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0(1) 网络课程强调以()为中心,侧重于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活动的设计。
A:学习者B:教师C:媒体D:网络(2)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有:学习空间与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A:教育过程与内容的变革B: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变革C: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D:教学空间与方式的变革(3) 着重营造网络协作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是()网络课程。
A:课堂授课型B:自主学习型C:协作性D:小组合作型(4) 声音的数字化是通过对声音信号进行()、量化和编码来实现的A:收集B:采样C:分辨D:测量(5) 以下选项中,LanStar 不适用的操作系统是()。
A:Windows 98 B:Windows 2000C:Linux D:Windows 2003(6) 专题学习网站的特点:网站的专题性、对象的特定性、()、功能的综合性。
A:内容的可行性B:内容的整合性C:内容的科学性D:内容的完整性(7) 下面的()不属于网络课程的形式。
A:课堂授课型B:自主学习型C:协作探究型D:互动教学型(8) 常用的图像搜索方法:基于图像分类的搜索、()、基于关键字的搜索。
A:基于图像内容的搜索B:基于图像技巧的搜索C:基于图像结构的搜索D:基于图像类型的检索(9) 能帮助学习者在课下复习所学知识,解答学习者的疑问,检查学习效果,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课件类型是()。
A:自主学习型课件B:自测辅导型课件C:互动教学型课件D:小组学习型课件(10) 下列()文件不是声音文件。
A:*.MP3 B:*.WAVC:*.WMA D:*.BMP(11) ()是用数字化技术传递、加工和处理数字信号的信息技术。
A:计算机技术B:数码技术C:媒体技术D:网络技术(12) 网络教室要求()。
A:所有机器在同一间教室内B:所有机器必须在同一层楼上C:所有机器可以不在一间教室内D:所有机器必须连同一集线器(13) 教育技术是一门()的学科。
A:理论B:实践C:理论与实践并重D:理论与实践分开(14) 高校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学校教师、社会培训教师等多种教师全体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所属学科差异大、()、学习的成教特点强、所教学生的能力强。
A:知识范围广泛B:教师个人素质要求高C:教学科研的要求高D:教学环境先进(15) 下面的()属于情感领域学习目标。
A:综合B:反应C:感知能力D:技巧动作(16) 定响度的因素主要是声波的()。
A:距离B:振幅C:强度D:震荡(17) 情感领域学习目标分类中,学生觉察或积极注意某些现象和刺激,属于()。
A:接受B:反应C:价值化D:组织(18) ()需要分析法是根据社会(或职业)的要求来确定对学生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A:社会参照B:向外参照C:内部参照D:外部参照(19) 以下不属于“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系统化方法模式中提到的策略分类的是()。
A:教学组织策略B:教学传递策略C:教学评价策略D:教学管理策略(20) 数字图像,又称数码图像或数位图像,是()用有限数字、数值像素的表示。
A:一维图像B:二维图像C:三维图像D:多维图像(21) ()是由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高速度大存储量的计算机服务器、影音传输器及其他附件组成的,所有的设备构成一个小型的计算机局域网络。
A:网络教室B:多媒体演示教室C:专业教学教室D:语音教室(22) 对模拟音频信号的连续波形进行分割使之变成离散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
A:采样B:量化C:记录D:采取(23) 以下不属于形成性评价阶段的是()。
A:一对一评价B:小群体评价C:实地试验评价D:自我评价(24) 声音信号数字化过程中,采样频率越高,将来占用存储容量()。
A:越大B:越小C:没变化D:不一定(25)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A:个人博客B:博客C:博客圈D:微博(26) ()是基于网络系统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支持教学与学习活动的静态和动态要素的总和,它与教师、学习者构成一个整体,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
A:网络教学环境B:多媒体教学环境C:电子备课环境D:普通教学环境(27) ()是利用头盔式显示器或其它设备,把参与者的视觉、听觉和其它感觉封闭起来,提供一个新的、虚拟的感觉空间,并利用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其它手控输入设备、声音等,使得参与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全心投入和沉浸其中的感觉。
A:沉浸的虚拟现实B:桌面虚拟现实C:分布式虚拟现实D:多用户协作虚拟社会(28) 美国教育家杜威(Dewey,J.)提出()的教学理论,为确立教学活动程序提供了新的依据。
A:教学最优化B:反省思维C:发展教学D:小组学习(29) 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A:统计方法B:综合方法C:推理方法D:系统方法(30) 在现有网络状态先,建立网络教室的主要工作是()。
A:重建硬件网络B:安装网络教室软件C:申请公网IP D:建立网站(31) 音调的高低主要是()。
A:频率不同B:响度不同C:音宽不同D:振幅不同(32) CD的采样频率通常采用()。
A:11.025KHz B:22.05KHzC:8KHz D:44.1KHz(33) 20世纪70年代()学习理论逐渐成为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A:行为主义B:人本主义C:认知主义D:建构主义(34) 网络教学环境是基于网络系统的,以()为中心,支持教学与学习活动的静态和动态要素的总和。
