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分类依据:类罪分类----类罪排列----各罪排列----复杂客体。
分类标准是犯罪客体,排列依据是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2、基本罪状(四种)/加重或减轻罪状:
简单罪状:只规定犯罪的名称,而对具体犯罪构成特征不作描述。
叙明罪状:详细规定具体犯罪构成特征的罪状。
引证罪状:分则条文本身没有直接规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而是引用分则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
空白罪状:条文本身没有明确规定某一犯罪的构成条件,而是指出需要参照其他法律或者法规中的有关规定来具体说明这一犯罪的构成条件。
(空白罪状引“外法”,引证罪状引“本法”)
3、法定刑分为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和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只规定单一的刑种和固定的刑度。
绑架他人致人死亡
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对某种犯罪规定一定的刑种与刑度,并明确规定最低刑与最高刑。
4、贷款诈骗vs骗取贷款vs高利转贷
同:在骗取贷款的行为方式上应当是相同的都可以包括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等等
骗vs贷:交叉型法条竞合关系,骗取的犯罪,主体构成包含单位,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需要造成贷款严重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只要达到数额较大就可以构成。
都符合,按贷。
骗vs高:包容型法条竞合关系,骗的范围〉高利,最大区别是行为人主观目的不同,高利转贷罪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转贷牟利的目的,而骗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特殊的主观目的
高vs贷:最大区别是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5、保险诈骗书p674&p676
1.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2.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疾病,骗取保险金的;都有,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141~148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假药/劣药/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
7、抢劫中的情节加重犯(8):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
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抢劫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冒充军警人员抢劫;持枪抢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8、金融诈骗罪中还保留死刑的:集资诈骗罪。
单位不能成为金融诈骗的主体
9、?保险诈骗中,国有相关人员参与骗保
10、走私中有哪些需要数罪并罚,不同宗的不同行为数罪并罚,不同宗的相同行为不需要数罪并罚
11、?盗窃罪的新变化
盗窃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12、告诉才处理的犯罪(5):暴力干涉婚姻、侮辱罪、虐待、诽谤、侵占罪
13、?金融诈骗中,注意行为方式
14、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包括(7):毒品犯罪/走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贪污贿赂犯罪/金融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15、侵犯知识产权罪的7个罪名: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假冒专利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
16、法条竞合:一个犯罪行为同时符合数个法条竞合,在法律上适用上发生重合,只能选择适用其中一个法条,排斥其他法条适用的情况。
适用原则是特别法优于普通法,重法优于轻法
想象竞合:是指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
原则是重罪吸收轻罪。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请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罪:
绑架: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慰的忧虑,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他人,或为满足某种要求,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的方法劫持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人身权利。
抢劫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截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主要侵害客体是财产权利。
信用卡诈骗: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
信用卡诈骗的行为方式: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假卡假人)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真人假卡)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真卡假人)4恶意透支的(真卡真人)
保险诈骗: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
骗取保险金3。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编造未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4.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5.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受贿: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挪用公款: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贪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17、以危险方法杀人如何定性:对象的特定性同时结合行为人的主观内容来判断,可分为故意杀人和危害公共安全。
18、事后帮助构成共犯必须事先有通谋
19、索取债务而扣押他人:非法拘禁
20、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以及伪造信用卡等金融票证的行为
21、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22、侵犯商业秘密罪: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论述
抢劫罪的主要客体是财产权利,财产是否到手是认定犯罪形态的主要标准;手段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转化型抢劫: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的行为。
三个构成要件:1、前提条件: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
2、目的条件: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不是为了直接占有财产。
3、手段条件: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贪污主体: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目的。
客观行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其他手段,利用自己主管,经营经受财物的职务上的便利
挪用公款主体:国家工作人员。
挪用公物不能构成挪用公款罪,归个人使用:1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2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3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
取个人利益的用途:非法活动,营利活动和其他活动,高不就低,就重不就轻。
?受贿对象:1、财物2、可以用金钱计算的财产性利益。
挪用公款贪污
对象公款公款和其他公共
财物
客观方面归个人使用,进
行非法活动或者
营利活动等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所经营的公共财物
暂时挪用,用完后归还永久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899侵占罪职务侵占罪追诉方式告诉才处理公诉罪
犯罪客体他人对其财物的
所有权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所有权
犯罪对象代为保管的他人
财物和他人的遗
忘物或埋藏物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
客观方面不需要职务上的
便利
拒不归还或拒不
交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公司,企业或者
其他单位中的非
国家工作人员
盗窃罪侵占罪
前提行为人对所窃取
的财物不具有合
法的占有权和使行为人侵占的财物是行为人已经合法持有的
用权
犯罪目的产生的时间发生在秘密窃取
他人财物之前
非法占有的目的
发生在持有他人
的财物,拾得他
人的遗忘物和发
现他人的埋藏物
之后
客观方面采取秘密窃取方
法,使财物脱离
所有人的控制拒不退还,拒不交出
案例题:
数罪并罚,牵连犯,如何变化,如何体现?
牵连犯:犯罪人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方法、手段或者结果行为触犯其他罪名。
重罪吸收轻罪。
牵连犯的主观要件: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客观上只有当行为人的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目的行为与结果行为在法律上包含于一个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时,才是牵连犯。
存在牵连关系以牵连犯加以认定,反之数罪并罚。
P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