理互动这两种活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明了:有的翻译为清楚,由教师传授新教材,应尽量讲的明了\准确,让学生看清楚各个事物,并和学生意识中已有的观念进行比较。
教师主要采用提示教学,辅之以演示\直观,并消除认识上的混乱。
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静态的专心活动中,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
以高度的注意集中精力于细心观察,用心听讲,明了新观念,明了新教材联合:有的翻译为联想,引导学生将新获得的观念与已有的观念产生联系,在各种联系中品尝着联合的新知。
教师应采取分析教学和谈话的方法,以引起联合,这时期学生主要是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中,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期待”,期待能获得联合的结果。
系统:经过联合,新旧观念与知识产生了联系,但是还是不够系统,严密,未能突出主要,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揭示规律,寻求正确结论,教师可采用综合与归纳的教学,形成概念\定义\定理,需要学生静态的审思活动。
方法:有的翻译为应用,引导学生将系统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学生通过作业,自己写作与修改可以得到方法的思考练习。
学生表现为动态的审视活动,其心理特征是行动。
PPT10看PPTPPT11看PPTPPT12看一下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看PPT。
其实这些阶段被简要的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
PPT13我国新时期教学过程性质的论争认识说,这个指的是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为教学归根到底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动地认识世界,提高自我的过程。
学生的智力,体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都是离不开知识的掌握,都要受认识规律的制约。
获取文化知识的认识活动是教学过程的基础,这是任何人都承认的,发展说,这个呢就是认为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等全方面的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品德的发展虽然是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认识过后才能不能包括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发展过程是比认识过程更为根本的过程。
交往说,这个呢认为教学的实质就是交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沟通,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交往轮超越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倡导自由民主,相互理解和关爱的人际关系。
主张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师生知识间的沟通,互动,写作和教学成果经验的分享。
多质说,是指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多质性的过程。
主张系统论的观点全面分析其不同层面的本质。
价值说,认为教学过程是价值主体追寻和实现价值目标而展开的活动过程,是为了取得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过程。
PPT14第三部分教学过程PPT15(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为何是认识过程?人类社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由年长一代不断将在劳动与社会交往等方面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以保障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教学正是年长一代为了有目的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以经验、知识促进他们成长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活动。
所以:(1)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基本而特有的活动;(2)教学中的交往活动是围绕认识活动进行的;(3)教学中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并使其符合社会价值标准与目标的活动则是在相关的认识与交往活动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
在教学中,无论是由教师向学生作知识的传授,或是引导学生去探究与发现新知,均离不开有目的地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学习、运用与传承,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认识与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因此,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为何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作为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1)教学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体认识活动,而是社会群体性的有目的有组织的认识活动。
它离不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离不开人们的共同生活。
教学过程以社会交往为背景。
尤其是个体最初的学习与认识,例如对实物及其名词概念的认识就是在交往中发生与发展的。
人们对语言的掌握,对通过语言文字授受的经验、知识的掌握,均有赖于人们交往与沟通的共同生活经验。
所以,有目的地进行的教学也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并通过社会交往与联系社会生活来帮助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与社会价值。
(2)教学还以交往、沟通、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循序渐进地学习与运用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常常有意识地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进行问答、讨论、交流、互助,以便学生获得启发、进行思想碰撞与反思、集思广益与加深理解,并学会应用,使教学中的认知活动进行得更加生动活泼而有效。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运用交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进行认知,而且还运用交往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感染与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思想情趣的坦诚沟通,以便激起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上的共鸣,智慧与志趣的共享,从而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培养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进行交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追寻与实现价值增殖目标的过程。
其中,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进行认识及交往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与基础的活动;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价值目标实现则是在这个认识及交往活动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要使教学过程强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自觉地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就应当使教学成为教育性教学和发展性教学,这是现代教学的追求与特点。
赫尔巴特早在19世纪便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以后一直成为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它要求教学内容应有丰富的价值内涵,教学过程应有激情的价值追寻与叩问,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深受启示、熏陶与教益。
20世纪60年代,教育界日益重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性教学理念便应运而生,成为现代教学又一个令人关注的热点。
赞科夫、布鲁纳等都很注重适当提高教学的难度与挑战性,使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PPT16(3)三、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过程,因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是教学过程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