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房间气流组织
孔板可用胶合板、硬性塑料板或铝板等 材料制作。
(四)喷射式送风口
❖(四)喷射式送风口 喷射式送风口是一个渐缩圆锥形矩管。
它的渐缩角很小,风口无叶片阻挡,噪声 低,紊流系数小,射程长,因此适用于大 空间公共建筑,如体育馆、电影院以及大 的生产车间等场合。
(五)旋流送风口
❖(五)旋流送风口----图5-7 由出口格栅、集尘箱和漩流叶片组成。
❖1、射流定义及分类
射流:空气经喷嘴向周围气体的外射流动。
分类:
流态
层流 紊流
空间大小
自由 受限
送风温度与 室温的差异
等温 非等温
喷嘴形式
圆射流 扁射流
2、过程分析及计算
(1)射流的发展
* 自由射流分为三段:极点,起始段,主体段。 * 在射流理论中,将射流轴心速度保持不变 的一段称为起始段,其后称为主体段。空 调中常用的射流段为主体段。 * 由直径为的喷口以出流速度射入同温空间 介质内扩散,在不受周界表面限制的条件 下,则形成如图5-1所示的等温自由射流。 空调中常用的射流段为主体段。
确定送回风口型式、 尺寸及布置
计算送风射流参数,使工作 区的风速和温差满足设计要 求
§7-6 气流组织的设计
对于工作区的温湿度、清洁度的要求,一 般依据舒适性空调或工艺性空调提出的参数确 定。对于工作区的流速我国现行的“采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规定:舒适 性空气调节室内冬季风速不应大于0.2m/s;夏 季不大于0.3m/s,工艺性空气调节工作区风速 宜采用0.2~0.5m/s。
三﹑平行射流的叠加
两个相同的射流平行地在同一高度射出,当两 射流边界相交后,则产生互相叠加,形成重合 流动。总射流的轴心速度逐渐增大,直至最大, 然后再逐渐衰减直至趋于零。对于单股射流的 速度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描述。
三﹑平行射流的叠加
§5-2 回风口空气流动规律
排(回)风口的气流流动近似于流体力学中 所述的汇流。汇流规律性是在距汇点不同距离 的各等速球面上流量相等,因而随着离开汇点 距离的增大,流速呈二次方衰减,或者说在汇 流作用范围内,任意两点间的流速与距汇点的 距离平方成反比。参看图5-6
2、过程分析及计算
(1)射流的发展
2、过程分析及计算
(2)射流主体段轴心速度的衰减
说明:
X----射流断面至 喷嘴间的距离
X0----射流断面至 极点间的距离
a----送风口的紊 流系数,直接影响 射流的发展快慢,
取决于风口的形式
表5-1
风口型式
不同风口的a值 紊流系数a
圆射流 平面射流
收缩极好的喷口
如散流器。 ✓2、轴向送风口:气流沿送风口轴线方向送
出。 ✓3、线形送风口:气流从狭长的线状风口送
出。 ✓4、面形送风口:气流从大面积的平面上均
匀送出。
一、送风口的种类
B、送风口的 型式及特点
侧送风口 散流器 孔板送风口 喷射式送风口 旋流送风口
(一)侧送风口
❖侧送风口 在房间内横向送出气流的风口叫侧送风
口。这类风口中用得最多的是百叶风口, 其百叶活动可调,仅能调风量也能调方向。 为了满足不同的调节性能要求,可将百叶 做成多层,每层有各自的调节功能。除百 叶送风口外,还有格栅送风口和条缝送风 口。这两种风口可与建筑装饰很好的配合。
各种送风口型式
各种送风口型式
各种送风口型式
(二)散流器
散流器是 安装在顶棚上的送风口。自上而下 的送出气流。有盘式散流器,气流呈辐射状送出, 且为贴附射流;有片式散流器,设有多层可跳散 流片,使送风呈辐射状,或呈锥形扩散。还有流 线型、送吸式散流器。
ux随x增大而减小,
* 若要增大射程x,应提高u0、d0,减小a
* 若要使射流扩散角θ增大,可以选a值较大 的送风口
二、非等温自由射流
定义:射流出口温度与房间温度不相等 分类:冷射流(送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
热射流(送风温度高于室内温度) 1.轴心温差计算公式
式子5-7
二、非等温自由射流
1.轴心温差计算公式
跨度大小,可以布置成单侧送、单侧回,和双侧送、
双侧回。
①速度场和温度场都趋于均匀和稳定,因此 能保证工作区气流速度和温度的均匀性。
优点
②工作区处于回流区,故而排风温度等于室 内工作区温度。
③由于侧送侧回的射流射程比较长,射流来 得及充分衰减,故可加大送风温差。
侧送侧回的室内气流分布(a)
侧送侧回的室内气流分布(b)
(一)、非等温贴附冷射流的计算(图5-3)
1、射流轴心速度
贴附射流轴心速 度的衰减比自由 射流慢
(一)、非等温贴附冷射流的计算
2、贴附长度xl
集中式射流
x1 0.5z exp k k 0.35 0.62 h0
F0
扁形射流
x1 0.4z exp k
k 0.35 0.7 h0 b0
(二)、受限射流的几何形状(图5-4)
第五章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
