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诈骗类型与防范措施
揭秘最常见的行骗方式(二)
旁氏骗局-案例
2016年9月,成都市陈小姐在春熙路逛街的 时候,遇到发传单的人告知在商场有一个 免费体验的活动,不需要花一分钱就能够
骗局解析
对免费体验保持警惕 免费和收费混淆
做全套SPA,陈小姐心动后,走了十多分钟 的路程被带至一家远离商场的美容院。躺 上床后,美容院工作人员一边给陈小姐做
3、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的人,要查明其确切身份。如有陌生人称替你家人送物品, 不妨先打个电话核
实,向家人问清情况后,再开门,千万不要轻信并马上开门。还要教育小孩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4、交朋友要慎重,家庭成员特别是青少年不可随便将生人带到家中。 5、回到家门之前准备好开门的锁匙,不要站在门口才来找锁匙。 6、进出电梯注意同乘者是否面露邪恶、不按楼层。尽量站在控制按钮的地方,一旦被 攻击,立即用手拍打 每层楼按钮,并在电梯停下来时对外大喊失火了!不要徒手跟歹徒搏斗。 7、在楼梯间、走道里碰到陌生人,要与对方保持距离,主动询问对方要找谁,直到对 方找到要找的人或离 开后方可去开自己的家门;晚归时上楼先按门铃请家人下楼接,以免歹徒躲在楼梯间。 8、夜晚睡觉不要忘记反锁房门
定账户转入风险保证金,事主转账5000元后,对方又要求事主缴纳人民
币9800个人所得税,事主发觉异常,随后发现被骗。
预防电信诈骗措施
● 短信内链接都别点
● “验证码”谁都别给
● 手机不显号码,别接 ● 新鲜事要注意 ● 拿不准就打110
保健品诈骗
揭秘最常见的行骗方式(一)
保健品行业-案例
2016年5月,鹤壁市山城区很多老年人在街上收到
服手拿笔记本、快递员是否手拿包裹
2、通过对话来进行留意:送外卖的是哪家餐饮 公司
3、网购时留单位地址,不留家里地址
4、必要时可以报警
这是主最常遇到 的敲门,加上对保 安、物业的信任, 防范意识降低了, 很容易开门。 场景:保安、物 管上门调查、询问; “我是修煤气的 (或修电话的), 请开一下门…”“有 人在家吗?抄水表 的…”“收电费的, 开一下门…
不要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如中奖短信,价格低廉的贵重物品, 陌生人许诺的利益等,千万不可轻易相信。
如有熟人通过社交媒体向你借钱,而且直接通过转到陌生帐户,这时就要警醒一 些,并通过电话或其他有效途径同对方联系确认。
如果有上级领导给你打电话,提出不合常理的要求,比如转账到陌生帐户,要警醒 一些,要多途径确认后再行事。
被骗指数: ☆☆☆☆☆☆☆ 应对招数:即使是保安敲 门,也要给物业打电话问清 楚,是否有上门人员,核实 后再开门。
一般电箱装 在门外,第一 被骗指数:☆☆☆ 反应是出门查 应对招数: 看。如果此时 1、若家中突然停电、电视 有人敲门,自 的信号突然断了,不要急 称物业电工, 于开门,应当从窗户查看 更容易被骗开 附近楼房是否停电。 门。 2、若只有自己一户人家停 场景:在 电,可打电话询问物管, 家中正看着电 不要轻易出门查看。 视,电突然频 3、“你们家钥匙忘拔了” 繁“跳闸”,最后 第一反应就是开门取钥匙。 就断电了,或 者电视信号突 然断了。
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的住址、生活消费行为、日常 作息很容易被人窃取。互联网的到来使大家的生活变 得越来越方便,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买到自己想要的一 切;如:快递员上门取件、外卖员把三餐送到家里。 那么,怎样才能区别真真假假的“快递员”、“送外 卖”的呢?
