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练习试题(含解析)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鲜花运输途中需喷洒高锰酸钾稀溶液,主要是为鲜花补充钾肥B. 牙膏中添加的SrF2、NaF提供的氟离子浓度相等时,它们防治龋齿的作用相同C. 自来水厂用明矾净水,用Fe2(SO4)3或ClO2均能代替明矾净水D. 变质的植物油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植物油发生了加成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高锰酸钾可防止鲜花衰败,则鲜花运输途中需喷洒高锰酸钾稀溶液,主要是为鲜花保鲜,与补充钾肥无关,故A错误;B.防治龋齿的有效成分是氟离子,则在牙膏中添加SrF2、NaF等均能防治龋齿,当提供的氟离子浓度相等时,它们防治龋齿的作用是相同的,故B正确;C.ClO2具有强氧化性,不能水解生成胶体,自来水厂不能用其代替明矾净水,可用Fe2(SO4)3代替明矾净水,故C错误;D.变质的植物油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植物油发生了氧化反应而变质,故D错误;答案选B。
2.下列实验及检验方法合理..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故A错误;B.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浓度较大的硫酸,不能直接向其中加水,应该将混合物倒入水中,故B错误;C.滴加BaCl2溶液后 BaCl2分别和AgNO3和Al2(SO4)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硫酸钡沉淀,现象基本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D.经四氯化碳萃取后的氯水中不含有氯气,但仍能使干燥的红布条褪色,可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氯气,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式:将饱和FeCl3溶液加入到沸水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注意加碱会生成沉淀而不是胶体。
3.用N 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用铅蓄电池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时理论上铅蓄电池中消耗氢离子数目为4N AB. 1L0.1mol·L-1NH4Cl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小于0.1N AC. 3.0g由葡萄糖和冰醋酸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 AD.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氯化氢,断裂化学键的总数为2N A【答案】A【解析】【详解】A.以铅蓄电池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22.4L H2(标况),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铅蓄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PbO2+2e-+4H+=Pb2++2H2O,可知消耗4mol的氢离子,所以理论上铅蓄电池中耗氢离子个数为4N A,故A正确;B. 1L0.1mol·L-1NH4Cl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L×0.1mol•L-1=0.1mol,所以氮原子数等于0.1N A,故B错误;C.葡萄糖和冰醋酸最简式均为CH2O,故3.0gCH2O的原子数=3.0g30/g mol×4×N A=0.4N A,故C错误;D.当反应生成2molHCl时,断裂2mol化学键,故当生成标况下22.4LHCl,即1molHCl时,断裂1mol化学键,即N A个,故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及应用,明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计算公式,熟悉相关物质的结构组成和电化学原理是解题关键,如C选项可以利用最简式简便运算,A选项注意两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相等。
4.能使溴水褪色,含有3个甲基,其分子式为C6H11Br的有机物(不考虑立体异构)共有()A. 10种B. 11种C. 12种D. 13种【答案】C【解析】【分析】按照“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考虑邻间对”顺序书写烯烃C6H12的一溴取代后能含有3个甲基碳链结构,再讨论含有3个甲基的一溴代物的种类。
【详解】烯烃C6H12的一溴取代后能含3个甲基碳链结构有:(CH3)2C=CHCH2CH3、CH3CH=C(CH3)CH2CH3、(CH3)2CHCH=CHCH3、CH2=C(CH3)CH(CH3)2、(CH3)2C=C(CH3)2、(CH3)3CCH=CH2,含有3个甲基的一溴代物的种类分别为2、2、3、2、1、2种,共12种。
故选C。
5.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
Y和R同主族,可组成共价化合物RY2,Y和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5℃时,0.1mol/LX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pH=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Z与Y、Z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完全相同B. Y、Z、W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显碱性C. 简单离子的半径:Z﹥R﹥W﹥YD. 