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资金使用及其风险防控保险公司资金使用也称保险投资,是指保险企业经营过程中,利用保险聚集与保险企业赔偿给付的时间差,以及收费与支付间的价之差,对保险资金使用增值,以求稳定经营、分散风险的一种经营活动。
在保险公司利润组成中,资金使用业务是承保业务之外的主要利润来源。
在保险竞争格局加重的情况下,保险资金使用已然成为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部分,不但能够补充承保业务的亏损,维持保险公司的持续经营,对增厚保险公司业绩也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发达国家,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承保业务的收入持续下降甚至亏损,保险公司必须要靠资金使用获取利润,壮大实力。
如此一来,保险公司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便会更加密切,当资本市场发生变化,就会给保险业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果。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席卷世界,不但对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巨大影响,也对世界保险业产生了很大冲击。
作为世界保险巨头的美国国际集团(AIG)不得不接受美联储1228亿美元贷款而被政府接管。
有着悠久历史的日本“大和”保险公司也因负债高达2695万日元而宣告破产。
在我国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也都面临着股权投资市值大幅缩水。
这次金融危机给我国保险资金使用敲响了警钟,对保险公司合理分散投资风险,使资金使用业务稳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了解保险公司资金使用的风险与收益,能让我们更好的面临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
一、我国保险公司资金使用概况(一)我国保险资金使用规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表现在保费收入、保险资产规模以及保险资金使用额等都表现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
2001年到2010年,我国保费收入从2109亿元上升到14528亿元;保险资产规模从2001年末的4591亿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50480亿元,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逐年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的保险资金使用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近两年,即使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世界保险业产生巨大冲击,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的保险市场总体上保持了安全稳健的运行,截止至2011年7月末,我国共实现原保费收入9055.18万元,资产总额56073.62亿元,保险资金投资35727.1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保费收入基本持平,总资产增加22.8%,保险资金投资增加19.8%。
(二)我国保险资金使用结构1998年以前,我国保险资金使用渠道仅有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
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使用的渠道一直在持续拓宽。
根据保监会2011年颁布的《保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保险公司资金使用可有以下形式: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
保险公司可有借助资本市场投资工具对资金实行操作,提升了资金收益,也增加了保单对客户的吸引力。
从我国保险资金使用的现有结构来看,银行存款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股票投资所占的比例则波动较大。
总体来讲,因为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仍不够健全,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还不太合理。
我国保险资金多年来都以收益率较低的银行存款为主,债券投资和其他渠道投资比重较小。
从表一中能够看到,2007年在股市一片大好的形式下,大批保险资金进入股市,保险资金的股票投资所占比重迅速攀升至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比例高达17.65%,但是2008年牛市的到来使得各个保险公司纷纷大幅下调股票投资比例,将绝大多数资金转移到银行存款和债券等收益率较为稳定的资产,于是两者的投资比例迅速回升。
(三)我国保险资金使用收益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投资渠道的拓宽和保险资金额度的增长,我国保险资金的收益也稳步增长。
从2001年初到2010年底,我国保险公司共实现投资收益,年平均收益率超过5%,保险投资收益逐渐成为保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保险资金使用收益的提升极大促动了保险产品的创新,其中以新型寿险产品万能险和投资连结保险的快速发展尤为突出。
不过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也存有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投资收益率水平较低和收益的波动较大。
从表二中我们能够看出:自2001年以来,除2007年收益率达到历史新高以外,其他年份保险投资收益率都较低,平均收益率、勉强达到5%,与发达国家的超过10%存有很大差别。
2007年因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使得保险资金的收益大幅增长,2007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高达12。
17%。
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收益率一落千丈,降低到1.91%,2009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复苏,投资收益率又上升到6.41%。
同比提升了4.5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我国保险投资收益率受资本市场影响较大,随市场基本面的“涨跌”而大幅波动,投资收益不稳定。
二、保险公司资金使用的主要风险众所周知,风险与收益总是并存。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保险市场的逐步完善,保险资金使用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因为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当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与国际同行相比,还是与发展目标相比,都存有较大的差别。
要实现我国保险资金使用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准确分析和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我国保险公司在资金使用上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资本市场的波动,表现在利率、汇率的变化。
随着我国保险公司资金使用的渠道持续拓宽,所面临的来自资本市场的风险也逐渐成为制约我国保险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前,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90%以上的资金投向利率敏感性产品,利率水平的变化对保险投资业务有重要影响。
保险资金的来源大多投资理财是负债,尤其是寿险,在定价时有一个预定利率。
利率下调时,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可能低于预定利率,出现偿付水平危机,属于“利差损”。
而当利率上升,保险投资收益率高于预定利率,一些投资性的保险产品可能会出现高的退保率。
我国近几年的利率持续调整,而预定利率上限却保持2.5%不变,这对保险公司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中小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有时就不得不通过调整保险产品的价格来避免利率风险。
(二)新增资金带来配置上的压力随着保费收入的持续增长,保险供公司资金总额和新增投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在保险公司的收入中,趸交保费所占比例较高,保险资产面临很大的配置上的压力。
很多保险公司在保单获取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经营效益过度依赖投资收益,对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过高,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收益压力。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国内保险需求和资产配置存有更多不确定性,保险公司持有的外币资产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增大,利率的调整也对保险资产配置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资本市场震荡给保险公司防范投资风险和提升投资收益带来较大压力。
(三)资产与负债匹配不合理当前我国很多保险公司都存有着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的问题,保险资金期限结构不合理,市场上缺乏有效的长期投资工具。
当前我国保险市场上无论保险资金的来源如何、偿还期限长短,基本都用于收益率较低的短期投资、以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的资产配置为例,债券占其投资的一半,当前我国寿险产品的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而中国市场上基准的债券的久期不到5年。
资产负债的平均期限之差在10-15年,远高于周边国家韩国、日本的6年和8年。
三、保险公司资金使用风险防范措施面对着我国保险资金规模的持续扩大,投资渠道的逐渐放宽,增强保险公司资金使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保险公司资金使用的风险,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一)实施有效监管,增强风险控制要做到对保险公司的有效监管,一是要健全保险资金使用的监管体系。
形成以保监会为核心,保险行业协会和社会舆论监督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监管体系,增强与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三者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做到对保险公司资金使用的全方位监管。
二是完善法律法规,把监管重点从对保险公司业务范围限制和投资渠道限制转移到对保险公司偿付水平的监管,对保险公司资金使用和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定更为详细的治理规定,增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保险资金安全有效运作。
三是增强国际监管合作,防止国外保险公司将风险转嫁至我国境内。
(二)增强保险资金使用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要提升保险公司资金使用效率,首先是增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能够按照保费收入、还款期限和对利率的敏感水准对保险产品细分,明确投资目标,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使资产投资期限和偿付期限相匹配。
其次,要增强资金的专业化运作。
鼓励保险公司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对资金实行专业化管理,从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实行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在实行投资时,保险公司应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领域。
保险企业自身的性质决定了保险企业是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在保险资金使用的过程中,更重视安全性。
保险企业在实行资产配置时除了要根据保险资金来源的特点和自身的风险偏好来确定目标收益率,同时要考虑到政府对各项投资的约束,尽量选择不相关的资产实行组合,以分散化来降低风险。
在实务操作中,尽量选择不同行业。
不同种类的投资产品实行组合。
结论保险资金使用水平不但关系到保险企业的经营成果,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稳定。
所以我们国家在今后对保险行业的监督管理中,要更加看重对保险投资的监管,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保险公司也要更加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协调发展,健全投资管理机制,增强对资金使用的风险管理,依法合规运作,防范资金管理风险。
保险公司资金使用及其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