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苏泰州环境保护现状》论江苏泰州环境保护现状一:家乡概况 (3)1、历史沿革 (3)2、经济概况 (3)3、人口民族 (3)二:环保现状 (4)1、地理环境 (4)2、气候条件 (4)三:存在的问题 (4)四:解决方法 (4)(一)深化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新污染源 (4)(二)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5)(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6)(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保护 (7)(五)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8)五:参考文献 (9)论江苏泰州环境保护现状摘要:江苏省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沿岸,为长三角经济区16座中心城市之一,有凤凰城的美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
泰州农业资源丰富,工业经济基础雄厚,但城市水环境污染、农业污染、固体废物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因而环境保护仍需加大力度。
关键词:泰州市、农业污染、环境保护Key words:Taizhou、agricultural pollu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引言: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沿岸,为长三角经济区16座中心城市之一,有凤凰城的美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
泰州具有2100多年的历史,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
千百年来,风调雨顺,安定祥和,被誉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
泰州已进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行列,也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园林城市。
一:家乡概况1、历史沿革泰州,古称海陵。
据马令《南唐书》中记载,南唐开国之初“供亿公费,不知限极,烈祖喜之,以海陵为泰州”。
即由于泰州上缴国家的盐税很多,又是苏北地区的水陆要津、咽喉要地,在937年,将海陵由县升为州,取国泰民安之意,故名泰州,这就是泰州之名的由来。
海陵县(西汉-杨吴)泰州(南唐-清)泰县(中华民国)泰州市(1949年-今)2、经济概况泰州是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工贸城市。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600亿元。
泰州农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型猪、淡水产品、优质银杏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泰州工业经济基础雄厚。
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4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83家,形成以机电、化工、纺织、食品、轻工、医药、建材等为主体的支柱行业。
泰州建筑业发展较快,目前拥有房屋建筑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3家,二级资质企业59家。
泰州服务业发展迅猛。
全市拥有各类市场360个,其中超亿元市场25个,商贸餐饮等传统产业持续增长,交通、邮电、市政服务基础产业高速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房地产等产业迅速崛起。
泰州工业基础扎实,规模工业是泰州经济的显著特色。
3、人口民族泰州实际登记总人口为4785759人,有户口的人数为4742737人,其中农与非农人口的比例为3∶1。
泰州市总人口共由38个民族构成,汉族人口为4779742人,占总人口比重为99.87%;少数民族6017人,占0.13%。
有8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200人,其中土家族1425人,苗族1291人,壮族570人,回族554人,布依族374人,侗族370人,满族267人,彝族222人。
二:环保现状1、地理环境泰州地处江苏中部,位于北纬32°01′57″~33°10′59″,东经119°38′24″~120°32′20″。
南部濒临长江,北部与盐城毗邻,东临南通西接扬州,是苏中入江达海5条航道的交汇处,是沿海与长江“T”型产业带的结合部。
全市除靖江有一独立山丘外,其余均为江淮两大水系冲积平原。
地势呈中间高、两头低走向。
全市总面积579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2.74%水域面积占17.26%。
市区面积428平方公里。
泰州市除靖江有一独立山丘——靖江孤山,位于靖江市区北面五六公里的孤山镇,海拔55.6米,周长1.5公里,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是浙江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之一。
泰州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织。
北部地区,地势低洼,水网呈向心状,由四周向低处集中,这里的湖泊分布较多。
江淮分水岭由西向东从中部穿过该市,境内河流大致以通扬公路为界,路北属淮河水系,路南属长江水系。
2、气候条件泰州市在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
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具有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雨热同期等特点。
三:存在的问题1、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2、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农业污染需高度重视。
3、开发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环保机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4、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没有彻底解决5、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需要加强6、电厂脱硫改造步伐需进一步加快四:解决方法(一)深化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新污染源1.开展重点污染源进行深度治理,提高达标排放的稳定性实施靖江江源热电厂、靖江苏源热电厂、泰兴欧格登沿江热电有限公司、江苏光明热电(集团)厂、兴化市热电有限公司、江苏黄桥热电厂(原泰兴黄桥热电厂)、兴化市戴南热电厂、江苏梅兰热电公司(原泰州热电厂)、姜堰市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热电厂、泰州金泰环保热电厂等10家热电厂锅炉废气治理,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
大力推行热电联供工程,实施集中供热,减少煤炭消耗。
全市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原则上必须建设集中供热工程,集中供热企业推广使用洁煤技术。
火力发电厂须使用含硫率低于1%的煤炭。
