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中高段整本书阅读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

小学中高段整本书阅读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

小学中高段整本书阅读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
摘要:
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多的被一线语文教师重视并开始了广泛的实践探索,但是在整本书阅读方面存在很多令人堪忧的现状,比如:阅读的兴致不够高涨,阅读的随意性很强,阅读的习惯不够科学,阅读的实效性欠缺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进行反思和探究,进而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只要我们把握以生为本的原则,践行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理念,同时又不忘作为教师或者家长的引领责任,整本书阅读肯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收获和惊喜。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中高年段现状分析策略探究小学语文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践行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多的被一线语文教师重视并开始了广泛的实践探索。

以我校为例,自2016年9月初,就成立了整本书阅读课程小组,开始了一了一系列的探究,从书目的确定,到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几种课型如导读、跟进、交流、展示等的实践,再到对整本书阅读过程的评价等等。

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整本书阅读带给孩子们的改变,也发现了许多整本书阅读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开始了不断的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师,我就自己在整本书阅读推进工作中的一些发现谈一谈自己的所见所想。

一、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整本书阅读现状
1.很大一部分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致不高。

虽然整本书阅读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老师,甚至是家长重视起来,大家都开始采取行动督促学生阅读,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是,很多孩子对阅读整本书的兴致仍然不够高。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能够做到主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孩子,还是少之又少,能够将整本书阅读形成一种习惯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某一所学校,某一个班级,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整本书阅读书目方面存在盲目性、随意性。

在整本书阅读方面,很多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书目进行了推荐,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阅读,但是阅读的间隙,在学校的课间,或者在家的时候,我们还发现有些孩子在阅读一些其它推荐书目之外的书籍,而这些图书的质量和内容却难以得到保证,有些甚至是对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有很大误导性。

书中的语言网络化、娱乐化,情节中涉及整蛊同学、教师和家长等,这对培养新时代的文明向上少年的教育目标,有种潜移默化的阻力,因此颇令人堪忧。

3.整本书阅读习惯方面痹症凸显。

(1)没有计划
虽然,很多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进程制定了计划,但是很多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并不能按照计划进行,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能跟上教师制定的进度,因此对后续的读书交流和成果展示环节造成不利的影响。

(2)走马观花
一些孩子阅读时,总是走马观花,甚至是无序的阅读,只关注某些感兴趣的部分或者章节,对于一些比较有阅读价值的部分反而粗略的看甚至是跳跃过去,严重影响了阅读的效果和意义。

(3)不求甚解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遇到了疑惑或不懂的地方,不能做好记录,更不能做到去寻根问底,询问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又或者自主去查阅工具书或网络。

4.整本书阅读的实效性不足。

阅读是对一个人气质和素养的积淀,是不应带有功利性的。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阅读习惯,广泛的阅读是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令我们的语言素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积累,对我们写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正如诗圣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然而现实却是,由于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存在诸多痹症,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我们收到的实效性并不是很乐观。

二、小学中高年段整本书阅读现状分析
1.营造的读书氛围还不够浓厚。

很多学校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还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主题活动,旨在
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可以说氛围是比较浓厚的,但是对于孩子们而言,读书需要更多时间的保证,需要更多熏陶和感染的力量,到了中高年段,学习科目增多,学习任务加重,进行阅读的时间相对有所挤占,所以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会有所受挫。

另外,很多孩子在家里,没有很好的读书氛围。

一方面,手机、网络的诱惑战胜了书对孩子们的吸引;另一方面,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或者个人喜好的缘故没有读书的习惯,做不到以身示范,即使是与孩子就整本书阅读情况进行交流也保证不了,因此孩子们的读书兴致大打折扣。

2.教师指导和督促学生阅读行为的措施不够细致。

在整本书阅读推进过程中,教师虽然会根据阅读书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阅读计划,但是对学生的实际落实情况并不能切实掌握。

