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底线”强化“红线”决不触碰“高压线”
今年6月是第十三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月,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在计划经过学习宣传、自查自纠、专项整治、应急演练、隐患排查、制订措施、贯彻落实等阶段的工作后,以达到思想重视,行动主动,制度严格,管理常态的目的。
在学习宣传过程中我认为需搞清楚“底线”、“红线”、“高压线”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所谓“底线”是指人们对任何事情的最大容忍度。
如:在球赛中的底线就是你在进攻和防守中裁判可以容忍你继续比赛的最大程度。
和边线一样,超过了这条线,你的控球权就要交给对方了,或者就要失分了。
安全生产中的“底线”应为安全操作规程,一旦违犯操作规程,就可能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有“做最坏的打算,谋最好的结局”的安全生产“底线思维”。
有了“底线思维”,企业管理者可以设想企业处于安全隐患包围中,然后针对设想的安全隐患逐一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安全隐患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带着问题开展安全检查,把安全形势考虑得复杂一些;把安全问题考虑得严峻一些;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遇到安全突发事件能冷静处理,积极应对,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安全管理的“底线”是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如果突破这条“底线”,就会演变成安全事故。
“亡羊补牢”的代价是羊的丢失,而安全事故的代价则是生命的陨落和财产的损失。
所谓“红线”就是不能容忍、不可逾越的“底线”。
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础位置的控制线。
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
要想做到不逾越安全“红线”,就必须增强“红线意识”,把“红线意识”当成是原则,不能突破;当成是标准,不可降低;当成是责任,不要逃避。
意识控制行为。
安全的“红线意识”靠制度建设来强化,而安全生产的执行力靠“红线意识”来提升。
所谓“高压线”,单从行业角度讲是指电压超过380伏以上的输变电线路。
但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人们常把安全比作“高压线”,以引起人们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并由此来达到人、机具及人和机具构成的环境三者处于协调、平衡状态,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安全就不存在了。
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建设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和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使安全生产潮着“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管理阶段发展,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守“底线”、保“红线”、决不触碰“高压线”。
撰稿:祁国臣
201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