应对陌生人入室的措施
1、从猫眼向外观察判断:抄水表的是否穿工作
02
看有没有管理部门的
04
购买试用保健品如应少买 勤买,小投资风险小。
检验报告
日前,瓯海市监局瞿溪所收到市民举报,成功查处一起虚假宣传 骗售保健品案件,进一步净化老年消费市场环境。 据了解,执法人员对温州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在瞿溪投资设立的 两家保健品店检查中发现,两家门店在销售广东润和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生产的“朴元牌辅酶Q10”软胶囊保健品过程中,通过店堂广告、横 幅、印刷品及销售人员口头介绍等方式,向顾客介绍公司销售的实际 功能为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辅酶Q10的作用,为治疗心脏疾病,该局 依法对此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据查,该公司的体验门店特意设在老年人聚集数量较多的小区 、农贸市场附近,门店内为老人提供免费的饮用水、血压血糖测量和 按摩椅按摩服务,还会定期以旅游或厂家活动的名义在市中心举办免 费的健康知识讲座,假借讲授“养生知识”来对产品功效进行扩大宣传 ,并一对一洗脑式虚假宣传保健品的功效,诱使老人高价购买其产品 。据查,本案中涉案产品成本低廉,但在当事人的虚假宣传下,产品 高达每盒6560元。 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 条规定之情形,构成虚假夸大宣传行为,被处罚款8万元。同时,通 过调解帮助市民成功退货,挽回损失2万元。
陌生人敲门入室
案例:一天刘阿姨一个人在家里洗衣服,突然一阵敲门声,刘
阿姨从猫眼看外面是模糊的便问对方来历,对方声称是送快递 的,刘阿姨心生怀疑,声称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在家里睡觉,一 直没有开门。门外安静了一阵后,送外卖的两人便离开刘阿姨 家门。半个小时后,刘阿姨在阳台晾衣服,看见楼下两个陌生 人骑着摩托车驶出小区,车上没有任何包裹,而后,刘阿姨想 想刚刚发生一切,感到后怕。
2016年高考,徐玉玉以568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19日下午4点 30分左右,她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 她。在这通陌生电话之前,徐玉玉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 “18日,女儿接到了教育部门的电话,让她办理了助学金的相关手续,说钱 过几天就能发下来。”徐玉玉的母亲李自云告诉记者,由于前一天接到的教 育部门电话是真的,所以当时他们并没有怀疑这个电话的真伪。 按照对方要求,徐玉玉将准备交学费的9900元打入了骗子提供的账号…… 发现被骗后,徐玉玉万分难过,当晚就和家人去派出所报了案。在回家的路 上,徐玉玉突然晕厥,不省人事,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没能挽回她18岁 的生命。
在缴纳学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打电话来要要求交学费的, 不要直接给对方汇钱,这个在很多时候都是骗局,学费最好是直接拿到学校去交, 而不是汇到对方的账户。
在学校的时候,如果接到电话说家里出事了,或者怎么样,需要马上打钱或者马 上到哪里哪里去,这个时候最好打电话回家核实一下,如果亲人的电话打不通的话, 可以给邻居之类的打电话核实。
SPA,一边将收费的护肤品进行推荐,由于
没有实现告知收费护肤品价格,陈小姐最 终稀里糊涂的消费了5000多元的护肤品。
为什么我们会被骗?
从传统国学角度来看
从逻辑学和数学来说
从心理学来理解
只怪骗子太聪明!
如何预防保健品诈骗行为
01
首先看证照齐全合法
03
对使用过的人群进行调查,
看其效果是否与宣传的基 本一致
宣传单,称某酒店三楼举办老年保健知识讲座, 听课者能免费领取大礼包。授课人刘某在讲座中
骗局解析
以老年群体为突破口 以小额利益骗取信任 察觉受骗反应速度慢
推销保健品,并称花20元办卡才能听第二天的讲 座。第二天,他们给又来听课的人退还了20元, 并每人发了2粒保健品,称能够治疗高血压、糖尿 病等疾病。 讲座结束后,刘某要求每个到场的老人交100元办 卡,这次交钱办卡的有150多人。刘某等人以每套 2980元的价格卖出保健品30余套,并有80人交了 100元至200元不等的定金。 部分老年人发现保健品吃完没有任何作用后报案。
其他类型诈骗占比
15%
家装诈骗
不定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场查看,
并在每个阶段提醒 装修公司与装修人 员,做到多询问、 多查看,以避免装 修后的系列隐患。
20%
预付消费
理性分析长期需要, 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 来购买消费卡,建议 消费者尽量选择店面 较大和信誉好的经营 者消费。
日常生活安全防范
防 抢
防
盗
防
骗
不要泄露自己的隐私,不管是在大学校园里,还是在外面,都不要随便 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私人信息,这样有可能这些信息会被拿去做一些对自己非 常不好的事情。
防 盗:
6、如在夜间发现窃贼进屋时或正好撞上犯罪分子在家中行窃时必须注意安全,切忌立 即起身查看甚至开灯,以防 窃贼狗急跳墙。应保持头脑冷静。可以咳嗽几声,故意大声说“谁呀”之类的话,或用手机悄悄拨打110报警。如被 其发现则要正确衡量双方力量的对比,在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为防止犯罪分子狗急跳墙,可答应放其走人等将其 麻痹,然后伺机报警或救助。 7、天气较热的时候不要贪图一时凉快而将门户大开,这一点对平房或楼层较低的住户 尤其重要。对直通楼顶的通道
防 盗:
1、认真观察自己住宅周围的结构,防止因周围布局结构不合理而为犯罪分子提供机会,如楼下有搭建的小屋 小棚,或底楼装有突出的防盗网等,这些都易于犯罪分子进行攀登。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安装正规厂家生 产的防盗门和窗户。 2、搞好邻里关系,彼此之间互相照应,当遇到陌生人在住所附近徘徊时,一定要多加小心,必要时进行监视、 盘查或拨打110报警。 3、家里不要存放大量现金、存单。存折上的帐号、密码要记在日记本上或其他秘密本子上,不要同身份证、 户口本等放在一起。 4、对家里贵重物品来个“明码标价”。不法分子入室盗窃往往盗窃价值高、易携带、 易销赃的物品。如果在 贵重物品上刻上特定且不易磨去的标记,不法分子就不易销赃了,实际起到保护自己财产的作用。 5、及时清理插在门缝、门把手上的各类广告、传单。如果清理不及时,往往会被犯罪 分子认为家中久无人住 而放心大胆地入室行窃。
01
典型案例1:5月某日,施某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吴老师,施某刚
好认识吴老师,接着“吴老师”说有事情麻烦其一下,说“吴老师”的朋
友没钱了,其就相信了对方,就到某银行汇款2000元到对方的账号,过了 一段时间其又接到电话对方说钱还不够要让其再汇8000元过去,汇过去后 联系“吴老师”,那边说在上课,其发现被骗,损失价值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