扩建泰州梅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中丹集团污水站实施技术改造,建设梅兰热电有限公司冷却水循环、泰州市绝缘材料总厂造纸废水回用和姜堰市化肥厂废水循环利用工程。
开展电镀、印染、蔬菜脱水、不锈钢制品酸洗等专项整治,撤并靖江市、姜堰市、兴化市、高港区、海陵区较为分散的电镀厂点,建立相对集中的电镀中心,对电镀废水实行集中处理。
印染及不锈钢制品酸洗废水在省级开发区或拟保留的工业园区内集中建设和处理。
2.推进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省拟保留工业园区的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实施集中治理。
新建靖江经济开发区西片区1万吨/天、靖江经济开发区东片区3万吨/天、靖江经济开发区北片区2万吨/天、高港科技创业园区1万吨/天、高港永安洲工业园区2万吨/天、海陵区九龙镇台商工业园区1万吨/天、泰兴市虹桥工业园区2万吨/天、张郭镇工业园区1.5万吨/天、戴南新型材料科技园区3万吨/天等9座污水处理厂;续建泰州市第二(城南)一期2万吨/天(泰州经济开发区滨江工业园区)、靖江经济开发区一期续建工程2万吨/天、姜堰经济开发区一期3万吨/天等3座污水处理厂;扩建泰州市第二(城南)二期2万吨/天(泰州经济开发区滨江工业园区)、泰兴经济开发区滨江二期3万吨/天、泰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二期1.5万吨/天、姜堰经济开发区二期3万吨/天等4座污水处理厂。
3.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实施总量控制4.加强对企业排污监控,提高监控能力(二)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1.城市大气污染防治。
(1)调整燃料结构,积极建设清洁能源区。
对各类燃煤锅炉及工业窑炉逐步进行改造,扩建和完善清洁能源区,扩大清洁能源使用量和使用范围。
全市城区不再新建1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对已有1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实施逐步淘汰。
1蒸吨以上锅炉必须配备符合标准的净化处理装置。
实施管道燃气工程,推广使用管道天然气,使天然气、液化气成为城市生活、工业和商业的主要能源。
(2)全面治理重点饮食服务业和重点区域饮食服务业的油烟污染。
大型饮食服务业、烧烤店以及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饮食服务业单位,学校、繁华街道、居民住宅集中区和旅游风景区(点)内的饮食服务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严禁原煤散烧,必须使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落实油烟治理措施,避免发生扰民事件。
(3)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
大力推行“公交优先”战略,加强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督,逐步淘汰污染严重、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和老旧车辆,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逐步发展高效、节能、低排放、低噪声的新型交通工具。
(4)巩固和完善烟控区建设成果。
将削减PM10等细颗粒污染物作为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积极改造城区各类锅炉除尘治理设施,提高天然气等清洁燃料的使用比例;加强对建筑、拆迁和市政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防治,强化对市区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的控制和管理,减轻扬尘污染;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砂石运输等实行密闭化,杜绝泼、洒、滴、漏;城区禁止焚烧生活垃圾、落叶和有毒有害物质。
2.城市水环境整治(1)加快实施城市(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和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工程,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须同步建设。
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二级强化处理工艺,提高除磷脱氮效果。
新建污水处理厂有:泰州市第一(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2万吨/天、泰州市第二(城南)污水处理厂一期2万吨/天和二期2万吨/天(与泰州经济开发区滨江工业园合用,处理高港区生活污水)、泰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一期2万吨/天、姜堰市溱潼镇污水处理厂1万吨/天、姜堰市白米外镇污水处理厂1万吨/天、兴化市城南污水处理厂一期3万吨/天和二期3万吨/天、泰兴市黄桥污水处理厂2万吨/天、泰兴市城北污水处理厂3万吨/天。
加上全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同时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2)实施城市主要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结合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以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城市景点改造,实施城区主要河道环境综合整治。
在污水截流、集中处理的基础上,实施调水、驳岸、清淤和河岸综合整治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区河道自净能力,城市河流水质达到划定的水功能区水质要求,河道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基本恢复。
其中泰州市区重点开展新通扬运河泰州段水环境综合整治,保护清水通道水质安全;靖江市实施十圩港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完善截污、减污、调水和景观等功能;兴化市开展白涂河环境综合整治,对沿岸企业进行专项整治,消除水环境污染;泰兴市重点开展羌溪河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沿河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整治,截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实施疏浚、清淤、生态护坡、滨河绿化等工程,改善羌溪河水质和沿河生态环境。
3.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巩固、完善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确保各噪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达标。
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步做好城市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工作。
其中,结合旧城改造,做好原有噪声环境功能区的调整工作;新城区建设中重点做好生活区、文教区的声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与工业区、商业区和交通干线之间留出适当的防护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