即使有时孩子们在阅读笔记上进行了表格的填写,甚至是抄写了所谓的好词好句,但是也有伪造或应付的情况存在,对此并不是很容易查证,也难以对此拿出有针对性的矫正举措,因此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在某些同学那里,就有些流于形式了。

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有时没有进行相应的干预,因此会出现学生的阅读没有把握重点或者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情况。

而有时候,即使教师在事先进行了相关的读书指导和预设,还是难以保证孩子们都能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按照理想化的画面去读,去思考,甚至去探究。

3.整本书阅读方面家校配合力度不够。

教师对学生在家的个性化阅读行为进行指导有些鞭长莫及,因此需要家长的配合,然而现实却是教师跟家长在这方面的配合上虽然理念上能够达到共识,但是在操作上存在些许的断链,因为很多家长对孩子阅读书目的把握上不足,又或者有些家长缺乏在孩子阅读上进行督促和指导的经验,因此孩子们在家的整本书阅读就犹如脱缰野马自由放飞,显现出无序性、随意性。

4.对阅读效果的巩固和迁移重视和举措欠缺。

当学生将一本书阅读完毕,我们一般会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或者读书成果展示会,又或者是布置学生画相关的读书小报或者写读后感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但是对学生是否能够对书中的经典语句或者塑造人物的巧妙方法进行运用,我们的训练和巩固措施还是比较少的。

不像学习一篇文章那样,可以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练笔,并进行相机指导。

整本书阅读方面,我们对阅读效果的巩固和迁移上,重视程度并不足,采取的相应举措也比较粗放、大条。

三、改善小学中高年段整本书阅读现状的策略
1.家校通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师为了给予学生更加充分地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时间和氛围,应该与各科任老师做好协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孩子们能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更加轻松的氛围去越多。

另一方面,作为家长也应在家为学生阅读创设好良好的氛围,不仅可以以身示范养成阅读好习惯,还可以和孩子亲子共读,共同就某本书进行交流和探讨。

2.示范阅读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

教师在前期的整本书导读课上,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行为给予细致指导,对于学生在阅读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预设,事先进行有针对性地、普遍性地指引,比如可以组织读过这本书的孩子介绍自己读书的心得,也可以将自己读书的经验告诉孩子们以供参考。

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阅读中出现了偏差或者不良的阅读习惯及时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实效地指导,比如发现孩子们阅读时忽略了某章节,可以适时提醒和指导。

3.家校衔接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

在学校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过程进行细致指导,在家的时候就要借助家长的力量,而有些家长自身也需要一些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家长会,或者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对家长指导孩子读书的行为进行方法的传授,让家长也可以和老师一样对孩子的阅读过程进行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指导。

比如,如何组织孩子按计划读书,如何指导孩子读书时面对疑难语句借助语境去理解,如何将阅读所见所感与自身经历相结合加强对人物或者故事的认知等等。

4.精心设计巩固阅读效果的任务。

阅读一本书,是与文中人物、与书的创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

对于阅读,我们虽不必带有急切的功利心,但却应尝试巩固阅读带来的收获,让书中所以转化为我们自身的素养或者能力的一部分。

比如,读一本书感受到人物的某种优秀品质,我们教师就应借书之力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当然这不应太刻意,完全可以借助读书感悟的分享,将德育的工作化为润物无声的春雨一般滋润孩子们的
心田。

再比如,书的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营造曲折情节方面,有过人之处,我们也完全可以鼓励孩子们在自己的语言表达或者习作训练中进行迁移运用。

整本书的阅读对于孩子们而言是个性化的体验,尤其是中高年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观念,教师或者家长的指导虽然有利于优化学生的阅读习惯,但是有时候会打击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到学生的阅读体验。

因此,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对这个度的把握上需要谨慎,既不要过多指点影响到到孩子们的美好阅读体验,也不应过于放纵让阅读流于形式。

在整本书阅读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的地方,相信只要我们把握以生为本的原则,践行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理念,同时又不忘作为教师或者家长的引领责任,整本书阅读肯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收获和惊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