A:学习者B:教师C:教室D:教学内容(35) PhotoShop是一款()软件。
A:音频编辑软件B:视频编辑软件C:图像编辑软件D:文字编辑软件(36) 迪克—凯瑞”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是以()认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
A:建构主义B:主观主义C:认知主义D:客观主义(37) 下面的()不是多媒体网络教室所具有的功能。
A: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屏幕、语音、教学课件、VCD、外接音视频源等教学节目传送给学生B: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遥控辅导、锁定、复位或进行示范教学C:提供电子论坛/分组讨论功能D:投影实物和书本资料,进行现场实物讲解(38) 以教师为主的博客具有()的特点。
A:利用教育博客建立自己的知识库B:利用教育博客也可以跟教师、家长形成一个网上的交流C:这类博客往往以课程的形式出现D:内容是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教育工作者可以方便地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39) ()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
A:响度B:声音C:音调D:音色(40) 目录索引类搜素引擎提供目录浏览服务和()服务。
A:简介检索B:直接检索C:人工检索D:自动检索(41) 现代教育技术的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应用实践领域有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
A:学科教学领域B:企业培训领域C:公司培训领域D:学科教育领域(42) 乔纳森认为()是一种以技术为支持的学习环境,学生从中可以展开有意义的学习。
A:行为主义环境B:建构主义环境C:网络教学环境D:认知主义环境(43) 根据参与者身份的不同,可以将教育博客分为三种类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博客类型的是()。
A:以教师为主的博客B:以学生为主的博客C:师生共同参与的博客D:以家长为主的博客(44) 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包括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会议终审、()等四个步骤,最终评选出某一年度的国家精品课程。
A:网络测试B:网上公示C:网络使用D:网络反馈(45) 教育博客的特点:真实性、人物性、情节性、()、感悟性、共享性。
A:科学性B:可读性C:实用性D:基础性(46) 布尔搜索中“教育AND技术”表示查找的资料中必须()的信息。
A:同时包括“教育”和“技术”B:不包括“教育”和“技术”C:只包括“教育”D:只包括“技术”(47)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灵活使用信息工具、信息基础理论和信息意识、道德与伦理。
A:有效利用信息资源B:有效利用媒体技术C:信息理论基础D:信息技术基础(48) 下面()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A:自主性B:动态性C:情境性D:多样性(49) 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在房间里经墙壁等障碍物的多次反射需要延续传播一段时间才能消失,这种现象称之为()。
A:音频B:声波C:混响D:谐音(50) 在多媒体学习材料中,各画面之间好像有无形的链条互相串联,这种无形的链条被称为超链,这种带超链的多媒体又称为()。
A:多媒体B:超媒体C:智能媒体D:超链媒体(51)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程序教学思想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代表人物是()。
A:克劳德B:斯金纳C:麦克卢汉D:斯拉姆(52) 教学设计思想的萌芽大约在()。
A:20世纪初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中期D:19世纪中期(53) 以下选项不属于人力资源的是()。
A:数字化学习材料B:学习小组C:网络助教D:教师(54) 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三部分构成。
A:信息伦理B:信息素养C:信息资源D:信息工具(55) 用“建构主义的发展”和“建构主义的特点”模型来阐明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的学者是()。
A:维果斯基B:乔纳森C:布鲁纳D:皮亚杰(56) 人耳能感知的声波频率范围为()。
A:30Hz~60KHz B:20Hz~20KHzC:0Hz~20KHz D:10Hz~10KHz(57) 教师的()包含在信息时代中的教育预见能力和从信息论角度出发教师对教育系统的认识。
A:信息素养B:信息能力C:信息意识D:信息伦理(58) ()中每个像素可以由0(黑)到255(白)的亮度值表示。
A:灰度图像B:黑色图像C:彩色图像D:二值图像(59) 目前主要的虚拟现实的类型有:沉浸的虚拟现实、桌面虚拟现实、()。
A:集成式虚拟现实B:增强式虚拟现实C:分布式虚拟现实D:交互式虚拟现实(60) 学生特征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一般特征、()和起点能力等。
A:学习目的B:学习需要C:学习内容D:学习风格2 40(1) 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特征不包括(cd )。
A :多感知性B :沉浸性C :持久性D :可重复性(2) 课堂录播系统特点包括(abcd )。
A :网络示范课录播平台,可以方便地跨过物理位置的局限B :画中画教学,精品课堂实录/输出C :录播教室全过程全场景自动录制,实时生成教学过程课件D :录播过程独立完成,不干扰教师的课件播放(3) 国家数字化资源中的资源库包括( 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