因非金属Y﹥R,所以X与Y组成化合物沸点低于X与R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Y和R同主族,Y处于第二周期,R处于第三周期,可组成共价化合物RY2,则Y为氧元素,R为硫元素,RY2为SO2,W 的原子序数大于硫元素,故W为Cl元素,Y和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6=1,处于第ⅠA族,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故Z为Na元素,25℃时0.1mol•L-1X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pH为1,属于强酸,则X为氢元素;A.Z与Y可以形成Na2O、Na2O2,前者含有离子键、后者含有离子键、共价键,而Z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只含有离子键,故A错误;B.Y、Z、W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NaClO等,NaClO溶液中次氯酸根水解,溶液显碱性,故B正确;C.Y、Z、R、W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S2-、Cl-、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Cl->O2->Na+,故C错误;D.X与Y组成化合物为H2O、H2O2,X与R组成的化合物H2S,前者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硫化氢,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位置结构性质关系6.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图1表示1 LpH=2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至V L,pH随lgV的变化B. 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变化的曲线,图中温度T2>T1C. 图3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中,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H2起始体积分数(N2的起始量恒定)的变化,图中a点N2的转化率小于b点D. 图4表示同一温度下,在不同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BaO2(s)2BaO(s)+O2(g),O2的平衡浓度与容器容积的关系【答案】C【解析】A、CH3COOH是弱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加水稀释时电离程度增大,但离子浓度是减小的,若溶液体积增大10倍,c(H+)不能减小为原来的1/10,所以pH也不能增大1,故A错误;B、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电离出的H+和OH-浓度增大,所以图象中的温度为T1>T2,所以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N2的起始量恒定时,随H2量的增加,N2的转化率增大,所以a点N2的转化率小于b点,故C正确;D、容器体积的增大,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该平衡正向移动,O2的平衡浓度是增大的,所以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7.在100mL K2CO3与K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CO32-、HCO3-、AlO2-、Al3+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溶液中:c(HCO3-)+c(H2CO3)+c(H+)=c(OH-)B. b点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c(HCO3-)>c(CO32-)>c(OH-)C. c点溶液中:c(Cl-)+c(HCO3-)+c(H2CO3)+c(CO32-)=1.5 mol·L-1D. d→e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答案】B 【解析】【分析】第一阶段,在100mL K2CO3与K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首先发生反应AlO2-+H++H2O═Al(OH)3↓,a点为K2CO3、KCl溶液;第二阶段,AlO2-反应完毕,开始发生反应CO32-+H+═ HCO3-,b点CO32-、HCO3-的物质的量相等,但是水解程度不同,CO32-水解能力大于HCO3-。
由图可知c点CO32-反应完毕,c点为KHCO3、KCl 溶液;第三阶段,cd段:CO32-反应完毕,然后发生反应HCO3-+H+═CO2↑+H2O,由图可知d点HCO3-反应完毕,d点为KCl溶液;第四阶段,d→e的过程,发生反应Al(OH)3+3H+═Al3++3H2O,Al3+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a点为K2CO3、KCl溶液,根据质子守恒可得:(HCO3-)+2c(H2CO3)+c(H+)=c(OH-),故A错误;B.b点K2CO3和KHCO3的浓度相等,加入了75mL盐酸,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则c(HCO3-)>c(CO32-),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c(HCO3-)>c (CO32-)>c(OH-),故B正确;C. c点溶液中:c(Cl-)=1mol/L0.10.2LL⨯=0.5 mol·L-1,c(HCO3-)+c(H2CO3)+c(CO32-)=1mol/L0.050.2LL⨯=0.25 mol·L-1,则c点溶液中:c(Cl-)+c(HCO3-)+c(H2CO3)+c(CO32-)=0.75 mol·L-1,故C错误;D.d→e的过程,发生反应Al(OH)3+3H+═Al3++3H2O,Al3+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明确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质子守恒的含义及应用方法。
8.现有一种制取铜和其他产物的新工艺,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
其主要流程如下:注: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Cu2++CuS+4Cl﹣=2[CuCl2]﹣+S请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工艺制铜是将铜矿砂与空气在高温下煅烧,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要消耗大量的热能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合理的一种即可)。
(2)为使反应Ⅰ中充分进行,工业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完成合理的一种即可),反应Ⅰ的产物为(填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温度下,在反应Ⅲ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可以析出硫酸铜晶体,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