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测量第一章绪论

建筑工程测量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任务;
2.熟悉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即平面位置、高程位置的确定方法;
3.熟悉测量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4.重点掌握大地水准面、铅锤线的概念、测量的三项工作基本。

教学重点:1.地水准面、铅锤线的作用;
2.地面点位的确定;
3.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的概念。

教学难点:1.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2.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3.测量的三项工作基本。

教学资料:测量学教材、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演示法
讲授新课:
第一节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一、测量学的概念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它的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二、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建筑工程测量是测量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研究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1)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2)建筑物的施工测量;(3)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第二节地面点位的确定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水准面和水平面
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线垂直的连续曲面,如静止时的广阔水面(海洋或湖泊等)。

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图1-1 铅垂线
2.大地水准面
人们设想以一个静止不动的海水面延伸穿越陆地,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包围了整个地球称为大地水准面,即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

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绝对高程的起算面,大地水准面上的绝对高程均为零。

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

3.铅垂线
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高程的大小必须沿铅垂线方向来衡量,高斯平面坐标的投影方向也必须是铅垂线方向。

在测量工作中,取得铅垂线的方法如图1-1所示。

4.地球椭球体
由于地球内部质量分布不均匀,致使大地水准面成为一个有微小起伏的复杂曲面,如图1-2a 所示。

参考椭球面:接近大地水准面,可用数学式表示的椭球面来作为测量计算工作基准面。

选用参考椭球面来代替地球总的形状。

参考椭球面是由椭圆NWSE 绕其短轴NS 旋转而成的,又称旋转椭球体,如图1-2b 所示。

由于地球椭球体的扁率α很小,当测量的区域不大时,可将地球看作半径为R = (2a+b)/3=6371km 的圆球。

由于地球半径较大,在小范围内(以10KM 为半径区域内)进行平面位置测量工作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

综上所述,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为:自然球体→大地体→地球椭球体→球体→局部平面。

N
S
E
W
O
a
b a
N
S
W
E
地球椭球体
大地水准面
a )大地水准面
b )地球椭球体
图1-2 大地水准面与地球椭球体
二、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测量工作的实质是确定地面点的位置,而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须由三个参数来确定,即该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两个参数:λ、φ或x 、y )和该点的高程H (一个参数)。

1.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
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可用地理坐标、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和独立平面直角坐标表示。

(1)地理坐标是用经度λ和纬度φ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

(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利用高斯投影法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广大区域内确定点的平面位置,一般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高斯投影法是将地球划分成若干带,然后将每带投影到平面上。

如图1-3所示,投影带是从首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线)起,每隔经度6º划分一带,称为6º带,将整个地球划分成60个带。

带号从首子午线起自西向东编,0º~6º为第1号带,6º~12º为第2号带,…。

位于各带中央的子午线,称为中央子午线,第1号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3º,任意号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λ0,可按式(1-2)计算。

λ0= 6ºN-3˚ (1-2) 式中 N ——6˚带的带号。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5所示。

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可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 、y 来表示。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x 坐标均为正值,y 坐标则有正有负,如图1-5a 所示,y A =+136780m ,y B =-272440m 为了避免y 坐标出现负值,将每带的坐标原点向西移500km ,如图1-5b 所示,纵轴西移后:规定在横坐标值前冠以投影带带号。

如A 、B 两点均位于第20号带,则:y A =20636780m ,y B =20227560m 。

S
图1-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分带
(3)独立平面直角坐标 在局部区域内确定点的平面位置,可以采用独立平面直角坐标。

当测区范围较小时,可以用测区中心点a 的水平面来代替大地水准面,如图1-7所示。

在这个平面上建立的测区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独立平面直角坐
标系。

坐标原点O 一般选在测区的西南角,使测区内各点的x 、y 坐标均为正值;
坐标象限按顺时针方向编号,如图1-8所示。

2.地面点的高程
(1)绝对高程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用H 表示。

如图1-9所示,地面点A 、B 的高程分别为H A 、H B 。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在青岛建立了国家水准原点,其高程为72.260m (1985前我国采用的是“1956年黄海高程系”,测得水准原点高
程为72.289m )。

(2)相对高程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
定高程。

如图1-9中,A 、B 两点的相对高程为HA ′、HB ′。

在建筑施工测量中,常选用底层室内地坪面为该工程任何点相对高程起算的基准面,记为±0。

建筑物某部位的标高,系指某部位的相对高程,即某部位距室内地坪的铅垂距离。

(3)高差 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用h 表示。

在图1-9中,A 、
x
y
O




图1-7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8 坐标象限
B两点的高差也可理解为过A、B两点各作同心圆后,其半径之差。

高差有方向和正负。

A、B两点的高差为: h
AB = H
B
-H
A
= H
B
′-H
A
′(1-4)
当h
AB 为正时,B点高于A点;当h
AB
为负时,B点低于A点,当h
AB
为零时,
B点和A点一样高。

由公式(1-4)看出高差的大小与高程起算面无关。

B、A两点的高差为: h
BA = H
A
-H
B
= H
A
′-H
B
′(1-5)
A、B两点的高差与
B、A两点的高差,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即:
h AB = -h
BA
(1-6)
根据地面点的三个参数x、y、H,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可以确定了。

第三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一、对距离的影响
在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进行距离测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

二、对高程的影响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进行高程测量时,即使距离很短,也应顾及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第四节测量工作概述
一、测量的基本工作
1.平面直角坐标的测定
如图1-11所示,设A、B为已知坐标
点,P为待定点。

首先测出了水平角β和
水平距离D
AP
,再根据A、B的坐标,即可
推算出P点的坐标。

因此,测定地面点平面直角坐标的主
要测量工作是测量水平角和水平距离。

2.高程的测定
如图1-12所示,设A为已知高程点,
P为待定点。

根据式(1-4)得:
H P =H
A
+h
AP
(1-10)
只要测出A、P之间的高差h
AP
,利用式(1-10),即可算出P点的高程。

因此,测定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测量工作是测量高差。

综上所述,测量的基本工作
是:高差测量、水平角测量、水平距离测量。

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应遵守的原则原则之一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也就是在测区内选择一些有控制意义的点(称为控制点),把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精准地测定出来,然后再这些控制点测定出附近部点位置。

这种测量图1-12 高程的测定
A
方法可以减少误差积累,而且可在几个控制点上进行测量,加快工作进度。

此外,测量工作必须重视检核,防止发生错误,避免错误的结果对后续测量工作的影响.因此, “边工作边检查,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这是测量工作应遵守的又一个原则。

三、测量的计量单位
测量上常用的角度单位有度分秒制和弧度制两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