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区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交141 冉越201402040105
摘要分析贵州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贵州;对策;喀斯特地形
我来自于贵州省,贵州,简称“黔”或“贵”。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
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
贵州相对于全国来说是较落后发展地区,在之前的20年前,工业还没有现在的发达,环境也比现在好很多。
依稀记得,小时候经常去的那条河清澈见底,小鱼小虾什么的成群游来游去。
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晚上等着大人们从河里电鱼,那意味着一顿丰富的天然无污染的美味。
但那时候在河流上方有一家化工厂,化工厂那会可不敢向河里投放工业废料,但当化工厂废料泄露之后,记得河流变了颜色,一大群一大群的小鱼翻了白肚,那时候河流的自我清洁能力比较强,所以就慢慢的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可是随着经济的逐步提升,工厂,公路等的修建,人类对于树木的严重砍伐,后来那条河就越来越容易干涸也容易有洪流,记得死了不少人。
但是当时当地的一些部门也没有引起重视,直到现在,河流时不时断流,河里面很难看见有活物,直到现在,依旧没有相关部门关注这个现象。
由于贵州喀斯特地貌占全省面积的比重高达73%,且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成土速度慢、土层薄,土被多不连续、地表渗漏强、临时性水分亏缺严重、现实生产力低、生态环境稳定性差、敏感性强、环境容量小、土地人口承载力低,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抗灾承灾能力弱、植被遭受破坏难于恢复等这一系列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脆弱性特征,使其成为世界上生态最脆弱地区之一。
1 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荒漠化日益严重
荒漠化指的是在特殊喀斯特自然条件下,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壤被严重的侵蚀,以至于岩石大面积的裸露、土地的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的退化过程,经该过程形成的土地称为荒漠化土地。
目前贵州省的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7。
9%左右,面积大约有138。
9万hm2【1】。
然而,非常严重的是土地荒漠化还在一每年平均508。
16Km的速度扩张,这给保证基本农田耕地带来巨大的挑战【2】。
荒漠化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不仅能够使土地丧失最基本的生产力,而且还严重的威胁到农林牧业的正常生产,甚至还能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因此,荒漠化给贵州省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
1.2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
土壤中的重金属移动能力弱、不易被微生物降解,还能被作物富集吸收,进入到人类的食物链,从而危害到人体的身体健康【3】。
宋春然等人2004年对贵州省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做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贵州省农田的土壤中重金属As为17。
5mg/kg、Pb 为45。
0mg/kg、Cd 为0。
342mg/kg,、Cr 为48。
2mg/kg 、Hg位0。
201mg/kg。
综合来看,贵州省的农田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达到2。
81,污染等级初步定为中度。
贵州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以Cd污染最为突出,污染指数达到4。
05,污染等级定为重度。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的汞矿储量、产量居全国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40年来贵州省在汞矿的开采冶
炼过程中制造大量的污染物,初步统计排放的废气达到200亿m3左右,含汞的废水达到5192万m3,含汞的废渣达到426万m3。
在80~90年代开采冶炼汞的黄金时期,主要由于生产工艺的不成熟,年生产量大,从而导致大量的废气、废液和废渣向周边环境中排放【4】。
到目前为止,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就使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1.3水土流失情况日益加重
贵州省处于长江、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地带,加之贵州省的地形地貌多以丘陵为主,山高坡陡,人为活动对森林植被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贵州省的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水土流失的后果主要有:(1)耕地资源面积逐年减少,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2)河流的河床被抬高、导致一些水利电力工程受到损坏;(3)土地的养分流失,地力下降,保墒能力差,从而使粮食产量偏低而且波动较大,这对山区经济的发展有非常严重的阴碍作用;(4)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的快速恶化,甚至使一些地方完全丧失人类生活生存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从而使他们颠沛流离,被迫迁移他乡【5】。
2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1重点防治荒漠化
荒漠化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做好荒漠化的防治工作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主要的措施包括:
(1)建立健全、完善的防治荒漠化法律体系,做好农林牧业的规划,使其落实到实处;
(2)管好、用好各种资源,对植被天然林等加以保护,开发矿产资源后及时的进行复垦;
(3)做好农牧业的发展规划,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具备生态发展的情况下,进行有序的开发、利用【6,7】。
(摘自于王礼先《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2.2积极育林造林
通过改变现阶段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降低导致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不利因素,引导人们与自然向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这是防治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
主要的措施包括建设大型生态林业工程,封山育林,对陡坡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将坡地改为梯田、建立高标准的梯田等【8】。
2.3积极治理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废渣池进行的防渗处理,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水进行防跑、滴、漏等处理,用防腐排污管排污等措施能有效的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由于贵州省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环境较为脆弱,一旦被污染,要想治理复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因此,目前的地下水主要以防止污染为主,同时辅助一些治理措施。
严格的控制污染地下水的来源才是目前最应该采取的措施。
3 发展趋势
虽然贵州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可以看到的是,相关的法律正在健全,生态环境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针对贵州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应按照党中央关于建设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要求,制定全面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今后的发展应把喀斯特地区森林的恢复和水土流失、荒漠化防治、矿区的环境保护和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示范作为工作的重点,争取使贵州省生态环境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使贵州省的生态环境在近期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菁,石灰岩地区开发与治理【M】。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屠玉麟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
贵州环保科技,2006,6(1):1-6
【3】邱丹,万晓红。
南京市郊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2,14(5):18-20
【4】翟丽雅。
贵州省汞污染防治与生态恢复【J】。
贵州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3):56-59
【5】罗中康。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荒漠化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议【J】。
贵州环保科技,2000。
6(1):7-10
【6】王礼先。
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及其防治对策「J]。
世界林业研究,2000,13(6):32一37
【7】慈龙骏。
我国荒漠化发生机理与防治对策「J]。
第四纪研究,1998,(2):97一107
【8】陈国阶。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主要成因与防治对策「J]。
农村生态环境,2000,16(3):5一8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Guizhou Area
Ran Yue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Guizho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izhou; countermeasure; Karst ter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