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报刊阅读课教学模式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
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
杂而又细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我们
在教学中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要解决
这一问题,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宗旨
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是我国第一份面向中学生的英语时事周报,它以时事文化为主,安排了校园热点、文化知识、休闲阅读等内容,文字浅显地道,文章短小精悍,兼具时效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适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报刊阅读课是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英语教学的一个特色,我创建的“报刊阅读”模式以阅读报刊为载体,利用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将其分解为联系教材的导入环节作为阅读的铺垫;报刊阅读作为核心环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然后师生一起解读,获取信息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这是报刊阅读的主要环节;最后是总结提升,主要体现学以致用。
下面就报刊教学和大家进行探讨。
(一)理论依据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主要途径。
人的70%
以上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所获得。
“阅读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makes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makes an exact man.)阅读和表达(讨论交流、谈话、写作等)是人们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自主性阅读与表达的能力是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素质。
英语自主性阅读,能给学生足够的语言“感知”和“体验”;能给他们足够的语言“输入”,以促进他们的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学习;能实实在在地给他们以
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伴随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他们的听、说、写等能力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自主性阅读,既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课题研究,既基于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又基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和教师状况的实际,有助于我国较大范围内英语教学的现状的改变,提高英语教育质量,实现英语教育的价值。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 而英语报刊以它独特的优势满足了《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些要求。
21世纪报社的TEENS英语报刊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贴近时代、语言鲜活、能适应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学习和欣赏。
阅读该报能够有效地弥补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用渠道。
通过指导学生关注报纸的不同版面形式和丰富内容,并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分析和通读,使学生能够较快把握文章脉络和结构,获取有效信息,进而理解和体会报刊文字传达的主旨大意和深刻内涵。
报刊教学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培养其英语阅读的兴趣以及在阅读过程中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较快把握文章脉络和结构,理解和体会报刊文字传达的主旨大意和深刻内涵,拓展话题,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基本程序
一堂好的课堂如同一部好的交响乐曲,报刊阅读课也是如此,即高质是全体学生高质量的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高效是教师在有效时间内高水平的完成教学目标,高质是教学的灵,高效是教学的魂,两者相制约,高质主要体现在备课与课后,高效表现在课堂上,高质高效在课上相辅相承、融为一体,构成一部
和谐的课堂教学交响乐。
1、导入—铺垫环节
人们读报往往都是先看自己最喜欢的版面,比如娱乐新闻,时事新闻等。
所以可以问学生:哪一篇文章是你最喜欢的?怎么样选择你最喜欢的文章?目的是激发兴趣并指导阅读方法,通过标题、图片来预测文章内容,进而决定是否细读。
上课伊始,引导全体学生轻松愉快地步入学习新内容的大门。
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导入,如: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看视频等,但总的原则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自然的进入共同探索的课堂。
导入部分,还可以采用“快速抢答”的方式。
英文报纸上的内容原汁原味,文章中蕴含了很多美国俚语和成语。
通过“智力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抢答幻灯片中所给成语或俚语的中文含义,再自编一个情景造句。
学生又学到了教材中没有的地道的美国和英国的生活俚语,大大了激发了他们的外语学习兴趣。
总之在导入部分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动机,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兴奋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起点。
教学情境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让学生感悟情境,一类是让学生体验情境,这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确定。
在报刊教学中也是如此。
2、主旋—核心环节
(1)阅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阅读,阅读方式有导读、范读、畅读等。
交响曲的主旋是紧紧围绕乐曲的主题展开的,在千变万化的交响中,主旋律始终不变,尽管有时重奏、变奏、协奏,但万变不离其宗。
教学的主旋是课堂教学,课堂是由50多种个体思维,100多只眼神,活生生的动态因素的组合体,它的复杂性、不定性,远远超出交响乐,因此,建构随机、有序、和谐、即兴的教学结构是开创高效课堂教学重要内涵。
(2)解读:包括理解、翻译、文章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作者情感态度的研究及对一些语法结构的剖析等,联系课标教材,由教师进行解读。
当然作为教师,首先得端正学生对报刊阅读的思想认识,注意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防止阅读流于形式。
其次教会学生怎样阅读英文报刊,提供报刊常用术语,介绍报纸的版面内容,或提供必要的阅读背景。
再者教会必要的阅读方法,如查读法,猜测法,略读法等。
比如拿到一份报纸通常通过让学生阅读导读部分和浏览报刊文章标题来了解报纸的主要内容,然后让
他们根据他们的兴趣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细读研读。
因为报刊的文章内容和题材都非常丰富,有时必须教会学生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对于时事报道或叙述性的文章,注意抓住标题,采用提问式阅读方法;对于科普或者应用说明文注意文章的层次和逻辑结构;议论文注意作者的观点、意图及评论。
3、尾声—升华环节
这一环节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问题讲解升华,一场精美的交响乐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同样,一堂课上完后,并不是教学的结束,成功的执教者,往往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延续下去,并盼望下一课的到来,为此,设计好结束语至关重要,要有教学的生成与结束前的质疑。
报刊阅读课可以以本期报纸的主题为升华点,让学生感悟;也可以以某篇文章的内容作为拓展点,引发学生思考。
总的原则是:充分拓宽探究问题的思路,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创造生成。
4、谢幕—延伸环节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
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
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以及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
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学困生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学优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学困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
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
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多鼓励引导,少批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课活起来,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以上是笔者对报刊阅读课堂模式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几年来的报刊阅读课使教师和学生收获都很大,了解了最新的消息,拓宽了视野,更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接触到了最时尚的英语和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扩大了词汇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加大了教学的密度,提供给学生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阅读速度明显提高,同时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报刊阅读课的模式也是多样的。
要全面大幅度提高学生报刊阅读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报刊阅读思维,提高总的文化素养。
不同的报刊阅读题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无论哪一种,教师的角色都应该是整个活动的设计者,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
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报刊阅读教材,根据阅读的不同目的和内容,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设计形式多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给出积极的学习评价,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报刊阅读这一新的领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体现报刊阅读这一教学模式的新的特点,为学生的发展做准备,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