回顾:
得热量
被调对象
冷负荷
选择
系统形式
空气处理设备类型
风道设计
气流组织
概述
经过处理的空气送入被调节的区域(房间或空 间),在与周围空气进行热质交换的同时,应使受 控区域内的温度、湿度、清洁度和空气流动速处于 合理的数值范围内,并以不同的方式从被调节对象 排出等量的空气,保持空气量平衡。为了使送入的 空气合理分布,有效的控制既定区域内的空气流动, 就需要了解并掌握空间的空气分布规律,不同的空 气分布方式和设计方法。
除贴附射流外,空调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可能对 射流扩散构成限制。在有限空间内射流受限后的运动 规律不同于自由射流。在有限空间内贴附与非贴附两 种受限射流的运动状况。由图5-4可见,当喷口处于 空间高度的一半时(h=0.5H),则形成完整的对称 流,射流区呈橄榄形,回流在射流区的四周。
(二)、受限射流的几何形状(图5-4)
影响气流组织的因素
送风口位置及型式 回风口位置及型式
影响最重 要的因素
房间几何形状 室内的各种扰动
送风对流参数:
送风温差△t0 送风口直径d0 送风速度v0
§5-1 送风口空气射流
❖由送风口射出的空气射流,对室内气流组 织的影响最大。
温差、边界 条件等 送风口空气射流 的流动规律
等温自由 射流
一、等温自由紊流射流
kv=σv/vp σv =(Σ(vp-v)2 /n)1/2
σv –各测点温度的均方根偏差
vp= Σv/n–速度平均值
一、技术指标
❖2、有效温度差
θ=(t-tn)-m(v-vr)
tn:给定的室温 vr:停滞区的流速 t、v:测点的参数 m:与单位风速效用相当的温度值 一般θ在-1.72~+1.1之间
概述
空调房间内的空气分布与送风口的型式、数量和位 置,排(回)风口的位置,送风参数(送风温差⊿t0, 送风口速度u0),风口尺寸,空间的几何尺寸及污染 的位置和性质等有关,由于影响空气分布的因素较多, 加上实际工程中具体条件的多样性,采用只靠理论计 算确定室内空气分布状况是不够的,一般要籍助于现 场调试,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回风口要求应有调节风量的装置。
各种回风口型式
各种回风口型式
§5-4 气流组织形式
按照送、回风口 布置位置和型式 的不同
侧送侧回 上送下回 中送上下回 下送上回 上送上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侧送侧回
❖ 侧送风口布置在房间的侧墙上部,空气横向送出,气 流基本吹到对面墙上后转折下落,以较低速度流过工 作区,再由布置在侧墙下部的回风口排出。根据房间
当Ar=0时,为等温射流;︱Ar︳<0.001时可按 等温射流计算; ︱Ar︳>0.001时非等温射流 计算
* Ar表征浮升力与惯性力之比,随送风温差 (T0-Tn)的提高而增大,随射流出口速度u0 的增加而减小。
三、受限射流
受限射流又分为:贴附和非贴附两种受限射流的运动 状况。 贴附于顶棚的射流流动,称为贴附射流;反之则为非 贴附射流。 常见的为贴附射流。
侧送侧回的室内气流分布(C)
侧送侧回的室内气流分布(d)
2. 上送下回
❖孔板送风和散流器送风是常见的上送下回形式。
特点
* 孔板送风和密布散流器送风,可以形成 平行流流型,涡流少,断面速度场均匀的气流 。 对于温湿度要求精度高的房间,特别是洁净度 要求很高的房间,是理想的气流组织型式。
* 这种形式的排风温度也接近室内工作区平 均 温度。
概述
概述
概述:不同的空气流动状况有着不同的空调效 果。 任务:合理的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使室内空 气的温度 、湿度能更好的满足工艺要求和符合 人们的舒适感觉。
意义:气流组织直接影响室内空调效果,是关 系着房间工作区的温湿度基数、空调精度及区 域温差、工作区的气流速度、清洁程度和人体 的舒适感觉的重要因素,是空气调节的一个重 要环节。
上送下回的室内气流分布(a)
上送下回的室内气流分布(b)
上送下回的室内气流分布(c)
3. 中送下、上回
对高大房间来说,送风量往往很大,房间上 部和下部的温差也比较大,采用中部送风, 下部和上部同时排风,形成两个气流区,保 证下部工作区达到空调设计要求,而上部气 流区负担排走非空调区的余热量。
回风口空气流动规律(图5-6)
§5-3 送回风口型式
送风口的型式及其紊流系数的大 小,对射流的发展及流型的形成都有 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气流组织 时,根据空调精度、气流型式、送风 口安装位置以及建筑装修的艺术配合 等方面的要求选择不同的送风口。
各种送风口参看表 5-2。
一、送风口的种类
A、按送出气流型式可分为四种类型: ✓1、辐射型:送出气流呈辐射状向四周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